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的出现,是临床外科的一个棘手问题,须尽早查明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以便获得良好的预后.我院自1990年5月至1994年5月剖腹单纯胆囊切除561例,术后早期不同原因黄疸5例,占0.9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例,早期黄疸1例,占0.92%.6例术前均无黄疸史.现将术后早期黄疸病例报告及处理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志磊 《现代保健》2011,(3):170-17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术中发现右肝管烧灼伤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高位胆管损伤1例,胆总管缺损较多1例.术后2例均为胆总管横断伤.结果 6例患者均经补救措施治疗后,胆囊顺利切除,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顺利恢复出院,随访2年,有1例发生胆道感染症状,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生培训,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及时发现并发症,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了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8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出结石及T管引流术;发现右肝管损伤1例,行右肝管修补术,愈后良好,无胆漏;其余77例造影阴性病人行单纯胆囊切除.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减少胆管残留结石,避免胆道阴性探查,及时发现、处理胆道损伤,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9月~200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3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黄疸18例,其中胆管损伤性黄疸10例,非胆管损伤性黄疸8例.再手术及内镜治疗16例,内科治疗2例.全部治愈,均无黄疸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原因复杂,胆管损伤和胆道结石残留是其主要原因.术前详细全面的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细致地手术操作,尽量避免副损伤是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国彪 《现代保健》2009,(19):159-159
目的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168例有症状、体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造瘘术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6例,其余病例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及时对位缝合,放置T管支撑,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忠文  洪云 《现代医院》2008,8(7):43-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特点、常见原因、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本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68例,8例发生胆管损伤,经相应处理,随访1~10年。结果8例胆管损伤分别为: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右肝管电灼伤1例,术后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肝总管缺损伤1例),术后梗阻性黄疸1例(胆总管不完全夹闭),分别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结论术中应尽可能清晰地分辨胆囊三角的局部解剖,减少此部位的电烧操作,对于胆管损伤应争取术中及早发现,Ⅰ期处理;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即时补救;术后注意胆漏、梗阻性黄疸可能,及早发现术中并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邓仕华 《现代保健》2010,(24):33-34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全部35例患者均采取直视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其余3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黄疸、胆漏、腹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瘢痕小、不需要昂贵设备、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而精细的手术操作、娴熟轻柔的胆道探查和取石技巧是避免术后发生胆漏等并发症的关键因素,生物相容性缝合线的应用可以提高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但是均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具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疾病280例,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的ALT与AST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结石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石直径、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残留结石患者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都痊愈再次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残留结石的存在与年龄、结石直径、体重明显相关,要合理进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0.74%,有症状17例,无症状14例。2例保守治疗,3例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及时复查是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和预防,以减少残余胆囊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39例残余胆囊的诊治,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1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残余胆囊,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余38例均开腹行残余胆囊切除术.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无一例出现类似术前症状.结论 切除残余胆囊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术式,在术中清楚解剖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关系,是预防残余胆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Ⅰ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4年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结论 手术前诊断及术中注意Mirizzi综合征的存在能降低手术胆道损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二孔法完成LC105例.结果 5例改为三孔或四孔法LC,余均采用二孔法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2 min.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87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除3例有轻度腹痛经对症处理1周内好转外,余术前症状均消失,无腹泻和黄疸,饮食正常,化验肝功正常,B超示肝及胆总管无异常,无包裹性积液.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二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残留胆囊管切除,6例行残留胆囊管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随访8个月至5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诉不适.结论 胆囊管残留过长、胆囊管内结石残留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主要原因;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应早期开腹手术治疗;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4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腹脏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5例患者术后未放置T管,其中2例发生术后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5例患者放置T管,2例术后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拔除了管时间术后4~6周。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围手术期的梢心护理对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以及术后快速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从1998年1月~2005年8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15例(0.7%),其中胆总管横断伤8例,胆总管不完全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横断伤并组织缺损2例,右副肝管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机械性裂伤1例。术中发现12例,术后诊断3例。胆管横断伤处理以直接修补、T管引流为主,半年后胆肠Koux-Y吻合,或一期胆总管空肠KoUx-Y吻合术。结论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方法胆囊切除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并对胆红素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2~2004 年,因胆石症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病例18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188例均为单纯胆囊切除,94例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均采用常规方法;94例开腹行胆囊切除,其中47例解剖胆囊三角应用电刀/超声刀,另47例运用剪刀及拭子解剖胆囊三角,此94例均用先解剖胆囊三角并游离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剥离的常规方法切除胆囊.188例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第1、7天查血清胆红素.结果 94例LC术及47例OC使用电刀/超声刀者中,术后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SB、DB均有升高,但以DB为主,1周后降至正常,经B超检查证实无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余47例中除4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病例血清胆红素升高外余未见升高.本组均治愈出院,随访6~ 2个月无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排除了外界因素,胆囊切除术本身对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影响.无论LC还是OC在手术中,如用电刀/超声刀等器械进行操作均可能对术区组织造成热电损伤,特别是LC成为胆囊切除金标准的今天,术者对此一定应予重视.术后黄疸患者,不应过分强调手术的"顺利"及既往有无"肝炎",均应积极行B超及ERCP检查,排除胆管损伤及残石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胆囊切除术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1 2例有胆囊切除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其中伴开腹胆囊切除术 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例 ,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例。取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36例作对照比较 ,所得数据选用t检验。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 ,无术后并发症。有胆囊切除术史组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出血 ,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类似。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可行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间82例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pen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OTCBDE)患者资料。结果82例手术成功76例,4例中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中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OTCBDE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3—6d。随访2个月至5年未发现胆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结论经严谨分析,合理筛选,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切开胆总管和放置T管,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 1996~ 1999年 9月本院对 2 0 6例病人实施胆囊小切口切除术 ,并在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自动牵开器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的专用钛夹钳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男 64例 ,女 142例 ,年龄 2 5~ 72岁 ,平均年龄 4 3岁 ,单纯胆囊结石 12 2例 ,急性胆囊炎 2 8例 ,慢性胆囊炎 4 8例 ,胆囊息肉 6例 ,胆囊结石而术中探查发现合并胆总管结石者 2例。该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1·2 手术方法 选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 ,垫高右背部(胆囊相对区域 ) ,选择右肋缘下切口长 4cm~ 5cm ,切口上端距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