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过去称白血病前期,难治性贫血。近年来用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MDS效果不好。本文介绍1例中西结合治疗MDS。王××,女,11岁,住院号:85668。患者因乏力、...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论治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树庆刘捷(261031)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征象。大量临床实...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造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贫血、感染或出血为其特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为“虚劳”、“血证”等范畴。目前治疗本病,强烈的联合化疗不能耐受,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故多以支持疗法为主,配合小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4.
麻柔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30余载对各种血液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类难治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属中医髓毒劳病范畴,其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为特点,目前西药还不能治愈本病。麻柔教授倡导以青黄散解毒化瘀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老师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扶正祛雅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用扶正祛邪丹为主治疗MDS患者33例,观察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切片及免疫学的变化,用干细胞培养法观察扶正祛邪丹对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临床患者基本缓解率24.24%,总有效率72.725,实验研究发现扶正祛邪丹对骨髓红系造血干细胞有促进作用。结论:扶正祛邪丹对MDS的难治性贫血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几乎所有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都有贫血症状[1]。西医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周洁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此类疾病,择其中1例取得显效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治则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并得到医圣张仲景及后世医家的丰富和发展,在临证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机为“正虚毒蕴”,“虚”“毒”“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推动病情转变。基于此,笔者试从“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出发,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现代分型、分期论治,初期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中期扶正补虚并重,末期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注重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方”“证”对照,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总结前人学说和相关文献中有关毒邪的涵义、分类、致病机理等理论,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证治特点,阐述MDS的发生与“内毒”和“外毒”的关系,指出毒邪既是MDS的重要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在MDS不同阶段必须权衡毒邪内停之轻重,适时、得当地采用清解邪毒法治疗,可以抑制骨髓异常增生,诱导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促进MDS骨髓的正常造血。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造血系统发育不良和造血无效,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1])。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效造血和外周血细胞减少,并有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的倾向。临床症状为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出血、发热、脾大、心悸等。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生存时间为6~61个月,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时间为82至91.2个月,且个体差别大~([2])。故本文旨在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中医和西医目前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给予临床工作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 ,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像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  相似文献   

11.
扶正解毒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临床以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且血细胞呈病态造血为特征。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国内资料显示约有17%~45%的病人转为白血病。难治性贫血(MDS-RA)是其中一个类型。我科...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浸润破坏各种器官和组织,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及淋巴结肿大,目前主要采用化疗为主的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临林 《河南中医》2001,21(2):42-4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一组克隆异常的恶性疾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 ,发生无效造血。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纳差、心慌等贫血症状 ,以及皮肤瘀斑、瘀点、鼻衄、齿龈出血等出血症状 ,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出现感染、发热。部分病例可能发展转化成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 1994年 8月~ 1999年 8月共收治 87例患者 ,除有发热等感染症状者 ,加用西药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其余经过辨证分型治疗 6~ 12月 ,87例临床痊愈 2 9例 ,有效 …  相似文献   

14.
杨文华  万增智  王熠  郑颖 《新中医》1999,31(10):35-3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造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贫血、感染或出血为其特征。目前治疗本病,强烈的联合化疗不能耐受,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故多以支持疗法为主,配合小剂量化疗或促分化治疗,有一定疗效。我院自1991年以来以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MDS3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MDS分期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44例。治疗时的分期:RA18例,RAS5例,RAEB6例,RAEB-T…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16.
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具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近年来,我们采用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主要特征是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对治疗反应较差,有明显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异常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性的异常增殖,浸润各种组织,使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特征。中医学认为该病属“急劳”、“热劳”、“血证”、“虚劳”等范畴,其发生乃由于禀赋薄弱、情志失调、五劳所伤,  相似文献   

19.
黄衍强  袁栋 《新中医》2016,48(12):189-190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发生在多潜能造血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中医学对本病尚无专门论述,根据其贫血、出血、发热、肝脾肿大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癥积、热劳、内伤发热等范畴。在目前疾病诊治手段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医学治疗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应用中药治疗MDS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象,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不良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综合征是骨髓组织持续异常增生的一组恶性疾病的总称。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转化。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病变。由于罹及不同系列造血细胞而有不同表现,治疗较困难,~(31)p 放射治疗、化疗药物以及脾切除等虽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