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救治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导致CAN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文章就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发病因素及最新防治措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概述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改进并应用于移植临床,但却未能阻止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发展,CAN依然是晚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2007年6月西班牙第9届国际移植病理Banff会议上,美国移植病理学家Cortese建议在移植领域Banff分类中继续使用CAN的术语,提示有关CAN术语应用仍有争论;笔者在本文中将继续引用CAN这一术语。移植临床更为关注的是分清CAN的引发原因,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慢性移植肾病(CAN)是移植肾远期失去功能或者功能不全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异体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而移植肾纤维化是CAN病理改变的核心。TGFβ1-Smad/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介导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全过程。如何预防和减缓移植肾纤维化进展至CAN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文章总结了移植肾纤维化与TGFβ1-Smad/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以及防治CAN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4,25(9):997-998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移植肾短期和长期存活率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绝大部分受者仍然会经历渐进性肾功能不全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导致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有三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神经钙调素所致移植肾慢性毒性和供肾血管性疾病 ,这三者合称为慢性移植肾病 (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 ,CAN)。肾移植术后 10年后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的受者有 86 3%是由于CAN所致[1] ,另有部分为复发性或移植肾新发性肾病。由于后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 ,预防和治疗CAN是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主要途径。CAN的发病原因多样 …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救治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导致CAN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文章就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发病因素及最新防治措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后近期的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减少,肾移植短期存活率令人鼓舞。然而,肾脏移植后10年的人/肾长期存活并未见明显提高。随着肾移植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又进入等待二次肾脏移植的队伍中,从而使供移植器官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在器官移植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改善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尽管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得到改进并应用于移植临床,但却未能阻止CAN的发展,CAN依然是晚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CAN是移植肾病理慢性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学上的表现,即CAN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延缓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川芎嚷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F344近交系大鼠和Lewis近交系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将75只肾移植大鼠分成3组,每组25只,分别为对照组(环孢素组),实验组(川芎嗪联合环胞素组)和空白组.观察各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肾脏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肾移植大鼠存活均未超过2周;对照组4周最早出现CAN病理改变,并随病程进展移植肾病变逐渐加重,12周可见典型的CAN病变;而实验组出现时间晚,且病变相对较轻.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肾病理变化Banff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为13.2±2.7,对照组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为28.9±4.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15.32±0.22 vs6.89±0.14,P<0.05),而Bax表达明显减弱(7.12±0.11 v8 13.45±0.61,P<0.05).结论:川芎嗪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有延缓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增强和Bax蛋白表达减弱介导的肾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应用更好的免疫抑制剂,外科技术的改进,以及感染的控制,移植肾的短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然而,将近40%的移植肾在手术后数月失功能,10年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手术一年以后的移植肾失功最重要的原因为慢性排异反应,又称移植肾肾病或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免疫及非免疫因素均与CAN发病机制有关.CAN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非特异的,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病变、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 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移植肾病(CAN)发生初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TREG)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5例初发CAN的
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T 比率及Foxp3表达进行了检测,同时与使用同一抗排斥治疗方案、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0例受
者、以及未行肾移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20例和正常人20例进行比较,研究了CAN发生初期TREG细胞的变化。结
果CAN发生初期的受者,CD4+CD25+Thigh/CD4+比率为0.71±0.33,Foxp3表达率为62.75±10.80;移植肾功正常者,两指标分别为
1.17±0.25及70.42±6.87,移植肾病组两指标均明显低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无论移植肾功能正常与否,移植受者的
CD4+CD25+high/CD4+比率和Foxp3表达率均较未行移植尿毒症患者(1.53±0.35及77.86±7.09)及正常人(1.65±0.28及81.35±2.39)
明显降低(P<0.01),而正常人及未移植尿毒症患者两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移植肾功能正常者相比,CAN发生初期患者外
