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动态观察烧伤病人循环内毒素(LPS)的变化及早期切痂对其值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值与免疫机能改变的关系。19例烧伤病人(TBSA 12%~93%,全厚皮层烧伤5%~90%),常规液体治疗及营养支持。创面清创处理,局部涂以磺胺嘧啶银。每周2~3次创面定量细菌培养,根据感染情况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12例伤后5天内完成切痂,15例则在伤后第6天或更晚进行,其中9例作过两次以上切痂术。11例出现脓毒症,共计29例次。病人自入院后定时采血,应用基质显色法鲎  相似文献   

2.
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特重度烧伤九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 床 资 料9例休克期切痂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3~ 48岁 ,烧伤总面积 77%~ 99% ,Ⅲ度面积 6 0 %~ 92 %TBSA ,就诊时间为伤后 3h以内 ,有 6例合并吸入性损伤 (表 1)。休克期内切痂最大面积 5 2 % ,一次切痂最大面积为42 %TBSA ,其中 6例第 1次手术行前躯干切痂。手术持续时间 1 5~ 3h。切痂创面应用大张异体皮微粒自体皮移植 ,自体皮与异体皮比例为 1∶10。 4例由于皮源有限 ,仅部分创面应用大张异体皮覆盖 ,5d左右更换一次异体皮 ,待有自体皮时 ,改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心电监护仪重点监测心率、血压、血氧…  相似文献   

3.
人体真皮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其富于弹性,质地致密坚韧,因此使皮肤具有柔韧性和耐久性。Ⅲ度烧伤切痂创面,应用薄皮片移植愈合后因缺少真皮,皮肤弹性差,挛缩严重。为此,我们就异体真皮在Ⅲ度烧伤切痂创面的应用及其免疫原性进行综述如下。1 异体真皮在Ⅲ度烧伤创面的应用1.1 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移植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移植,即所谓复合皮移植,1985年由 Heck 等首次报告复合皮用于Ⅲ度烧伤切痂创面。复合皮多采用冷冻异体皮或甘油保存的异体皮移植于Ⅲ度烧伤切痂创面,然后以揭除、擦除、切除等方  相似文献   

4.
异体皮作为深二度烧伤创面和三度烧伤切痂后创面较好的覆盖物在严重烧伤病人的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异体皮移植带来的疾病或感染,特别是移植尸体皮及带来的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已成为近期较为敏感的问题。权衡利弊,轻烧伤病人已少用异体皮。努力发展各种暂时性和永久性的皮肤替代物有可能使暂时性和永久性的人皮替代物成为现实。将来  相似文献   

5.
代谢亢进是人体对严重创伤反应的一个特征,大面积烧伤病人(>40%TBSA)可发现代谢率增加超过他们的预期基础代谢率(BMR)100%。现今烧伤病人的创面处理有两种广泛应用的方式,第一种是早期切除烧伤组织,进行自体皮和/或异体皮移植;第二种是保守治疗,烧伤创面应用局部抗菌剂以开放或包扎的方式。早期切痂植皮法由于经创面丧失的热量减少,以及整个应激水平下降,因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降低,预料可使烧伤病人的代谢亢进反应减轻。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设想。作者将得克萨斯州Shriners烧伤中心收治入院的12名男性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伤后72小时内切除烧伤创面,移植1:4网状自体皮,上面以异体  相似文献   

