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贺辰龙  崔进国  石健  孙玉然 《河北医药》2012,34(17):2658-2659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门静脉癌栓检出率不断增高,门静脉癌栓堵塞门静脉可导致门静脉高压,最终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占肝癌死亡的15%左右[1].当前临床对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我们运用介入放射技术开通阻塞的门静脉,降低了门脉压力,同时栓塞食管胃底部破裂出血的曲张静脉,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义秋 《江苏医药》1997,23(6):441-442
门脉癌检常导致原发性肝癌病人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迅速恶化致死,本文观察7例经B超诊断合并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甲胎球蛋白检测、B超或CT证实合并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男性6例,年龄40~58岁,1例为女性,年龄62岁。临床表现均有程度不一的腹胀、纳差、肝肿大,4例脾肿大,5例有腹水,2倒在入院前有呕血及黑匣,其余5例均在住院后出现消化道出血,7例均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7例B超检查门脉主干均发现不规则的低等回声絮状光团,门脉宽度在1.scm~3.Zcm之间。讨论门脉栓塞的原因可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兔门脉VX2细胞株肿瘤模型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及CT检查在监测门静脉癌栓中的价值。方法 VX2肿瘤细胞株接种于兔大腿形成稳定的种植瘤,将瘤块接种于2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门静脉内,采用剖腹门脉穿刺及门脉切开两种方法建立门静脉癌栓模型,用超声及CT观察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肿瘤成活率90%(18/20),瘤株接种后12~15d可探及门脉癌栓,接种21~23d可显示瘤体血流情况。CT平扫瘤体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可及时显示门脉癌栓形成情况,CT扫描能准确判断癌栓形成情况,综合影像学检测手段能够及时准确评价门脉癌栓动物模型的瘤灶生长情况,可为进一步的门脉癌栓治疗试验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急诊脾切除联合责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5例(93.8%),手术死亡3例(6.2%),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3.6年,1年内再次出血2例,3年内再出血4例,5年生存率78.6%。结论急诊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挽救绝大部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0年1月-199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作胃镜检查。结果 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4.9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为43.75%;在childA级、B级、C级肝功能病人之间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食道静脉曲张者(P<0.01)。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82.43%无症状。结论 门静脉高压可能是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增高的重要致病因素,肝硬化病人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无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肝癌生物学行为及HBsAg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研究4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9、TIMP-1和HBsAg的表达。结果MMP-9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5%和75.0%.癌组织明显减低(P〈0.01)。TIMP-1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和62.5%,肝癌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表达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癌及癌旁组织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而TIMP-1则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本组肝癌患者组织HBsAg阳性率为82.5%,HBsAg阳性组中癌及癌旁组织MMP-9表达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P〈0.05),TIMP-1在HBsAg阳性组的表达略高于HBsAg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9、TIMP-1在癌旁组织中与HBsAg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而在癌组织中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TIMP-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对于判断肝癌的浸润、转移有重要价值:HBV感染可能与MMP-9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合并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门体断流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门脉高压症合并大出血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出院46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止血率100%远期随访最长达8年无出血。结论手术治疗是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确切断流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胃黏膜是否有内皮素-1(ET-1)的异常表达,探讨ET-1在PHG血流动力学调节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PHG、门脉高压症(PHT)无PHG、正常对照患者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T-1在胃黏膜中的表达。同时测定3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PVF)和脾静脉血流量(svr)。结果PHG积分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相关性(HC=4.782,P〉0.05)。PHG积分与Child—Pugh积分无相关性(HC=3.956,P〉0.05)。PHG组患者PV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HT无PHG组PVF与P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患者SVF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PHT无PHG组SVF与P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患者胃黏膜中ET-1的阳性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HT无PHG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ET-1与PHG积分呈正相关(H=10.592,P〈0.05)。结论ET-1在PHG患者中过度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疗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自2001年6月~2006年10月对6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予改善病人全身状况,评估肝脏代偿能力,术中彻底断流,术后加强护肝、支持治疗等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手术止血率100%,治愈59例,治愈率98.3%,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1.7%,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2例,术后腹水4例,经处理后腹水减少.随访6个月~3年,再出血5例,上腹饱胀感5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艾普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胃黏膜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血管扩张剂(消心痛)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时,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我院1998-2002年收治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共8 0例,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组(n=40)依常规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联合组(n=40)为垂体后叶素加血管扩张剂(消心痛)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的门静脉系统和全身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总体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垂体后叶素组相比,联合组的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指标下降和CVP上升较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下降及平均动脉压上升的幅度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总体有效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消心痛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PHT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中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8例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门静脉断流前测压(34.6±6.2) cmH2O;门静脉断流后测压(28.6±4.7) cmH2O,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全部停止,手术止血率达100%;发生并发症6例(15.79%),随访2年,发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10.52%.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断离门奇静脉间侧支循环,具有止血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确诊的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平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予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组予改良Sugiura手术。并行术中术后指标比较。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术后门脉压力、AL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改良组术后门脉压力、ALT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断流组(P<0.05)。改良组和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再出血率、再手术率均低于改良组,而两组在初次止血率、30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传统断流术、改良Sugiura法均是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与传统断流术相比,改良Sugiura更能降低门脉压力和恢复肝功能,牢固性、彻底性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星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2-2413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及其栓塞的程度对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50例,原发性肝癌不伴门静脉癌栓;Ⅱ组25例为原发性肝癌伴充满型癌栓;Ⅲ组26例为原发性肝癌伴部分型门静脉癌栓。结果:肿瘤动脉峰速度(PSV)均值以Ⅱ组为高,阻力指数(RI)均值以Ⅰ组为高。各组间PSV、RI差异的显著性各不相同。结论:门静脉癌栓及其栓塞的程度对原发性肝癌动脉PSV和RI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持续静脉输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对照组为单用奥美拉唑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用药3~5天后,治疗组止血有效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较单用奥美拉唑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冰  王燕  王风华  陈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7-2418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100例,并与同期非老年组82例相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病56例,占56%;胃癌15例,占15%。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16例,非老年组7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老年组23例,非老年组6例(P<0.01),老年组死亡22例,其中18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6例(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癌。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302例,并与同期非老年组463例相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胃溃疡(96例,占31.8%)、十二指肠溃疡(70例,占23.2%)、胃癌(30例,占9.9%).非老年组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248例,占53.6%);老年组患者并存其他疾病者162例中死亡23例,病死率14.2%,无并存疾病的老年组患者140例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并存其他疾病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结果:治疗组的总止血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可作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从而为以后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共收集了48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病情缓解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止血成功共计43例(89.6%),主动放弃治疗3例,2例(4.2%)因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的心理、基础护理,积极的预防并发症发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均是降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病死率,提高本病的治疗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诺森(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与评估诺森(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多中心同步试验方法,对160例各种类型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应用诺森针剂40mg,qd,静滴3d~5d;奥美拉唑40mg,qd,静滴3d~4d,观察两组药物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诺森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95.0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6.6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