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么恩亮  张秀虹 《海南医学》2007,18(10):39-41
目的 探讨CT对肾癌病人术前分期与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病人在手术前后的CT表现.右肾10例,左肾8例,术后7例行CT复查,复查时间3个月至1年半,CT发现3例病人有不同形式的复发与转移.使用GE Lightspeed Plus型CT机,全部病例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CT显示肿块位于肾包膜内3例,突破肾包膜并侵及肾筋膜12例,肿块突破肾周筋膜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3例,其中1例侵及同侧肾上腺.未突破肾包膜的3例中CT表现与术中所见一致.12例CT显示肾周侵犯者中4例手术中和病理下未见肾周侵犯,为假阳性(4/12,33.3%),病理显示未受侵犯的肾周筋膜呈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改变.在CT显示肿块突破肾周筋膜产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的3例中,手术所见与病理结果一致,准确性达100%.结论 CT检查可准确描绘原发肿瘤的大小,但对判断原发肿瘤有否突破肾被膜,肾周脂肪与肾筋膜是否受侵犯方面有一定限度,假阳性较假阴性率高.CT对肾细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CT扫描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全部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低于正常强化的肾实质强化,肿块周边清楚,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CT表现为术前定性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的CT诊断(附11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研究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笔者分析了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12例肾细胞癌的临床CT表现。结果CT特征表现为:(1)84例肿块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有短毛刺,并与肾周筋膜相连;(2)17例肿块周边弧线状或中心斑点状钙化;(3)46例肿块直径超过5cm者,密度不均,增强后坏死、囊变呈更低密度区;(4)8例直径≤3cm的小肾癌,长在肾实质内,边缘较清楚,密度不均。并就肿瘤分期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认为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分叶状肿块边缘有短毛刺并与肾周筋膜相连是肾细胞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5-10cm,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6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见;6例病灶边缘轻度不规则细线状强化,3例明显不完整环状强化,1例早期无明显强化,病灶内轻度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中度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线状强化1例,明显网格状及线状强化各2例,三期扫描内,大片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8例病灶在三期内强化情况无明显变化,1例呈“快进快出”,1例缓慢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当有手术史或有明显胆道结石时,仍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否则会造成漏,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0例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0例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单发病灶。肿瘤最大径范围2.5~6.9cm,平均4.65 cm。8例肿瘤平扫密度表现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2例呈混杂密度。9例病灶增强后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晰。9例呈外凸性生长。6例肿瘤形态上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形态欠规则,其中3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或沙漏征。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1例内部可见轮辐样强化。所有肿瘤均无肾周浸润、肾盂受侵、淋巴结肿大、肾静脉受累表现。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最终仍需要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6.
丁洪彬  田为中  张波 《西部医学》2012,24(2):373-374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最大径2.1~12.1cm,平均4.6cm。11例CT检查中,7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3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11例肿瘤均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2例肿块内见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尹森琴  方金洲  郑勇明  朱斌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38-240,F0003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改变。方法42例肾透明细胞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肿瘤平扫密度及动态增强螺旋CT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CT平扫6例为等密度,15例为低密度,5例为高密度,16例为混杂密度。平扫、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肿瘤实体CT值范围分别为:23~53HU、98~159HU、48~102HU、45~82HU。皮质期41例强化峰值≥88HU,肾盂期迅速下降;40例肿瘤细胞排列为实性,含丰富血窦;40例肿瘤强化不均匀,病理上40例可见出血、坏死、囊变。CT上25例可见假包膜,病理上35例可见假包膜。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及肿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蔡雅丽  黄永础 《中外医疗》2012,31(7):181+183-181,183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和MRI表现,20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20例,6例病灶直径〈3cm,14例病灶直径≥3cm。7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8例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20例病灶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与CT表现大致相符,能更加清晰显示出血、囊变及假包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对于肾透明癌的发现率较高,MRI则能更好显示肿瘤内出血、囊变、假包膜,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两者结合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与33例肾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 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单发,平扫9例皆密度均匀或主体密度均匀,其中8例呈等或低密度,边缘不清,1例呈稍高密度,5例中央可见低密度瘢痕影;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一过性强化,中央可见星状或小片状无明显强化区;4例表现为快进缓出型强化,皮髓质期不均匀强化,实质期、排泄期强化趋于均匀。肾细胞癌33例中,平扫22例呈低、等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27例表现为不均匀一过性强化;14例可见静脉瘤栓及其他脏器转移等征象。结论中央星状瘢痕和延迟期均匀强化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147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相对比.结果:12个乳头状肾细胞癌直径为2.5~ 14.0cm,平均为(4.5±3.3)cm, 其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或混杂,增强扫描肿瘤均强化不均匀或欠均匀,皮髓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倒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术前螺旋CT多期增强征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PRCC的.主要CT征象: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少见液化坏死征象,可有假包膜;肾周问隙受侵征像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易于鉴别;CT多期增强扫描有助子与部分肾盂癌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90-94
目的探讨直径≤4 cm的非均质性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非均质性乏脂肪型AML和24例非均质性CCRCC的CT扫描图像,包括形态学征象、平扫及增强CT值的信息,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乏脂肪型AML和CCRCC在性别、平扫密度、平扫均匀性、楔形征、假包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置、中心点、边界、形态及有无皮质掀起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在皮质期CT值、实质期CT值、强化消退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CRCC在皮质期、实质期的净强化值以及相对强化消退值高于乏脂肪型A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扫密度、平扫均匀性、楔形征、假包膜、增强后的净强化值以及相对强化消退值在这一类型的乏脂肪型AML和CCRCC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分期标准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影像资料,做相应的归类分期。结果:CT表现为分期如下:1期:股骨头政党星状征变形、骨小梁增粗、融合15例;Ⅱ期:股骨头内囊状低密度灶及斑片状高密度灶22例;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及股骨头塌陷10例;Ⅳ期:关节腔变窄5例。结论:早期CT检查和四期分期法,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影像资料,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动态增强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12例病例动态增强CT表现,原发病灶均为单发,呈软组织密度,3例见假包膜,5例有分叶,肿瘤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7例,内部可见线状、小片状坏死或星芒状纤维灶,坏死区一般较小,边缘光整,1例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而高于肾髓质,实质期强化明显低于肾实质,瘤体≤7 cm×6.5 cm的均未见转移.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膨胀性生长、少血供、低度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现、术前临床评估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峰  李光 《中外医疗》2008,27(17):129-130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3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灶;动脉期4例未见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6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整个瘤体较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整个瘤体强化减弱;2例表现为病灶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PCC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