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MP感染的29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喘息发作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年龄(P=0.002)和哮喘病史(P=0.007),年龄的OR值0.91<1,认为年龄因素可能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既往无哮喘病史的OR值0.0005<1,可认为既往无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既往有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年龄因素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年龄越大喘息发作的机会越小。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儿在MP感染后更容易有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哮喘儿童心理状态在哮喘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2-01/2006-06关于儿童哮喘与心理学有关的文章,检索词"asthma,children,psycholog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2-01/2006-06关于儿童哮喘与心理学有关的文章,检索词"儿童哮喘,心理学"。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儿童哮喘对儿童行为、性格、气质的影响的文章。②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的文章。③社会心理因素对儿童哮喘的影响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儿童哮喘与心理学有关的英文文献72篇,中文文献59篇。对符合纳入标准37篇文章进行分析。资料综合:①心理因素对哮喘发作的影响:在10个涉及1939例哮喘患儿的调查中,发现焦虑、紧张对哮喘有诱导和加重作用。②哮喘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哮喘患儿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在5个涉及1086例哮喘儿童的调查中,4个调查均发现哮喘患儿偏于内向人格。③哮喘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在6个涉及2645名哮喘患儿和非哮喘患儿的调查中,均发现哮喘患儿较非哮喘患儿更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哮喘对儿童行为、气质、性格产生影响,同样心理因素也有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的作用。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及社会心理学因素也对哮喘的发作有一定影响。心理干预方法和心理治疗正逐渐被应用到哮喘儿童中。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肛瘘患儿3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3~10岁,平均5.8±2.7儿童肛瘘30例护理体会@骆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丁晓$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陈洪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1]李凤兰,赵东萍.重症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548. [2]李淑芹,张秀英,王会芹,等.12例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的方法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05.…  相似文献   

4.
杨怀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44-8144
目的分析影响哮喘患儿反复发作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及随访,对264例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哮喘患儿中78例住院≥2次。年龄、哮喘家族史、哮喘严重程度、出院后是否规律吸入皮质激素是影响哮喘患儿反复发作住院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儿童哮喘的反复发作与年龄、哮喘家族史、哮喘严重程度、出院后是否规律吸入皮质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将95例哮喘患儿按确诊的单双日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哮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3.98±1.84次,急诊次数1.57±1.38次,复发率22.4%;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7.04±2.24次,急诊次数3.56±1.54次,复发率60.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缓解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更正     
<正>根据各作者及作者单位说明,本刊2015年第4期论文《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与构音障碍特征及其临床评定》(文章编号:1006-9771(2015)04-0479-04),第一作者纪静丽所在单位为"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市266021",其他作者所在单位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山东青岛市266034"。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联洋社区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6月收治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1—6月收治的45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入组时、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6个月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和再入院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PEF%及FEV1%)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期间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和再入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频次,对促进儿童哮喘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小丽 《全科护理》2023,(30):4271-4274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哮喘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出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6月—12月哮喘出院的48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电话随访;2022年1月—6月哮喘出院的48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哮喘症状控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儿遵医行为总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患儿遵医行为,有助于患儿病情控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库惠敏  丁利华 《护理研究》2003,17(10):594-595
儿童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质量[1]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痰鸣、气喘 ,以喉中有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 ,哮喘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邪为患 ;本虚则责之肺脾肾三脏之亏虚。在临床护理中 ,我们发现哮喘的发作和加重与季节、时辰有密切关系 ,对哮喘患儿进行择时辨证施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9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96例 5岁~ 15岁的儿童哮喘患儿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 ,将患儿按就诊顺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方式测评量表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对197例4~11岁的哮喘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测评,分析患儿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父母夫妻关系、家长对患儿及疾病的认同程度影响患儿哮喘控制水平;完全控制组哮喘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多为适应型,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组的家庭管理方式多为忍耐型。结论 :家庭管理水平对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背景放松疗法可减轻成人哮喘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降低哮喘发作次数,但缺乏对于哮喘儿童作用的评估数据.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对学龄哮喘患儿的焦虑、抑郁和咳嗽、气喘等症状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2001-01/2004-01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就诊的1 438名哮喘患儿中筛选出符合标准578例,再随机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31例,对照组33例.干预在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实验组每晚睡前给予放松治疗,持续4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症状,治疗期间评估哮喘症状、记录计算哮喘控制参数.主要观察指标焦虑和抑郁评分,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记分、无哮喘症状的天数、哮喘发作与加重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均<0.01).日间哮喘症状记分,夜间哮喘症状记分,无哮喘症状的天数比率,≥1次哮喘发作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放松疗法可以减轻学龄哮喘患儿的不良情绪反应,并改善多项哮喘控制参数,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哮喘专科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5例、缓解期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Eotaxin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一致,可以用来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状况,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P)检测对婴幼儿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58例(哮喘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喘支组)及健康婴幼儿30例(健康对照组)。每例对象均留取空腹静脉血约3 mL,分离血清,采用法国Immunotech公司试剂盒(ELISA法)测定血清NP水平。结果喘支组患儿血清NP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哮喘组血清NP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病情加重,喘支组及哮喘组血清NP水平均逐渐增加。结论血清NP监测不仅对喘支和婴幼儿哮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还有助于喘支及婴幼儿哮喘的病情判定与预后评估。血清NP作为1种微创、快速、简捷、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1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 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白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或P<0.01).随访(1.5±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0.05)、4.7(95%CI,1.4~16.7;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6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及过渡期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出院后发作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及再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发作间隔天数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信息缺乏4个指标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生理、心理、环境、社会领域4个指标得分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出院后发作次数与再入院次数,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he incidence of asthma exacerb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in many countri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trend.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weather conditions and air pollution to significant exacerbation of asthma.

