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采用新西兰种家兔皮肤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活体相关显微缩时录像,体视显微镜摄影,HE染色以及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做系列观察。发现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仅能产生粘多糖,胶原等基质成分,而且还能提供钙盐沉积。培养中期,成纤维细胞培养液显示A1P阳性反应;培养后期,培养液与成纤维细胞都可显示A1P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体内组织中,有两类生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成骨前体细胞(DOPC)和可诱导的成骨前体细胞(IOPC)。前者主要存在于骨髓的基质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的特点,能自身复制分化成一定类型的细胞,此种基质细胞可分化成为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等,即基质细胞中只有一部分属于骨祖细胞,能自发地分化为成骨细胞,骨髓多能干细胞在  相似文献   

3.
家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成骨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柴本甫  汤雪明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7):443-445,T073
作者将家兔皮肤的中厚皮片制备成小皮块后,作体外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作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自皮块游出,不断增多,开始汇合,细胞呈现鳞片形状,具树枝样分叉,并形成多层结构,成纤维细胞开始分泌众多微小颗粒,堆集在细胞的表面及周围,以后在细胞表面出现细针结晶。结晶及颗粒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大,成为结节,成纤维细胞以辐射状排列在结节的四周。相邻的结节联在一起,形成小梁状的组织,用新生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诱导培养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探讨其成骨潜能,比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对其成骨的不同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实验山羊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培养液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加入50U/ml TNF-α)、rhBMP-2组(加入0.1μg/ml rhBMP-2)和TNF—α+rhBMP-2组(加入50U/ml TNF-α+0.1μg/ml rhBMP-2),培养3周观察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在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型变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成骨指标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培养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BMP-2组和TNF-α+rhBMP-2组细胞趋化性生长明显,矿化结节出现,茜素红染色呈深红色钙阳性反应。各实验组ALP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与TNF—α+rhBMP-2组成纤维细胞的OC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椎问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成骨潜能,rhBMP-2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本甫  汤雪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682-685,T004
家兔皮肤的中厚皮片,经制备成小皮块以后作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自皮块游出,不断增多,以后开始汇合,形成多层结构,成纤维细胞分泌众多颗粒,堆积在细胞的表面,逐步形成去雾状物质,云雾状物质增大,成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相邻的结节可被条状小梁联在一起,用新生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四环素及茜素红,作组织化学观察,结节及小梁均呈阳性反应,说明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结节及小梁均为骨组织,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用^H-T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成骨化生在颈椎间盘退变机制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其在细胞因子rhBMP、TNF-α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潜能表现。结果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Y)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速度较慢,条件培养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BMP2、rhBMP2+TNF-α条件培养组细胞趋化性生长明显,细胞呈漩涡状和复层生长,局部密度增高,可见有肉眼观呈黑色点状矿化结节出现。各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均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rhBMP2+TNF-α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hBMP1组、TNF-α组则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rhBMP-2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纤维环成纤维细胞的骨化在颈椎退变的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羊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成骨潜能的体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羊颈椎椎间融合器内填充松质骨、纤维环组织后在体内的组织学变化过程,以了解纤维环组织在骨融合过程中的成骨潜能。方法:实验山羊按常规颈椎前路减压、内同定术式施术,术中随机取C2~C6椎间隙中相邻的两个间隙.每个间隙各置入两枚钛合金颈椎窄心螺纹式柱状内同定器(CHTF),分别填充单纯松质骨(A组):松质骨 纤维环(B组):纤维环(C组)及空白对照(D组)。术后应用X线片、颈椎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切片观察植骨融合及局部组织反应情况。结果:X线片及CT示内置CHTF与椎体的骨一金属界面周围有骨组织生长.CHTF与椎体终板接触部位有成骨现象,骨桥形成。A组切片观察示新生软骨、骨小梁存在,原植入骨坏死:B组纤维组织有坏死.原骨小梁、纤维环周围新牛骨存在,新生软骨堆积;C组术后6周纤维组织内有纤维软骨存在.术后12周新生软骨存在;D组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无阳性染色结果,术后12周有少量新生软骨。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有成骨潜能,成骨形式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骨。  相似文献   

8.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成骨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荣辉  饶寒敏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3):190-192,T024
本实验采用新西兰家兔背部中厚皮片,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培养8天时,发现标本中有不透光的骨小结节形成。培养37天时,发现一些小结节扩大、延伸,形成骨小梁样结构;也有骨小片状结构形成。经四环素活体标记后,这些结节在蓝紫光荧光显微镜下显示金黄色荧光,表明它们是新生骨组织。该结构的钙盐染色、胶原染色也都呈阳性,充分反映骨结构中的钙及胶原成分,以及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9.
