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浸润的关系。 方法 应用ELISA法对 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7例BPH患者新鲜尿液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液VEGF浓度 (2 10 .97± 15 4 .6 8)pg/ml,BPH患者尿液VEGF浓度 (3.73±2 .6 3) pg/ml,P <0 .0 0 5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VEGF浓度随肿瘤病理分级增高而升高 ,浸润性膀胱癌组VEGF浓度 (341.34± 196 .84 ) pg/ml,高于浅表性癌组 (44 .88± 16 .85 ) pg/ml,P <0 .0 0 5 ;复发组VEGF浓度 (2 92 .5 9± 186 .6 7) pg/ml,初发组 (88.4 9± 16 .5 8) pg/ml,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结论 VEGF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肿瘤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及其VEGF在膀胱癌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以便寻求膀胱癌诊断、监测、估计预后及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rAAV)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用不同量(0、20、100μl)的以腺相关病毒为基因载体的反义VEGF基因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人膀胱癌T24细胞中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VEGF平均灰度值分别为364.40±30.31、460.25±36.34、494.18±38.82,Western blot蛋白条带灰度分别为 65 800±13 824、52 470±10 589、31 069±8 642。结果均表明随着转染的反义VEGF基因量的增多, T24细胞中VEGF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反义VEGF基因的转染能显著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中VEGF的表达,有望成为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是肿瘤特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过程之一。本文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若干种参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抗血管生成在膀胱癌治疗中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脑外区基因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flt-1胞外区前三个IgG样结构区域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KDPn7转入人膀胱癌EJ细胞,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经固相结合实验筛先得到表达与VEGF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阳性细胞克隆进行PCR和RT-PCR鉴定。对裸鼠人膀胱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PCR和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入EJ细胞及在转录水平表达;免疫组化的微血管密度实验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阻断VEGF/flt-1信号传导途径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受体flt 1胞外区基因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含有flt 1胞外区前三个IgG样结构区域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 NA3.1/KDRn7转入人膀胱癌EJ细胞 ,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 ,经固相结合实验筛选得到表达与VEGF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的细胞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进行PCR和RT PCR鉴定。对裸鼠人膀胱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 结果 PCR和RT 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入EJ细胞及在转录水平表达 ;免疫组化的微血管密度实验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结论 阻断VEGF/flt 1信号传导途径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延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实验性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在已建立的人肝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瘤灶旁,注射抗VEGF抗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用CD31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iMVD),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凋亡的肿瘤细胞.结果实验结束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大小(长×宽)是(26.46±19.81) mm2和(105.77±17.40) mm2(P<0.001),2周后是(45.20±23.02) mm2和(150.77±77.41) mm2(P<0.05),而此时肿瘤的iMVD是(2 311±120)个/mm2和(3 900±328)个/mm2 (P<0.001);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是15.31% 和 6.83%(P<0.005).结论抗VEGF抗体能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的生长,抑制实验性人肝癌的生长,其实质是增加了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测定诊断膀胱癌的价值。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3例膀胱癌、1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 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中VEGF含量。结果  33例膀胱癌患者尿VEGF平均含量 (30 9.8± 86 .6 )ng/gCr ,2 0例非肿瘤对照组为 (10 7.6± 35 .4 )ng/gCr,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T2 、T3 患者尿VEGF平均含量显著高于T1(P <0 .0 5 ) ;G3组尿VEGF平均含量显著高于G1和G2 组 (P <0 .0 5 )。尿VEGF含量与肿瘤体积相关。以对照组尿液VEGF水平上限 (14 3ng/gCr)为阳性界值时 ,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为 90 .9% (30 / 33) ,特异性为 80 .0 % (16 / 2 0 )。 结论 尿VEGF含量检测方法简便 ,无创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研究的进展,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证实。在众多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素中,VEGF起到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应用VEGF抑制剂、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等。结论 VEGF是主要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11.
VEGF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VEGF蛋白表达。结果三种膀胱纱均有VEGFmRNA的表达,正常膀组织无表达;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浸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细胞VEGF的表达率为55%(22/40),浸润性癌组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表浅性癌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癌组(P<0.05),复发性癌组较初发性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VEGF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一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as基因转染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 方法 将人FascDNA通过脂质体导入膀胱癌细胞EJ中 ,并利用Northernblot、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FasmRNA和分子表达。用流式细胞仪、DNA梯形带和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的EJ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能力。 结果 Fas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膀胱癌细胞EJ的Fas表达 ,顺铂对转染后的EJ细胞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能力明显增强。 结论 转染的Fas基因可显著上调膀胱癌细胞EJ的Fas表达 ,促进细胞凋亡 ,联合应用Fas基因转染和顺铂可获得协同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BTCC组织中PD EC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观察 ,结合 5 2例患者 5年随访结果分析。 结果  5 2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者 5 0例 ,术后 5年无瘤生存率 4 2 .9% (2 1/ 4 9) ,总生存率 78.0 % (39/ 5 0 )。PD ECGF在G1肿瘤中阳性表达率 17.6 % (3/ 17) ,G2 5 9.3% (16 / 2 7) ,G3 87.5 % (7/ 8) ,P <0 .0 1。PD ECGF阳性组无瘤生存期 (31.87± 2 3.75 )个月 ,阴性组 (4 2 .19± 2 3.84 )个月 ,P <0 .0 5 ;总生存期阳性组 (4 8.87± 19.88)个月 ,阴性组 (5 7.19± 8.97)个月 ,P <0 .0 5。MVD极高组总生存期 (4 3.5 0± 2 2 .74 )个月 ,远低于高、中、低 3组的平均 (5 6 .4 6± 10 .98)个月 ,P <0 .0 5。随肿瘤MVD增高 ,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 ,PD ECGF表达无明显增高。 结论 PD ECGF及MVD与BTCC恶性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pcDNA3.1-VEGF165质粒用于软组织缺损局部,观察其对软组织修复的作用和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于两侧臀部制备直径12 mm圆形全层皮肤、肌肉的复合软组织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侧为对照组.于实验组注射0.2 ml(含200 ng)质粒液,对照组以同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术后3、5、7、14、30 d照相计算创面收缩率、取材.以RT-PCR法检测局部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制备常规切片观察局部组织血管形成(MVD)及修复情况.结果 所有动物术后无死亡、感染.实验组及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2 d及17.4 d,于1、2周时新生血管密度分别为63.38±9.20、52.72±7.06(P<0.05)及76.64±12.27、66.84±9.8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T-PCR示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于术后3 d即开始有表达,2周达到高峰后减弱,实验组表达量较大.结论 pcDNA3.1-VEGF165质粒用于创面后,具有上调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促进软组织缺损区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防治膀胱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效果。方法通过MTT法观察蝮蛇抗栓酶与肝素在体外抑制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对血小板粘附的影响。结果蝮蛇抗栓酶组抑制膀胱肿瘤BIU87细胞粘附血小板作用优于混合组(蝮蛇抗栓酶+肝素),混合组抑制作用优于肝素组。蝮蛇抗栓酶组、混合组和肝素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t检验P<0.01,P<0.05)。结论蝮蛇抗栓酶与肝素临床综合用药对于防止膀胱癌细胞转移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