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肾同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源于《内经》.至明代,李中梓根据前人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了“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肝肾同源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肾同源论是明代医家李中摔在总结继承前人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完整和发展了脏腑辨证。笔者就慢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现象,对肝肾同源有了一点浮浅认识。肝肾同居下焦,均属明脏,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两脏与天干之关系,肝乙,肾努。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与转化,肝肾相互滋养,肝肾同寄相火,其相火同源于命门,然肝肾之相火俱荣俱衰,互相制约。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因此“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便成了治疗法则。这一法则,在治疗慢性肝病特别是在治疗肝硬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医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虽…  相似文献   

3.
从肝肾同源论治糖尿病肾病,在生理上肝肾为母子相生、精血同源;病理上肝肾相互影响,肾阴虚致肝阴不足,肝阴虚耗致肾阴亦不足,即肝肾同病,故治疗上肝肾同治。文章基于肝肾同源理论阐释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如肝失疏泄,则气血失和,"子病及母",肝肾同病;如肾虚则精微不藏而走泄,可"母病及子",累及于肝。在肝肾同源的理论指导下,认为肝肾同治的重点在治肾,滋水涵木,即养肾精、补肾阴,寓补肝于补肾之中。  相似文献   

4.
“肝肾同源”也叫“乙癸同源”,是中医五脏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肝肾同源理论指导,形成了“肾病肝治”,“肝病肾治”和“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文章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对“肝肾同源”的实质探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该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鑫梓  邵卫  沈汉 《中医学报》2022,37(4):718-722
痴呆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肝肾,以肾精不足为本,常母病及子,肝肾同病,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痴呆伴发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多样,若肝肾阴血亏耗,疏泄失司,气机怫郁,扰乱神明,则表现为情志抑郁,或烦躁、夜不能寐等症状;若气结郁滞,肾水不行,湿聚痰凝,蒙蔽神窍,则表现为喃喃自语、闭门独居,或歌哭嗔笑、言语错乱等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正常及肾损伤状态下肝肾抗氧化酶系统,以探讨肝肾抗氧化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肝肾同源.方法 50%甘油肌内注射建立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模型,测定正常及损伤大鼠肝脏和肾脏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变化.结果 在急性肾损伤的不同时期(给药6 h和56 h),除GSH-Px外肾脏其他抗氧化酶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甘油处理6 h和56 h后肝脏GST、GSH-Re和SOD同样也下降,但GSH、GSH-Px和CAT则代偿性增强.相关分析表明,肝和肾CAT、GSH-Re、SOD和GST之间相关系数为-0.802(P<0.01)、0.601(P<0.05)、0.563(P<0.05)和0.667(P<0.05).结论 肾损伤时肾脏抗氧化功能降低的同时肝脏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改变,且肝肾部分抗氧化酶存在明显的正或负相关,提示肝肾生理病理功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刘政芳  林恢  敖雯  李芹 《西部医学》2015,46(2):57-57
<正>在《医宗必读》中,明代李中梓就提出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理论,后人根据肝和肾在生理与病理上的表现特点,进一步阐述了"肝肾同源"和"肾肝同治"的内涵[1]。"滋水涵木法"是"肝肾同治"的经典基本治疗法则。本文介绍了在滋水涵木法同时,采用补肾阳、阴阳双补而达到治肝的治则在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研究我国中医中"肝肾同源"理论在我国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于2013年2月份-2014年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并把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WitC 0.1g,一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选择慢肝宁胶囊,一天3次,一次4粒,连续服用三个月。在两组患者的治疗中药物中均不添加抗病毒的药物。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对慢性肝炎进行治疗中,舌像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暗红以及舌光无苔,在治疗以后,,舌苔逐渐变的更加细腻,并且逐渐消失。并且治疗组复常率ALT与AST分别为50%和25%,对照组分别为22%与25%,在50例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有31例,13例有效,6例无效,50组对照组中,有8例成功痊愈,13例有效,29例无效。结论:我国中医"肝病同源"在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及肾损伤状态下肝肾抗氧化酶系统,以探讨肝肾抗氧化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肝肾同源’。方法:50%甘油肌内注射建立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模型,测定正常及损伤大鼠肝脏和肾脏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急性肾损伤的不同时期(给药6 h和56 h),除GSH-Px外肾脏其他抗氧化酶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甘油处理6 h和56 h后肝脏GST、GSH-Re和SOD同样也下降,但GSH、GSH-Px和CAT则代偿性增强。相关分析表明,肝和肾CAT、GSH-Re、SOD和GST之间相关系数为-0.802(P<0.01)、0.601(P<0.05)、0.563(P<0.05)和0.667(P<0.05)。结论:肾损伤时肾脏抗氧化功能的降低的同时肝脏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改变,且肝肾部分抗氧化酶存在明显的正或负相关,提示肝肾生理病理功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均可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即在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内证实存在HBsAg,同时血浆中也得到高浓度的HBsAg,说明这是肾小球肾炎的特异性免疫发病机理。本病系免疫复合物肾炎之一种,临床上称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本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因此对本病的深入探讨研究十分必要。下面就我院肾病疗区1993年住院的176名肾病患者中乙肝病毒检测情况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高雄激素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类疾病[1-2]。临床因不孕就诊的PCOS患者约占83.8%,  相似文献   

