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5-1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4例临床病理确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粘膜内癌18例,粘膜下层癌6例;其中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8.33%),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8例(33.33%),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5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溃疡恶变3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2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粘膜内癌为11例,生存率90.9%(10/11);粘膜下层癌为4例,生存率75%(3/4).10年以上生存粘膜内癌9例,生存率81.8%(8/11);粘膜下层癌生存2例,生存率50%(2/4).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5%(3/12).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高发现场早诊早治30年临床研究经验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笔者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的临床研究逾30年,通过对22285人的内镜检查,发现742例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食管粘膜改变可归纳为3种类型。(1)粘膜颜色改变,分红区和白区;(2)粘膜增厚和血管结构改变。(3)粘膜形态改变:糜烂,斑块,粗糙和结节,采用内镜下食管粘膜碘染色技术,可早期发现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对307例早期食管癌采用食管切除手术治疗《包括原位癌65例,粘膜内癌95例和粘膜下浸润癌147例,原位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而粘膜内癌中2例(2.11%),粘膜下浸润癌中27例(18.37%)已有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诊24年,随诊率95%,结果发现5年生存率为84.1%,10年生存率为72.9%,对141例采用的内镜粘膜切除术,其中22例随诊满5年,其5年生存率为100%,现场临床研究发现,重度和部分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是癌前病变,如能重点治疗这一群体,则能有效切断目标入群癌变风险的的主要来源,可使食管癌的发病率下降2/3。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S -P法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53 在 5 3例大肠癌及 3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5 3例大肠癌标本中 ,P53 表达阳性率为 6 2 .2 6 % ,正常大肠粘膜呈阴性表达。癌组中P53 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大肠癌DukesB、C期的P53 表达显著高于A期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P53 阳性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认为P53 异常表达是大肠癌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Smad4在结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和Smad4在61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1例结肠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50例,阳性率为82%,对应癌旁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为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中Smad4阳性率为24.6%,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的阳性表达及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有关(P〈0.01或〈0.05)。结论Galectin-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与结肠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有关,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二者是预测结肠癌转移的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nm23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病例中nm23癌组织中阳性率50.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9.8%),nm23在高分化腺癌阳性率及中低分化腺癌阳性率分别为77.8%、58.5%,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50%、78.7%。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nm23的表达降低或丢失与结肠癌的恶性进展转移具有密切关系,检测结肠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水平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大肠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了解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对大肠的多原发癌的研究和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有利条件。绝大多数的大肠腺瘤已可被危险性极小的结肠镜下的外科技术所替代;大肠腺瘤及时的发现和治疗,终止其演变为癌,因此笔者对大肠癌和腺瘤术后追踪随访前瞻性研究。大肠癌的预防被期望从这里开始。方法 1986年6月~2003年6月,常规对142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6个月内行首次无症状的结肠检查,以后每年一次连续3年定期无症状的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中位检查年数7年9个月,3年后每2~3年一次直至终生。结果 1424例大肠癌术后无症状的结肠镜的随访检查中,发现同时第二原发大肠癌28例(2.0%),异时第二原发癌3例(0.2%),异时第三原发癌3例(0.2%)。34例中,粘膜内癌2例,Ⅱ期癌24例,Ⅲ期癌8例。26/34例(76.5%)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腺瘤331例(23.2%)。前期1981年9月~1986年5月有21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出现便血等症状后再行结肠镜检查,共发现癌27例(12.4%),其中粘膜内癌3例,浸润性癌24例(除外1例因拒绝手术的第三原发癌),26例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仅10例(38.5%),发现腺瘤29例(13.3%)。结论 两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第二原发癌明显低于前期有症状者,但发现的早期癌比率高,腺瘤比例高。换言之,无症状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腺瘤终止了部分腺瘤的演变为第二、第三原发癌,从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不但对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积极防治癌前期病变一大肠腺瘤,腺瘤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减少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ND—1在结肠癌组织的标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ND-1)对60例结肠癌,43例癌旁粘膜,20例结肠正常粘膜,85例非结肠来源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进行了LEA抗原的定位、分布观察。结果表明,LEA在高分化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中分化癌为79.3%,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最低。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粘膜上皮表达的阳性率是58.1%和20%。在非结肠来源的某些肿瘤组织也存在阳性反应,但强度、范围均不及结肠癌组织。不典型增生与早期癌变之间的关联,本组资料未得到证实。结果提示,LEA在高分化癌组织中占优势,ND-1是一个有较强选择性的确定在高分化结肠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的肉眼、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内镜发现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 10 5例 (10 6个病变 )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早期大肠癌中 91.5 %的病变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内镜下的肉眼形态分别为 :有蒂型 (Ip) 34个病变 ,亚蒂型 (Ips) 13个病变 ,无蒂型 (Is) 2 6个病变 ,表面隆起型 ( a型 ) 11个病变 ,表面隆起凹陷型 ( a+ c型 ) 2 2个病变。其中 ( a+ c)型的 2 2个病变中 2 1个为粘膜下层 (Sm)癌。Sm癌的 2 5个病变中出现 3例 (12 % )淋巴结转移。治疗上 ,经内镜下切除 13个病变 (12例 ) ,其中 1例 Sm癌术后局部复发 ,行根治性手术。单纯局部切除术和肠管切除术 93个病变 (93例 )。