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患者36例,非痰瘀证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痰瘀证患者较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FIB、D-二聚体与中风病痰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风病痰瘀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方法用补肾强督方治疗3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征、C反应蛋白(CRP)、ESR、纤溶6项、血小板等相关检查的变化。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纤溶6项中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可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征等体征,尤其在改善患者血瘀证候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候与t-PA及PA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的关系.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进行临床观察并填写临床观察表格,将表格内容与所观察到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虚组t-PA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气虚血瘀组及气阴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虚组PAI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与PAI显著相关,r=0.827.结论.t-PA、PAI是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对血瘀证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00例新疆地区不同民族CHF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指标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总结CHF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 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2)CHF患者中出现例数最多的中医证型是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少数民族CHF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的是痰瘀互结证,其次为气虚血瘀证.(3)血脂变化最明显的CHF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为多见,气虚血瘀证次之.(4) CHF患者随着心功能由Ⅱ级到Ⅳ级,D-二聚体变化呈明显趋势.结论:新疆少数民族CHF患者中以痰瘀互结证型最为多见,且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在痰瘀互结证者中也多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失调起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作为评价凝血/纤溶系统功能较客观的指标在判断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收集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方法和血瘀证证候实质。方法 对临床预试验血瘀证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 1) 182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 2 ) 170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6因素的逐步回归显示其贡献度的顺序为内皮素 >血红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未能入选。 ( 3)对 6 0 1例患者血瘀证症状体征 4 0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当F =6时选出的 18因素对血瘀证诊断贡献度最大 ,并得一回归方程。将数量化资料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总符合率为 94 .2 4 %。结论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 ,可以得出病证结合规范且量化的由症状、体征和客观指标构成的标准化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市脑卒中首发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从而为病证结合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于宁夏地区五市中医院的410例脑卒中首发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脑卒中证候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宁夏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304/410,74.15%)。脑梗死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火热证;脑出血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火热、痰湿、阴虚、血瘀、气虚证。证候以组合形式为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证和三证组合频率均显著增高,单一证候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降低。脑梗死和脑出血复合证候发生的频率不同,脑梗死依次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痰湿蒙神、肝阳上亢;脑出血依次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痰湿蒙神、阴虚风动、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结论宁夏脑卒中患者发病类型以脑梗死多见;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但二者均以证候组合形式为多,其中二证组合最为多见,单证候最为少见;脑梗死的复合证候频率以气虚血瘀为最高,肝阳暴亢为最低,脑出血以肝阳暴亢为最高,气虚血瘀为最低。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其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及理化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为自变量,分别以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寒凝证、痰浊证、阴虚证与Gensini积分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血瘀证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结论寒凝、痰浊、阴虚、血瘀四证与冠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在提示冠心病病情变化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痛风患者2 0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它证型。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IL-1β、FIB、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患者中医证候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证候要素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证候要素评分,评分≥7分证候要素诊断成立,分为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组,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运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证候要素分值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气虚组PT值低于血瘀组、风组(P<0.05),其余各组间PT值以及各组间APTT、FIB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证候要素分值与FIB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痰、气虚证候要素分值与PT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P<0.01).结论 风、火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对降低,血液可能呈相对低凝状态;痰、气虚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凝血酶原时间相对缩短,血液可能呈相对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风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3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提取证候要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 火、痰、气虚得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随着证候要素相兼数的增多,NIHSS评分逐渐增高,两者的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脑死急性期证侯要素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受试者,入院时进行证候要素归类,NIHSS评分,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风证得分与载脂蛋白A1有一定的相关性(P=0.033,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气虚证成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9,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证、气虚证与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10家医院收集生长于新疆或在新疆居住20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其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型分类,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均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痰湿质、湿热质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60例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证387例占58.63%,非秽浊痰阻证273例占41.37%;③秽浊痰阻证以兼夹、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两组体质比较其中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秽浊痰阻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性明显(P均<0.05)。结论饮食习惯是影响体质形成、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秽浊痰阻证以偏颇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且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诊治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组64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hs-CRP的水平,并设定35例健康医务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独立的高危因素和预示因子,也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的静脉血中D-二聚体含量,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二聚体阳性组的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 D-二聚体阴性组(P〈0.05).二聚体水平UAP患者多支狭窄组比双支狭窄组增高(P〈0.01),双支狭窄组比单支狭窄组增高(P〈0.01),单支狭窄组比无狭窄组增高(P〈0.05), 无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 AMI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UAP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及多支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呈正相关. D- 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ACS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不同形态的机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212例住院患者,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凹面抬高组102例和弓背抬高组110例,分析不同ST段抬高形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医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分布情况。【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ST段弓背抬高组患者多为青中年、男性、无或有短期冠心病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或闭塞血管无侧支循环者;而ST段凹面抬高组患者多为老年人、女性、有冠心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有侧支循环者。(2)凹面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热毒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弓背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热毒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痰瘀互阻证。2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中医虚实证方面,凹面抬高组患者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而弓背抬高组患者以实证为主。2组虚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对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别。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91例,采集其住院时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数据,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发生及时间。结果5种证候要素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比较,从优排序依次为痰阻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痰阻证者预后优于非痰阻证者(P=0.017);气虚证预后优于非气虚证(P=0.011);阴虚证预后与非阴虚证差异不显著(P=0.633);血瘀证总体预后与非血瘀证差异不明显(P=0.182),但在500 d后预后差于非血瘀证;阳虚证预后差于非阳虚证( P=0.002)。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不同中医证候预后差异显著,其中气虚、痰阻可能为其早期常见证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阴虚可能贯穿于CHF的发展过程,血瘀在病程早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瘀证者预后较差,且晚期常表现为阳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