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 (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及SRS +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 (PVF)减少 (5 7± 9) % ,门静脉自由压 (FPP)下降 (5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 (8± 5 ) % ,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FPP减少 (19± 7) % ,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6± 8) % ,FPP下降 (34± 10 ) % (P <0 0 5 )。 (4 )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 ;(2 )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 ;(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 ,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 对比 3 8例脾肾分流 (SRS)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即联合术 ,64例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 ,18例脾肾分流术 (SRS)病人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术后三组病人的自由门静脉压 (FPP)均显著性低于术前 ,其中 ,联合手术组的FPP显著高于SRS组 ,但显著低于PCDV组。PCDV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 (PVF)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两组则有显著降低。联合手术组、PCDV组、SRS组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18.75 % (12 / 64 )、16.67% (3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PCDV组 (P <0 .0 5 ) ;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6.2 5 % (4 / 64 )、2 7.78% (5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SRS组 (P <0 .0 5 ) ,与PCDV组相近。 结论 联合手术符合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要求 ,且疗效好于单纯断流术或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静脉动脉化 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和传统的脾肾分流(SRS)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PCDV)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采用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采用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有创性测压管于开腹后即刻、手术完成即刻及治疗后2周测量门静脉血流量(PVF)及门静脉压力(PVP),PACS组包括入肝及入下腔静脉PVF、PVP。手术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PCDV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17%,PVP下降约5%;SRS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51%,PVP下降约51%;PACS组术后2周入肝PVF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80%,入肝PVP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96%,入下腔静脉PVF增至开腹后即刻的130%,入下腔静脉PVP保持低压,约为开腹后即刻的46%。术后2周PACS组入肝PVP、PVF及入下腔静脉PVF均明显高于另2组(P<0.05,P<0.01),而入下腔静脉PVP则明显低于PCDV组(P<0.05)。3组中仅SRS组术后2周AL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ACS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与SRS术相近,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而且短期内未明显影响肝脏功能,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观察断流加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 ,总结采用联合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即联合术 )治疗 2 2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均行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18例 ,再出血 1例 ,肝性脑病 1例。术前自由门静脉压 (FPP)为 ( 3.96± 0 .39)kPa ,脾肾分流术后FPP为 ( 2 .2 8± 0 .35)kPa ,断流术后FPP为 ( 2 .71± 0 .38)kPa。断流加分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 ,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 ,同时还有利于门静脉向肝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大网膜包肾术自然分流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肾术 (ORP)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 )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及其自然分流作用的效率。方法 比较PCDV ,PCDV ORP和PCDV 门腔H型分流术 (PCDV PCS)患者手术后门静脉向肝血流速度 (PFR)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量 (PVF )变化 ,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PCDV ORP组与PCDV PCS组比较 ,PFR分别为 14 .0 5± 3 .75和 8.64± 2 .86( P <0 .0 1) ,PVF分别为 714 .3 5± 10 2 .65和 42 3 .5 2± 2 82 .61(P <0 .0 1)。PCDV ORP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与PCDV PC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5 .5 6%比 4.3 5 % ,P >0 .0 5 ) ;肝性脑病发生率PCDV ORP组与PCDV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 2 .78%比 3 .2 3 % ,P >0 .0 5 )。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损害的发生率PCDV ORP组 ( 2 7.78% )与PCDV组比较( 66.74%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PCDV ORP手术既能维持手术后门静脉向肝血流 ,又能安全有效地自然分流 ,降低了断流术和分流术的远期并发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8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PCDV组:33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SRS+PCDV组:51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SR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改变、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手术病死率和术后流出道阻塞、再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DV组术后FPP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2.707,P﹤0.05),但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t=1.191,P﹥0.05);SRS+PCDV组术后FPP、门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6.881、14.183,P﹤0.05),PCDV、SRS+PCDV两组术后FPP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5)。术后随访中,SRS+PVDV组流出道阻塞、再出血及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5.33、5.81,均P﹤0.05),术后病死率及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PCDV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V可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血流状态、淤血情况改善不明显;SRS+PCDV联合术既可明显降低门静脉高压又不增加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风险,因此可以作为治疗PHT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断流术、分流术及分流、断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分别施行断流术、分流术或联合手术的4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结果: 断流术、分流术和联合手术均可导致门静脉压力(FPP)及门静脉血流量(PFV)下降,FPP分别下降(1.4±0.6)cmH2O、(7.3±1.5)cmH2O及(6.0±1.2)cmH2O,PFV分别减少(411.3±126.5)ml/min、(560.5±152.9)ml/min及(539.2±173.2)ml/min,分流术与联合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大于断流术后FPP和PFV的下降幅度(P<0.05),联合手术中,施行分流后,FPP降至(29.8±4.9)cmH2O,较术前(37.2±3.1)cmH2O显著下降(P<0.05),加做断流后,FPP为(31.2±5.6)cmH2O,与断流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从维持门静脉血流向肝灌注方面分析,断流术更为合理,而联合手术与分流术比较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术对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9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并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的病人按入院先后分为脾肾分流组和断流组。术中、术后动态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ree portal pressure,FPP),术后1、3、5、7、9d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术前及术后7d尿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icol,LAC/MAN)比值。结果近期观测FPP,发现稳定期分流组明显低于断流组(P〈0.05)。分流组脾窝引流液明显少于断流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及开始进食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断流组(P〈0.05)。分流组术后1d内毒素、D.乳酸显著低于断流组;且下降较快,术后3d又显著低于术后1d;术后5d进入稳定期(P〈0.05)。而断流组内毒素、D.乳酸下降较慢,术后5d才显著低于术后1d,术后7d进入稳定期(P〈0.05)。分流组术后LAC/MAN比值显著低于断流组(P〈0.05)。结论脾肾分流术既能维持有效的向肝门静脉血流灌注;又能适当降低门静脉压,减轻胃肠血流瘀滞,对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肠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主要依据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效果的关键.门静脉已成为流出道或门静脉入肝血量大量减少者,可行全门体静脉分流术;门静脉入肝血流量中等量减少,则几乎可施行各种分流手术和断流手术;门静脉入肝血流少量减少者可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脾切除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值可以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脾动脉结扎后FPP的变化最大.根据FPP下降的绝对值和幅度基本上能判断是行断流术或分流术,如下降不明显,表明肝内阻力高.需行分流或分流加断流术;如下降明显,FPP<22mmHg(1mmHg=0.133kPa)时,可行断流术.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有诸多优点.应作为治疗肝硬化PHT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断流与肠腔分流联合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80~1995年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100例门静脉高压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下降1.92kPa,能够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止出血;联合手术后FPP平均为(2.46±0.30)kPa,仍可保持高水平的向肝血流灌注,减少脑病发生。全组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89例随访5~15年无复发出血,脑病5%,总病死率15%。其中肝功能ChildC级13例死于肝终末期病变,如肝衰、肝癌及肝肾综合征,5年生存率94.5%,10年生存率68.5%。结论联合手术具有断流术和外周型合理口径分流的特色,是断流和分流术两者优缺点互补,是目前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