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观察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肺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对肺动脉瓣显露不良。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第3、4肋间的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均可显露肺动脉瓣。结论:右侧的胸部小切口不适于肺动脉瓣的显露,正中部位小切口和左侧胸壁切口可显露房间隔,但左侧胸壁切口无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因此,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和正中小切口是肺动脉瓣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胸部切口对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不同部位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对在各种切口中主动脉瓣的显露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第2肋间才可显露主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上缘到第3肋间水平才可显露主动脉瓣。右侧胸骨旁切口或者第3肋间的右前外侧小切口对主动脉瓣显露较满意。正中小切口中,第2、3肋间水平的切口显露效果较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可显露主动脉瓣,但不适于手术。结论:右侧胸部微创切口可用于主动脉瓣的手术,但需要较好的牵引。左侧胸壁切口不适于主动脉瓣手术。正中部位微创切口是比较理想的主动脉瓣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
正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近年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符合美容要求的特点,即通过右侧胸壁第四肋间切口进入胸腔,而非正中劈开胸骨切口进行手术。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下,通过胸壁上打的孔,在胸腔内操作镜视野下完成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而皮下气肿是胸腔镜辅助下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胸部正中下段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除2例房间隔缺损(ASD)经右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外,其余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48例,其中ASD26例,室间隔缺损(VSD)14例,法洛四联症2例,风心病2例,冠心病4例。结果 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胸骨正中小初口行心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房、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在原始房、室间隔的形成、吸收和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传统手术方法是胸骨正中劈开,心脏灌注停搏下行缺损修补术,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破坏胸廓稳定性及影响美观等弊端.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术后美观及生活质量问题得到重视[1].心内直视手术可采用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完成,包括右外侧和右前外侧小切口,胸骨正中上部、中部、下部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等方法[2].  相似文献   

6.
王文林  蒋仁超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40-2940
患者男,60岁,因咳嗽3个月入院。住院期间行X线、CT检查,发现左下肺叶肿瘤,大小约5cm×5cm。经充分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右侧卧位,经左侧第5肋间入胸腔。皮肤切口前端起自胸骨旁5cm,后端至脊柱旁5cm。切开皮下组织、胸壁肌肉层,显露肋骨及肋间肌。于第5肋间中间切断肋间肌,于切口两端向上切断第5肋骨,将第5肋骨游离部分压向胸腔,切口两缘衬纱布垫,牵引器牵开切口,显露病变部位。常规切除左下肺叶,于第7肋间腋中线放胸腔闭式引流。除去牵引器,将第5肋骨游离的部分复位,断端彻底止血,以3条双十号丝线分别“8”字缝合第5、6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手术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 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 cm,胸骨只撑开6 cm,可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证广,且具备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证广泛,操作较方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豫民  李炳  杨皓 《临床医学》2005,25(12):43-44
目的探索显露好、适应面广、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心脏外科小切口手术方法。方法本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人,均采用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保留了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显露好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胸骨全部锯开后胸骨上窝的止血问题,有利于保持胸骨的完整性及坚固性。心脏跳动下手术,心肌持续供血,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较好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2 8岁。因招工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检查。平素无胸闷、气促、紫绀等症状 ,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胸廓无畸形 ,心尖搏动不弥散 ,无抬举感 ,胸骨旁左侧 3~ 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 ,心界不大 ,心音有力 ,律齐 ,胸骨旁左侧 3~ 4肋间闻及 ~ 级收缩期杂音 ,P2 >A2 ,双肺呼吸音清晰 ,腹部(一 )。 X线胸片检查见左前上纵隔增宽。超声所见 :胸骨旁区探查见右房、右室明显增大 ,右室流出道明显增宽 ,房间隔中部见回声缺损达 2 6 mm,肺动脉增宽 ,左房偏小 ,左房的左后上方见一长管形暗区 ,未见肺静脉回流左房 ,亦未见到肺静脉回声 (…  相似文献   

10.
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18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 ,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手术共 184例。结果 2例 ( 1.1% )患者分别死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胸骨下段切口 )及重型肺炎 (右腋下切口 )。术后并发胸骨后出血、 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及右侧胸腔积液各 1例 ,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 4种小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 ,病变矫正满意 ,创伤小 ,痛苦轻 ,并发症少 ,恢复快 ,美观效果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1.