6.
烧伤皮肤表面采用人同种异体皮覆盖效果比使用人工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都好。应用未曾处理的有活力的同种异体皮进行移植,将在7~15天内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排异反应,影响创面愈合。目前对深度烧伤切痂创面用自体皮大张拉网,广泛采用85%甘油保存的异体皮替代新鲜异体皮作短暂覆盖。这种用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自体焦痂作为微粒皮移植的覆盖物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12例重度烧伤患者,于其伤后3—7d内切痂,并用自体焦痂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术后的覆盖物。术后1—6周观察患者移植部位的焦痂情况和微粒皮存活情况,术后6周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术后1—2周,移植部位的焦痂完整,与机体贴附紧密。术后3—4周,焦痂开始呈干痂状并逐渐与创面分离,其下的自体微粒皮已生长并融合成片状。第5—6周,焦痂进一步分离直至完全脱离创面,自体微粒皮融合成大片,残留少量肉芽创面。本组患者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为(87±4)%,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56±8)d. 结论 用自体焦痂替代异体皮覆盖移植的微粒皮方法可行,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技术的发展要素。方法:1966年1995年底收住并经混合移植治疗的大面积Ⅲ度烧伤(Ⅲ度50%~99%,下称ETDB)184例,以1977年底前后分界分为两组。两组的烧伤面积(TBSA)、Ⅲ度、年龄的均值都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治愈率、首切痂日期、首切痂面积、总切痂面积、切痂次数、自体供皮总面积、头皮重复供皮次数、大张皮种类及创面闭合的伤后天数。结果:稳定渡过休克期后的早期切痂、扩大首切痂面积、扩大总切痂面积、多途径的扩大自体供皮总面积、灵活应用大张异体皮或异种猪皮覆盖切痂创面、缩短创面闭合天数等是该技术的发展要素,并与提高生存率有关。结论:坚持实施和发展混合移植在救治ETDB中仍具重要意义。结合应用异体(种)皮开孔嵌皮法及微粒植皮法等混合植皮封闭切痂创面,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望继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面积切痂创面应用异体甘油保存皮作为创面覆盖物的效果。方法 对1999年6月~2001年12月入院的1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切痴微粒自体皮 大片异体甘油保存皮移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5例移植异体皮均全部成活,除1例术后20天因营养不良及合并肺部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以外,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本组住院期间未出现创面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结论 早期切痂植皮可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对大面积切痂创面,异体甘油保存皮是一种较理想的覆盖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时自体全厚皮皮源不足,及中厚皮术后有较重回缩,供皮区再次遗留瘢痕等临床问题。方法对32例大中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和肉芽创面患者采用切痂,削痂及肉芽创面以手术刀切除肉芽组织和纤维板后,做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网加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结果切痂创面15例,术后皮片全部愈合。削痂创面6例,其中1例术后第5天溶解,余5例全部愈合。烧伤肉芽创面11例,皮片成活良好全部愈合。经术后1~6年随访,患者受皮区外观平整。色泽较深,柔软,弹性好,无瘢痕增生。供皮区愈合良好,未见瘢痕增生。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支架网加自体刃厚皮对烧伤创面起到全厚皮作用,减少创面收缩,还能抑制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和瘢痕形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对比皮肤烧伤和电烧伤患者的淋巴细胞数量差异。对15例男性热损伤或高压电击伤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其中8例为火焰或热液烧伤,7例为高压电击伤。皮肤烧伤组平均烧伤面积为44.5%±15.5%(20%~70%),电击伤组平均烧伤面积为12.28%±5.09%(5%~19%)。3例皮肤烧伤患者早期切痂,伤后第5天自体皮移植;4例延迟切痂和自体皮移植;1例死亡。伤后第3、7天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6种抗体标记,检测T细胞总数、活化T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美国Galveston烧伤中心4年间收治的3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80%,Ⅲ°烧伤面积超过70%,年龄在7个月~17岁的病例,并通过分析生存者与未生存者各项资料数据,推测儿童大面积烧伤死亡率的决定因素。 32例患儿Ⅱ°烧伤创面均用局部抗菌药物(1天2次),Ⅲ°创面在住院后24小时内(伤后72小时内)全部切除,大多数病人需切至深筋膜,削痂仅用于Ⅱ°深创面。切、削手术后将4:1网状自体皮移植其上,再复以2:1网状尸体皮,无自体皮复盖的区域植以异体皮,供  相似文献   

13.
报道异体真皮-培养自体表皮(CEA)复合移植物的制备方法,以便为大面积烧伤达到较高的存活率和提供一种耐久的皮肤替代物。5例大面积烧伤(48~70%,平均59.6%TBSA)病人,平均年龄38.8岁(20~60岁),创面上移植异体真皮-CEA复合物。入院后7天内削痂,  相似文献   

14.
本组 48例 ,年龄 8个月至 10岁。致伤原因为热液和火焰烧伤。烧伤面积 10 %~ 6 8%TBSA ,Ⅲ度 8%~ 5 2 %TB SA。伤后 2~ 7d首次切痂 ,一次切痂面积 5 %~ 14%TBSA。共行 6 9次切痂手术。网状皮片移植 9例次 ,大张自体皮片移植 5例次 ,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 34例次 ,其中条状皮片相间移植 16例次 ,异体皮开窗相嵌移植自体小块皮片 4例次 ,微粒皮移植 14例次。治愈 47例 ,1例中途放弃治疗。疗效判断 ,根据愈合创面外形与功能分为 :(1)满意 :植皮区、供皮区无明显增生性瘢痕 ,皮肤柔软有弹性 ,功能不受影响者 ;(2 )基本满意 :…  相似文献   

