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Stanford分型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主动脉夹层分型方法之一.只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即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如果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而夹层逆向撕裂累及升主动脉,即原发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primary retrogmde type A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PRTAD).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共收治了6例PRTAD患者,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升主动脉瘤为常见的大血管疾病,以往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应用改良Cabro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病人的中期随访结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54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和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随访13~96个月,平均(23±16)个月.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术后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升主动脉直径.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5.77±6.02)mm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34.67±4.81)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升主动脉直径(37.65±6.35)砌与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基础病变和术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大于40mm是升主动脉再扩张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升主动脉成形术中未用人工血管包裹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或者升主动脉瘤的中期疗效欠佳.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是这种术式的适应证,成形术必须将主动脉直径减至40mm以下,以减少远期再扩张.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1,女性,56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12 h”于2021年3月1日入院。患者术前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弓降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血肿形成,厚度10 mm,升主动脉管径50 mm,左颈总动脉夹层形成(图1A)。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结合术前影像学及症状,患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计划行孙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病 ,其心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升主动脉 ,表现为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夹层形成 ,其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约为5 0 % ,如伴有症状者 ,则死亡率更高。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3月 ,采用Bentall术式治疗马凡综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阜外医院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8~72(55.73±9.95)岁。采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主动脉CT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升主动脉直径,比较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后的升主动脉直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8.23±3.69)mm,术后出院前为(37.60±5.02)mm,末次随访时为(40.53±4.65)mm;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50(12~114)个月。全组术后升主动脉直径中位增长率为0.76 mm/年。有5例患者增长率超过3 mm/年,随访时间全部为术后12~15个月,其中早期手术的4例(4/30,13.3%)患者术后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5 mm/年,具备再次手术指征。结论 斜切口楔形切除法升主动脉成形术能有效缩短升主动脉直径,中期随访结果良好,但仍有...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1].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我们对11例主动脉弓主要分支血管起始部未受累及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无名动脉插管﹑升主动脉及下半弓(主动脉弓小弯侧)置换,降主动脉植入人工支架血管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Xu JP  Guo HW  Shi Y  Hu SS  Sun LZ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38-640
目的总结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1998年2月至2004年5月共对2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和纵行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的主动脉成形术,术后随访4~78个月,平均(36±25)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出院前及术后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主动脉直径。结果主动脉直径术前为(4.8±0.5)cm,术后出院前为(3.6±0.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中,主动脉直径为(3.7±0.4)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出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的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局限的升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单纯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及术后结局,探讨现有指南指导国人升主动脉扩张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139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扩张及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马方综合征、心脏瓣膜等病变的患者后,分为单纯局限的升主动脉夹层组(83例)及单纯升主动脉扩张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及术后结局。结果在主动脉内径方面,单纯升主动脉扩张组的升主动脉内径[(57.30±9.41)mm vs.(50.72±9.53)mm,P0.001]及升主动脉内径指数(31.12±5.38 vs. 27.22±6.40,P0.001)均大于单纯局限的升主动脉夹层组。对于男性患者,结果也是相似的[(60.28±10.80)mm vs.(47.40±6.53)mm;30.00±6.33vs. 23.60±3.72,P0.001]。但女性患者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90±7.47)mm vs.(53.81±10.84)mm;32.03±4.37 vs. 30.58±6.56,P均0.05]。对于术后结局而言,单纯局限的升主动脉夹层组死亡率较高,气管切开术发生率较高,术后出血再探查率较高。结论本研究中升主动脉发生夹层时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多数5.5 cm,因此仅凭现有指南指导国人升主动脉扩张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是不够的,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明确更加合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升主动脉置换和成形对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14年4月,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共对7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这一临床资料根据升主动脉的处理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升主动脉成形组(A组),共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58.68±8.01)岁;主动脉置换组(B组),共33例,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54.18±11.97)岁,出院后进行随访。比较A、B两组的围术期临床资料以及近中期的随访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均比B组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19±11.17)min vs.(180.94±32.10)min,P=0.000;(78.65±13.18)min vs.(110.24±29.64)min,P=0.000;(1.62±1.09)d vs,(3.58±2.89)d,P=0.001]。术后死亡2例,其余68例患者顺利出院。两组患者的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术后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均比他们各自术前的升主动脉直径明显缩小;A组患者的最后随访升主动脉直径较出院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0±1.77)mm vs。