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中胚层间质细胞,是构成体内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往认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机体发育过程中是分化完全的终末细胞,不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只能作为真皮组织的种子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真皮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骨、脂肪、软骨、肌腱、神经以及胰岛等多胚层组织器官分化,可能成为组织器官构建的种子细胞来源.现将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生长及骨修复的调节作用李亚非,张晶,胡蕴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体内生物学效应广泛,本文就近年来FGF及某些骨生长因子对骨生长、修复调节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FGF以两种密切相关的形式存在,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真核表达质粒 p GRN14 5转染人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儿包皮成纤维细胞 ,脂质体法将构建的 p GRN14 5转染人成纤维细胞 ,经潮霉素 B筛选 ,扩增培养阳性克隆。 RT- PCR法、TRAP- PCR法分析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率 ,对转染后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原分泌能力。结果 转染后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形态与转染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转染细胞稳定地表达端粒酶活性 ,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周期无明显改变 ,细胞凋亡率较转染前降低。经 p GRN14 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具有正常分泌 、 型胶原的能力。结论  p GRN14 5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稳定地表达端粒酶活性 ,细胞寿命明显延长。初步证实了用这种方法建立组织工程标准化种子细胞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wt-P53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t-P53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fibroblasts,KFBS)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在人KFBs中wt-P53蛋白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来源于人瘢痕疙瘩组织的KFBs随机分成两组,转染组采用腺病毒介导法将野生型Wt-p53基因转染至人KFBs;非转染组KFBs未进行野生型wt-p53基因转染。转染48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FBs wt-P53蛋白的表达;并于转染后1~7d,采用TRAP—ELISA法检测KFBs端粒酶活性。结果两组均有wt-P53蛋白表达,转染组Wt-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转染组;转染后1~7d,转染组端粒酶活性均明显低于非转染组(P〈O.05)。结论 wt-P53蛋白能够抑制人KFBs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ptsA58H质粒转染人胚腱细胞的增殖特性及端粒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体外长期传代ptsA58H质粒转染人胚腱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端粒酶活性。方法 选用连续传代培养的第40代、第70代、第75代转化人胚腱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分泌胶原类型,比较细胞生长曲线,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提取细胞总RNA,RT-PCR二步法检测细胞我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结果 转化人胚腱细胞传代至70代以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复制哀老现象。细胞具有正常分泌Ⅰ型胶原的能力,转化人胚腱细胞染色体呈异倍性(2n=94)。转化人胚腱细胞无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特异扩增带,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单纯SV40转染不能使人胚腱细胞永生化,同时也说明转化人胚腱细胞无恶性转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扩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批式和间歇换液培养过程的生长、扩增与代谢特性。方法 将幼儿包皮组织中分离皮肤成纤维细胞接种到含 5 mg/ ml微载体浓度的 1.5升 Celli Gen生物反应器中 ,测定在间歇换液培养和批式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密度、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同时与方瓶和转瓶中间歇换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生物反应器间歇换液培养过程中 ,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最终密度达到 2 .0 8× 10 6 / ml,扩增 2 9.7倍 ,是批式培养的 1.81倍。与间歇换液的方瓶和转瓶培养结果相比 ,由于消除了营养和贴壁表面的限制 ,细胞密度分别提高9.16倍和 1.4 3倍。 结论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悬浮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是大量制备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细胞的成骨作用已在体内外得到证实。为进一步探索诱导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得以表现的调控因素,以实现体外获得大量成骨型成纤维细胞、形成骨修复材料的设想,采用分离,纯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使其生长在含不同浓度的EGF、IL-6、TNF-α、BMP2培养液的干预条件下,采用生物化学,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成骨性标志物形成状况。发现:TNF-α和BMP2联合应用,可使成纤维细胞分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端粒、端粒酶的性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了解端粒、端粒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综述国内外进展。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85%~90%的胃癌中可以检测到,在表达端粒酶阳性的患者比表达阴性的患者预后要差,表明端粒酶阳性的胃癌恶性程度更高。结论 胃癌端粒酶活性检测不仅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表示预后,未来用于抑制端粒酶的药物可以提供一种副作用较少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区别。方法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19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癌癌旁组织、21例甲状腺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13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94.74%(18/19)的甲状腺癌表达端粒酶活性,与癌旁组织(6.67%)、甲状腺腺瘤(4.67%)、结节性甲状腺肿(0%)及正常甲状腺组织(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端粒酶是甲状腺癌定性的良好标志物,且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32例胆囊癌患者中,有2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78.12%,3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仅有1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3.33%,30例正常对照组中,亦仅有1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3.33%。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胆囊癌的治疗、预后的评估随访及复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Na2S、弹性蛋白酶预处理胎牛皮得到胶原纤维;经蛋白酶M降解胶原纤维后,0.5mol/L醋酸溶液溶解得到酸溶性胶原;再用蛋白酶N处理上述酸溶性胶原,最终得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胶原溶液;将胶原溶液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通过SDS-PAGE试验,分析酸溶性胶原分子量及基本结构;用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包覆大鼠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研究支架材料对大鼠创伤愈合的影响;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扩增情况,以及支架材料对细胞移植影响。结果通过特异性蛋白酶M处理得到的酸溶性胶原,显示典型的1型胶原SDS-PAGE图谱;构建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呈多孔海绵状,孔径为50~200μm;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扩增情况良好;用于修复大鼠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酸溶性胶原经蛋白酶N处理后,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于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