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为减少药物性肝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抗衡药物最常见,其次为抗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随着新的药物应用引起的药物性肝病不断出现并逐年增多,如降脂药、性激素及减肥药等。结论:药物性肝病的机制可能与肝脏在化学物质清除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基因的缺陷、遗传的异质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有关。因而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与警惕性是早期诊断、处理本病的前提,应注意最近及过去所应用过的全部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停药,从简保肝治疗,对于重症病人应予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据何敬东报道临床上药物性肝炎并不少见,50%的非病毒性慢性肝炎为药物源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9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药物性肝病的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普通药理学将有活性的药物降低活性或使其完全失活的代谢过程称为解毒(detoxication)和灭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病人中药物性肝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除多种常用药物有损肝作用外,一些中药的损肝作用亦不容忽视,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黄疸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改变与病毒性肝炎均无。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 发生与药物毒性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停药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罗文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83-1084
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确诊的83例药物性肝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对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83例患者中,男56例,女27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36.9岁,20岁以下6例,20~39岁40例,40~59岁15例,60岁以上23例。1.2诊断依据:(1)给予药物后大多数1~4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的潜伏期可更长。(2)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特点。(3)除外其它肝脏疾患,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目前已有1000余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1],我国药物性肝病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肝脏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内经过生物转化而清除,这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损害。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年我院住院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分析,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广泛的药物正日新月异地进行开发,对其潜在药物性肝病的预测始终是令人一筹莫展,而药物性肝病占10%-15%。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药物性肝病51例患者,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量及饮酒时间的临床调查,明确ALD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性别、相应并发症、治疗用药等不同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ALD患者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因其疾病进程、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患者对酒精毒性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孙俊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05-1306
目的提高临床对引起慢性肝病药物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40例慢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诱发慢性肝炎18例,慢性肝内胆汁淤积7例,肝硬化3例,脂肪肝6例,肝脏腺瘤3例,肝静脉血栓形成2例,肝肉芽肿1例;40例中治愈35例(87.5%),好转4例(10.0%),死亡1例(2.5%)。常见诱导慢性肝病的药物有抗结核药、化疗药、镇静安眠抗惊厥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雌激素、降脂药等。结论诱导慢性肝病的药物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4.
高秋莲  郝峥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41-1242
<正>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临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发病率报道较高。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003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46例,以分析和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5岁,因"皮疹1月,乏力纳差、身目黄染3周"来我院就诊.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皮肤淡红色皮疹,凸起于皮面,不伴瘙痒,无腹痛、腹胀、关节痛等不适.于当地医院服中药治疗,皮疹消退,但随后出现剑突下持续性隐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以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国人对一些感冒药、中草药、保健药、减肥药等非处方药的随意性、自主性使用,致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亦愈来愈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与重视。作者对本院1997年10月~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致病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以增加临床医师尤其是非消化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尽量做到及早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肝病患者肝损害数量较无基础肝病患者高(P<0.05);肝损害患者慢性HCV感染、其他慢性肝病发生率均高于无肝损害患者(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容易发生肝损害,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重视肺结核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肝活检往往对临床检查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药物性肝病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药物性肝损害组织学分类见表2。  相似文献   

19.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警惕和认识,规范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并对该病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止2004年12月间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推荐的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评价标准分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34例,占80.95%,胆汁淤积型5例,占11.90%,混合型3例,占7.14%。引发肝损害的药物中药类16例,占38.10%;抗结核药9例,占21.43%;抗肿瘤药5例,占11.90%;抗生素类3例占7.14%;神经、精神系统药物2例,抗甲亢药物2例,解热镇痛药2例,各占4.76%;降脂药、降糖药及毒品各1例,各占2.38%。结论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有增多趋势,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小灵  何朝  杨建国  徐东  尹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70-2271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药物应用的数量不断增加和各级医疗机构中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因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将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6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