(34.85±1.53)mm,P=0.0071;而B组患者则无变化。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需要同时对升主动脉进行处理;血管成形和置换均可以达到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瘤袋与右房搭桥吻合治疗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出血杨辰垣,蓝鸿钧,孙宗全,张凯伦,刘成硅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后出血,用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控制。1993年3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Cabrol手术方案连续为3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作了手术。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11年5月,对5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男41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52岁。病程1个月~14年。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5.9±3.3)mm;主动脉瓣三叶瓣40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3例。心功能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Ⅱ级19例,Ⅲ级33例,Ⅳ级1例。结果术后发生1例纵隔广泛渗血、3例肺部感染、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无升主动脉成形术相关并发症。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8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无明显胸闷、心累。末次随访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1例。升主动脉直径为(35.2±4.0)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术后出院时(34.0±2.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其中,随访时间≥60个月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术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0 mm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轻-中度(直径范围40~50 mm)扩张患者可获得较好早中期疗效,但应严格选择患者,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严重时主动脉插管、阻断、部分阻断或冠状动脉旁路近端吻合都可造成致命的主动脉损伤、破裂出血和体循环包括冠状动脉本身栓塞〔1,2〕。临床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遇严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4例 ,其中 1例呈DeBakeyIII型夹层动脉瘤样改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3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三支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0 32~ 0 5 5。除 1例III型夹层动脉瘤者术前诊断明确外 ,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6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7~72(51±16)岁。分别于术前、术后出院前及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升主动脉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6.2±2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2±22.1)min,术后住院时间(11.0±7.8)d。36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术后随访1.1~9.0(4.0±2.3)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无二次手术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术后升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减小[(36.4±6.1)mm vs.(46.8±4.6)mm,t=13.12,P=0.00];随访期间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后相比有所增加[(40.8±6.8)mm vs.(36.4±6.1)mm,t=-2.64,P=0.01],与术前相比减小[(40.8±6.8)mm vs.(46.8±4.6)mm,t=3.48,P=0.00]。结论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44岁.16年前因胸闷、背痛2个月在我院行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上述症状消失.4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背痛,背痛呈膨胀性疼痛,同时伴有夜间平卧困难,于2007年3月再次入院.查体:心率85次/分,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双下肢不水肿.胸部X线片示:中纵隔升主动脉区见团片样较高密度影,性质待定.64排螺旋CT示:升主动脉近主动脉瓣处右前方及右心房、上腔静脉前方见一肿块影,大小约6.5cm×6.5cm×7.0 cm,增强扫描见造影剂逸入肿块影,肿块呈混杂密度改变(图1,箭头所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窦部偏宽(AO 34),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射血分数为58%.心电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7年3月再次入院.查体:心率85次/分,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双下肢不水肿.胸部X线片示:中纵隔升主动脉区见团片样较高密度影,性质待定.64排螺旋CT示:升主动脉近主动脉瓣处右前方及右心房、上腔静脉前方见一肿块影,大小约6.5cm×6.5cm×7.0 cm,增强扫描见造影剂逸入肿块影,肿块呈混杂密 改变(图1,箭头所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窦部偏宽(AO 34),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射血分数为58%.心电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7年3月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升主动脉中层弹性蛋白和弹力纤维变化。方法:收集10例Stanford A型AD患者术中获取的升主动脉管壁组织标本与10例脑死亡捐献手术中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的正常升主动脉管壁组织标本,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标本中膜层弹性蛋白表达;用EVG弹力纤维染色分析两组升主动脉中膜层弹力纤维形态及含量。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AD升主动脉中膜层弹性蛋白含量较正常升主动脉明显降低[(0.32±0.07)vs.(1.12±0.17),t=6.722,P=0.003]。EVG染色结果显示,AD升主动脉中膜层弹力纤维形态和排列紊乱,弹力板层断裂、丢失,而正常升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排列紧密、有序,弹力板结构完整,层次分明;AD升主动脉中膜层弹力纤维含量较正常升主动脉明显降低[(85762.8±106.2)vs.(164482.8±161.4),t=5.902,P0.001]。弹性蛋白与弹力纤维含量在AD与正常升主动脉中膜层均呈明显正相关(r=0.953、0.973,均P0.001)。结论:StanfordA型AD患者升主动脉中层弹性蛋白和弹力纤维含量下降,弹力纤维形态和结构紊乱,该改变可能在AD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外科新进展——微创外科在大动脉外科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动脉疾病 ,如夹层动脉瘤 ,可自升主动脉起始 ,涉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以至腹主动脉分叉 ,为当今尚未解决的难题 ,在急性期数小时或数日内可突然发生死亡。收集 96 3例 ,1周内死亡者 70 % ,3月内死亡者 90 % ,剩余病例中的 2 5 %死于瘤体破裂[1] 。即或对于已有弓降部膨隆性 (动脉瘤性 )病变的夹层动脉瘤 ,应用远侧腹主动脉开窗术[2 ] 或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架桥和永久钳夹主动脉峡部远侧降主动脉的手术 (Carpintier手术 ) [3 ] ,也无非是一些仅达到缓解性目的的手术 ,已被列入规范治疗方法领域。如若用体外循环 ,甚至于深低温停…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应用带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的人工血管替换病变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并重新移植冠状动脉开口(BENTA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标准术式,但其存在与人工瓣相关的问题。1992年David和Feindel提出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扩张。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参加了12例DAVID-Ⅰ式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因"心前区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最高达180/120 mm 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内径55 mm,各瓣膜启闭未见明显异常,射血分数65%;大血管CTA示:升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增粗,约65 mm×60 mm,升主动脉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右前胸第2肋间小切口升主动脉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我中心实施的13例右前胸第2肋间小切口升主动脉手术(Bentall 7例、Wheat 2例、升主动脉置换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例,年龄(52.4土13.7)岁.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