结论 :( a+ c)型的大部分为 Sm癌 ,病理组织学显示 ,低、中分化腺癌中以Sm癌多见 ;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 Sm癌中 ;根治性手术是根治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缺陷 ( 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基因 2 0 1密码子 ( codon2 0 1)点突变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 ( allele- specific) PCR扩增技术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 ( restricted fragmentlenghtpolym orphism,RFL P)检测 40例正常人大肠粘膜、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粘膜的 2 0 1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 2 0 1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 71% ( 2 5 / 35 )和 6 0 % ( 2 1/ 35 ) ,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33% ( 13/ 40 )相比 ,显著增高 ( χ2 =5 .6 96 3,P<0 .0 2 5 )。伴淋巴结转移组和 Ducks C、D群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 Dukes A、B期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癌的分级、分型等因素无关。结论  DCC基因 2 0 1密码子突变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基因事件 ,且与其转移能力的加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根据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根治性手术方式[1、2],即采用区域淋巴结清扫在内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进展期结肠癌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1986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中选择性地对60例进展期结肠癌施行了包括第3站淋巴结清扫在内的结肠癌扩大根治切除术,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此组病例病理及临床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讨论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6岁。病理类型:腺癌52例,印戒细胞癌6例,粘液癌2例。原发肿瘤按Dukes分期:B期23例…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大肠癌为限于结直肠粘膜和粘膜下的癌。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有了进一步提高[1,2 ] 。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局部切除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和重新评价。文献报道早期大肠癌局部切除 5年生存率达 70 %~ 10 0 % [3 ] 。现就近年早期大肠癌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1 早期大肠癌的概念早期大肠癌是指病灶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者。日本大肠癌协会 1994年修订的大肠癌规约中将早期大肠癌大体形态分三型 :Ⅰ型 :隆起型 ,包括有茎型 (Ⅰp) ,亚有茎型 (Ⅰsp) ,无茎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与术后病理资料。 结果 升结肠癌14例,橫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17例,乙状结肠癌25例;在64例结肠癌患者中CT表现为肠壁增厚者62例、肠腔狭窄者45例、腔内肿块者49例、浆膜面毛糙者38例、浆膜外侧条索状影24例;CT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者42例,在CT未检出有淋巴结转移的15例患者中,术后病检发现有5例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9.36%与58.82%。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结果比较,T分期准确率为85.96%,N分期准确率为80.95%,M分期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诊率,探讨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规范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2008年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49例的临床资料.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辅以影像学定位检查;对内镜检查可疑活检病理阴性者,行内镜粘膜染色指示下活检.结果 切除率100.00%,主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8.16%)和心律失常(6.12%),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病理:鳞癌22例,腺癌27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原位癌11例(22.40%),粘膜内浸润癌14例(28.60%)和粘膜下浸润癌24例(48.98%),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8.16%.结论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主要方法,应注重早期癌的综合治疗,贲门癌腹部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方法,需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关于胃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和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胃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和治疗的若干问题陈峻青在胃癌、大肠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中,正确认识和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范围、转移分级及转移淋巴结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淋巴结转移率是缩小与扩大手术的依据1.早期癌:近年来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淋...  相似文献   

17.
KAI1/CD82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KAI1/CD82在大肠肿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大肠癌、20例淋巴结转移癌、18例腺瘤与20例正常大肠粘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KAI1的蛋白产物CD82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与腺瘤组织CD82表达较弱(阳性率分别为25.0%与5.6%),大肠癌组织中28例阳性,阳性率为70 %,淋巴结转移癌阳性率为5%,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KAI1/CD82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大肠癌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TEN基因的表达在人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75例人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TEN mRNA在大肠癌癌旁肠粘膜,早期癌及进展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5.0%和47.6%,PTEN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率则分别为96.0%,66.7%和49.2%。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TEN mRNA在进展期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癌(P<0.05)。PTENmRNA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1)。结论:PTEN mRNA与蛋白表达的减少与大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发生过程中P27和cyclinD1异常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 p2 7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肠癌手术切缘粘膜上皮、癌旁组织、腺瘤及癌组织中 p2 7和cyclinD1的表达。 结果 p2 7蛋白在大肠癌手术切缘粘膜上皮表达率最高 ,随病变进展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cyclinD1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呈增高趋势 ;p2 7和cyclinD1的表达均与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 ,cyclnD1还与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结论 p2 7失活和cyclinD1高表达致细胞增殖周期失调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内镜下电灼或外科扩肛局部切除后,有局部淋巴结转换的浸润性早期大肠癌是否追加外科根治性手术的问题。方法 对103例早期在肠癌及局部切除后的病理标本连续切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3例行局部切除的早期胡吕,经病理证实;37例为粘膜内66例为浸润性早期癌,其中55例补充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发现14例(25.5%)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变侵癌栓形成,其中6例肉型(25.6%),8全息肉型(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