15.
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削痂术后应用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烧伤患者的30个深Ⅱ度烧伤肢体在伤后3d内分次行削痂术,削至浅筋膜后移植大张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mm)覆盖于其上。术后10—12d计算移植皮片的存活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随访3—6个月时患者的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取1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愈合创面皮肤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片成活率为93%,7%的皮片因术中固定较差,移植后自体刃厚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分离致皮片坏死,或因感染致皮片溶解。随访3—6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病理学观察显示,成活皮片表皮、真皮结构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削痂立即移植复合皮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的救治及后期畸形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寻特重度烧伤后早期救治及后期畸形修复、功能重建的新措施。方法对1例火焰烧伤总面积99.5%TBSA(Ⅲ度80.0%、深Ⅱ~Ⅲ度混合度14.5%、浅Ⅱ度5.0%)合并高钠、高氯血症的患者,入院后及早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因自体皮源奇缺,根据皮源量分次移植自体皮或异体皮封闭创面。晚期采用瘢痕皮、瘢痕瓣、复合皮移植修复30多处瘢痕挛缩畸形。结果患者伤后早期经上述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7次,历时106 d,创面完全愈合。晚期进行15次整形手术,各部位功能均恢复良好,容貌得以改善。伤后26个月患者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结论对自体皮源奇缺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待有少量自体皮源时分次行微粒皮移植,可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溶痂创面用异体皮覆盖.可保护未受损的皮肤附件细胞,促进再上皮化,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晚期采用瘢痕皮、瘢痕瓣及复合皮进行畸形修复,能达到重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中的层粘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小块自体皮混合移植皮片中层粘蛋白 (L N )的表达研究 ,探讨自体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促进 度烫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清洁级 SD大鼠背部脱毛后 ,造成占体表总面积10 %~ 15 %的 度烫伤。伤后 3天切痂 ,移植大张打洞的异体皮。异体皮移植后第 3天 ,嵌植小块自体皮 ,完成皮肤混合移植。在异体皮移植后 3、5、7、14和 2 1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移植皮片中 L N的表达。结果 异体皮移植后第 7天出现排异反应 ,表现为异体表皮逐渐被爬行而来的自体表皮所铲除替代 ,异体真皮表面仍可见 L 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第 14天 ,从自体皮岛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 L N表达 ,异体皮中的 L 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第 2 1天 ,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 ,L 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 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小块自体皮混合移植中的异体皮为创面愈合提供了基底膜成分 ,有助于改善创面愈合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DNA指纹技术,成功地对2例烧伤病人供皮创面移植异体培养表皮后的4个活检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证实培养表皮异体移植后至少可存活28天,提示培养表皮异体移植后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0岁,于2007年3月2日被热煤渣烧伤全身后2 h收入本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冷,口渴,烦躁,体温35.2℃,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70 mm Hg(1mm Hg=1.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腔有黑色烟尘颗粒,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除右肩背部有约2%正常皮肤外,发迹部、面部、四肢躯干均为深度烧伤创面,外观呈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诊断:①特重烧伤,烧伤面积98%,其中Ⅲ度88%,深Ⅱ度10%TBSA。②重度吸入性损伤。③烧伤休克。治疗:入院后即行深静脉置管抗休克、抗感染、气管切开、吸氧、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四肢、胸部焦痂切开减张,创面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糊剂。伤后经1个24 h静脉补液量16 285ml,尿量2170 ml,胶晶比1∶1。伤后41 h休克期内行四肢切痂、大张异体皮+自体微粒皮移植,切痂面积46%,伤后21 d前躯切痂异体皮自体微粒皮移植,双上肢更换异体皮+微粒皮,伤后38、60 d全身肉芽创面点状小皮片植皮,4次手术均从右肩背部、头皮愈合创面取皮。患者营养肠内、肠外营养并用,休克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选用活康鼻饲,配制成...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2岁.不慎被10 kV高压电击伤胸腹部、会阴、四肢,烧伤总面积60%TBSA,均为Ⅲ度.患者腹部正中有一8 cm×6 cm的电击伤口,其基底组织炭化.伤后第6天行胸腹部切痂,术中见电击伤口处腹壁全层坏死,保留坏死腹膜并用异体皮覆盖,其余创面行自、异体皮混合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