周血中CD4+CD25+high/CD4+ 比率及Foxp3表达率均明显降低,且与肌酐增高无关,提示TREG在CAN的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35例患者作为CAN组,同时选取35例移植肾功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患者围术期外周血PBMC中Foxp3mRNA进行检测比较,为剔除研究Foxp3表达水平对CAN的影响时的干扰因素,对CAN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CAN组围术期Foxp3mRN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AN影响因素筛选显示,两组急性排斥反应(A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AR对CAN组及对照组中Foxp3水平无影响。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外周血PBMC中Foxp3mRNA水平与远期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移植后慢性移植肾肾病发生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在慢性移植肾病(C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间及与CA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CAN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正常肾组织相比TGF-β1和Ⅳ型胶原在CAN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01及r=0.910,P<0.001).结论 Ⅳ型胶原的异常沉积是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的重要表现,TGF-β1可能通过调控Ⅳ型胶原等成分的变化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在移植肾术后内科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肾移植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患者行连续性超声检查236次.结合临床及病理将无并发症的移植肾列为正常移植肾组,将出现内科并发症的病例分为急性排异反应(AR)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和远期并发症[慢性排异反应(CR)和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内科并发症组移植肾2DUS可出现各种异常表现,CDFI显示血流灌注情况较正常移植肾组差,PW显示移植肾内动脉频谱波形异常.AR组移植肾宽径大于其他3组;AR组与ATN组移植肾厚径大于正常移植肾和远期并发症组;3个病变组移植肾实质厚度、锥体高度和移植肾内各级动脉RI值明显大于正常移植肾组,ATN组最为显著.3个病变组发病时间不同,AR可以发生在术后任何时间段,但术后1年以内多见;ATN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以内;CR和CAN多发生在术后1年后.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肾移植术后内科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将超声表现与不同内科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特点相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细胞保护蛋白A20、HO-1和Bcl-XL的表达水平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Kamada法行SD大鼠向Wistar大鼠原位肾脏移植,建立强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速大鼠CAN模型的形成,按照处死时间进行分组.对各组移植肾标本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三种细胞保护蛋白A20、HO-1和Bcl-XL的表达.结果 A20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HO-1主要表达于浸润淋巴细胞,但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表达;Bcl-XL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随着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CAN病变的加重,三种细胞保护蛋白的表达呈现递减趋势,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CAN模型中A20、HO-1和Bcl-XL的表达水平与CAN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细胞保护基因高表达有利于阻止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移植肾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7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球囊扩张狭窄部后放置支架,2例移植肾动脉瘤患者1例向瘤腔注入凝血酶,1例放置覆膜支架。结果7例动脉狭窄患者6例治疗成功,术后3天Cr降至106 μmol /L以下;1例动脉瘤注入凝血酶致移植肾栓塞瘤破裂切除移植肾,1例动脉瘤放置覆膜支架治疗成功。结论介入下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是处理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理想方法,移植肾动脉放置覆膜支架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模型,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提供平台.方法:F344近交系大鼠和Lewis近交系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左肾作为供肾,在裸眼直视下行供体的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进行原位异体肾移植.术后10mg/(kg·d)×10d环孢素口服液灌胃,于4周后分别观察各受体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于2.5h内完成,成功率达97.50%.移植术后4周开始出现移植肾CAN的病理改变,12周可见典型慢性排斥反应病变.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直观,简化了显微外科技术的设备要求,建立了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同TGF-β1表达和C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T1R和TGF-β1两者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01及r=0.836,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通过与AT1R结合,并通过TGF-β1的介导,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医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50例患者作为CAN组,50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正常者为对照组.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自两组静脉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组患者的TGF-β1" 869"和" 915"遗传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依据文献中基因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划分患者TGF-β1表现型为高产量及中低产量,为在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对CAN的影响时剔除干扰因素,同时对可能影响CAN的临床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CAN组中TGF-β1基因表现型为高产量者为70%(35/50),对照组高产量者为38%(19/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0.306,P=0.001).对发生CAN的可能影响因素的比较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在两组间有差异,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对CAN组及对照组中TGF-β1的高产量率无影响,CAN组中高产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AN中TGF-β1基因的表现型以高产量为主,高产量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正常患者,提示TGF-β1高产量型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受者TGF-β1基因型可作为预测肾移植后发生CAN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技术无创性评价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23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早期CAN的患者12例(CAN组),移植肾肾功能长期稳定的志愿者11例(对照组)。采用多b值DWI序列对移植肾进行磁共振扫描,利用IVIM2b_new软件获取移植肾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伪彩图及测量肾实质的IVIM-DWI各定量参数值,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CAN组和对照组的IVIM各定量参数值进行比较,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AN组的定量参数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及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鉴别早期CA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和90.9%,曲线下面积为0.784。 结论:IVIM-DWI的定量参数D能在一定程度上无创性评价早期CAN。IVIM-DWI技术有望成为一种筛查早期CAN的简单有效的无创手段,以协助早期诊断与动态监测C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