房间隔缺损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出生后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正常交通的房间孔未能如期关闭,致使左右心房之间仍有血液分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目前小于3mm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大于8mm的房间隔缺损一般不会自然闭合。经胸小切口微创房间隔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新方法,不需要正中开胸,也不需要体外循环,无辐射,只需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开一个4mm左右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送入一个封堵器将房间隔缺损封堵即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作者总结了个人近两年进行的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同时选取不同手术方式的二尖瓣修复手术进行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的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cm,胸骨只撑开6cm,可以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广泛,具备微创手术的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症广泛,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几种体外循环下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61例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二尖瓣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结果:术后161例患者中2例(1.2%)分别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及重型肺炎。1例并发胸骨后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右侧胸腔积液,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各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刘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病变矫正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轻,恢复好,美观效果亦好。临床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胸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及护理,总结非体外循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经胸封堵术组50例,在全麻下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4~6 cm切口,经食管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长径,选择适当封堵伞,TEE监测下释放封堵伞.了解有无残余分流等异常现象.心脏直视术组50例,采用全麻下气管插管,正中切口30例,右侧切口20例.用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对以上10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两种治疗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组无死亡;经胸封堵术组和心脏直视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8%和100%(P>0.05);两组治疗费用相似;经胸封堵术组和心脏直视术组的输血量、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刨封堵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强,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无需输血、术后循环稳定、护理措施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骨旁途径对成人及青少年心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93例成人及青少年心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右侧胸骨旁透声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常规左侧切面对比。 结果(1)在房间隔缺损畸形,结合右侧胸骨旁途径可显著提高房间隔及其缺损的清晰显示率(P〈0.01);左侧切面不清楚组,右侧透声窗对房间隔及缺损清晰显示率明显高于清楚组(P〈0.05);(2)圆锥动脉干畸形,结合右侧胸骨旁途径可明显提高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清晰显示率(P〈0.05);(3)右侧胸骨旁透声窗是诊断累及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心血管畸形的最佳切面。 结论右侧胸骨旁途径可提供辅助、甚至关键的诊断信息,对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畸形的准确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的方法对胸骨旁“门式切口”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10具尸体前胸壁深层结构的血供规律、胸廓内动脉的分支、走行特点进行观察,测量胸骨外侧缘与胸廓内动脉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含有复合组织瓣的胸骨旁“门式切口”,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前胸壁深层各结构均由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供血,胸廓内动脉距胸骨外侧缘的距离为1cm左右,紧挨胸骨外侧缘切开肋软骨,可以避免胸廓内动脉的损伤。根据这些特点,可于胸骨旁设计出数种“门式切口”。右侧胸骨旁“门式切口”对心脏右侧诸结构显露良好,对升主动脉也可以良好显露,可用来完成数种心脏手术。结论:胸骨旁“门式切口”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长度短、不需要强大牵引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胸骨旁右第4肋间切口与左侧腋下切口在实验动物的肺下叶动脉的支架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实验猪8只,并将其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路径组(A组)和肺动脉总干路径组(B组),每组各4只。A组开胸途径采用胸骨旁右第4肋间切口,B组行左侧腋下切口,两组均行自膨式可吸收支架的肺下叶动脉置入术。术后对两组实验猪的一般情况、肺下叶动脉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并发症等观察记录,并通过随访3个月后评估实验猪的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透视时间、置入前后的血管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显示,两组实验猪下叶动脉的置入前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两组血管直径均变大,两组间比较,B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且支架张开充分。术后3个月,将所有实验猪处死并解剖其心脏后发现,置入的支架位置准确,形态良好,支架表面部分内膜化,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结论经胸骨旁右第4肋间切口和左侧腋下切口在实验动物的下叶动脉的支架置入应用中,均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安全性。而且,与胸骨旁右第4肋间切口比较,左侧腋下切口途径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施行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MI- OPCAB)25 例,其中,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19 例;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搭桥术1 例。因MI- OPCAB不转机,患者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的管理,心功能的监护,引流管的护理等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严秉泉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Z1):100-104
自Tuffier于1891年进行第1例肺切除术以来,后外侧开胸切口一直是肺切除术的首选径路,有时双侧肺手术也可经前正中切口.这些切口能提供良好的显露,但由于切口长、切断肌肉多,更重要的是胸骨和肋骨的撑开,引起的术后疼痛程度较其他部位切口严重,而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虽然外科医生早就认识到手术入路所造成的创伤可能较手术本身更大,但单纯的小切口手术(如French切口[1])并没有被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小切口的显露受限,进行复杂的手术不安全,而且小切口手术必然会更大程度撑开肋间,从而抵销了切口小的优点,达不到微创外科的目的.这一状况直到电视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出现后才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20.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 ~ 5 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 ~ 28(22 ± 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 ~ 23(10 ± 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