13.
“肝肾同源”与情志调控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论述“肝肾同源”理论在情志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治疗中的应用,同时结合肝肾两脏在现代医学心理应激过程中的相互协同的作用,探讨了“肝肾同源”理论与情志调控机制之间的相关性,为应用该理论预防和治疗情志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肝肾同源理论自《内经》萌芽,阐发了肝肾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并涵盖了一系列的肝肾同治手段,至今逐步丰盈沿改,引领着现代临床多系统的疾病诊治。文章就肝肾同源理论为基,试阐释妇科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病因病机,并以此为着力点探究本病肝肾同治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诊治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陈洪宇教授基于"乙癸同源,肝肾共治"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分析陈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经验,从理论依据、治则治法、临证用药特色等三个层面介绍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并附一则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把握肝肾两者的关系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关键,肝和肾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糖尿病肾病可分为肝肾亏虚型、肝郁气滞型、气滞水停型、瘀血阻络型等。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陈师以顾护肝肾阴液为根本大法,以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立法清晰,辨证准确,用药精准,效果显著。所举验案为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加味桃红四物汤为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陈师治疗糖尿病肾病谨守肝肾共治之法,辨证清晰,施药精准,疗效明显,其经验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91年8月至2001年8月,以"肝肾并治,治肾为先"为宗旨,采用自制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症63例,并与逍遥丸口服对照组63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致残率较高。在本病的治疗上,李滋平教授以“肝肾同源”理论为切入点,明辨病机病位,以通为用,肝肾并重,融合针药相须流派经验,将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方式有机结合,主以针刺通经,汤药培元通络,配合艾灸通阳祛湿,穴位注射标本兼治,独取大椎放血去陈生新,穴位敷贴巩固疗效,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属中医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发病与肝肾有密切关系。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多由肝肾相关理论进行阐述,该文具体从肝肾的病理改变以及肝肾阴阳失调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自然衰老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淋证”、“癃闭”之证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发病机理主要与性激素水平失调有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内曲细精管功能下降,引起下丘脑促卵泡素释放激素反馈性升高。使睾丸酮大量增加,从而引起前列腺泡内雄激素和胆固醇大量蓄积而致肥大。从中医脏腑受累之病因病理而言,多易累及肝、肾、脾、膀胱等脏腑,也可累及多个脏腑共同发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本着肝肾同源。治当以同治之原则,就前列腺增生症中单一表现以肝肾受累的症候群。采用这一方法治疗,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