Methods

The daily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visits by ambulance for asthma was collected through records of the Tokyo Fire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 2005. We also collected daily air pollution level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Tokyo during the same period.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ed minimum temperature, maximum barometric pressure, maximum relativ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Measured air pollutants included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monoxide, nitrogen oxide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arbon monoxide. We performed a time series analysis using multivariable-adjusted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separately among adults and among children (<15 years old).

Results

Of a total of 643 849 patients who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ED by ambulance, there were 6447 patients with exacerbation of asthma. Among adults, lower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ransport. Among childre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exacerbation of asthmas requiring emergency transport and air pollutants 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highest number of transports was found on October 11, the day after the National Sports Day in Japan.

Conclusions

Cold temperature is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significant exacerbation of asthma in adults. Air pollution does not seem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significant exacerbation of asthma requiring ambulance transports to 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变化率、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率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低于该值。其次为X5变化率,71.4%患者≥41%,对照组均低于该变化率。对照组运动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均无明显变化。约57.1%哮喘患者因呼气阻抗急剧上升在运动中止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出现陷闭环。结论:哮喘患者运动后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正常情况下,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脉冲振荡仪检测的依从性好。而且脉冲振荡仪检测不要求最大吸气和用力呼气,故测定气道反应更精确。因此应用脉冲振荡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卒中的发病有早晨高、晚上低的早晚规律变化,而脑血栓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及与脑血栓发病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水平对脑血栓急性期患者24 h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免中心和检验科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选择2002-01/2003-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血栓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4.1)岁.既往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史者10例,单纯有高血压史者8例,糖尿病史者1例,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者13例.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查体者30例为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1±6.25)岁.所有参加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脑血栓患者和20例健康人在200,800,1400,2000时,测定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脑血栓组与对照组24 h内4个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水平.②有无病史的脑血栓患者24 h内4个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参加实验的32例脑血栓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样检测结果全部进入统计分析.①脑血栓患者昼夜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30.5,P<0.001),在24 h内200内皮素水平最低(69.96±3.92)ng/L,800最高(78.55±3.80)ng/L,(t=5.67,P<0.01).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脑血栓患者24 h内(200,800,1400,2000)的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73.28±7.89),(64.52±5.29)ng/L;(82.39±8.62),(75.81±5.14)ng/L;(81.39±8.62),(70.32±5.97)ng/L;(82.47±5.04),(65.27±5.14)ng/L,(t=2.11~5.17,P<0.05~0.01)].结论脑血栓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24 h内有早晨高和晚上低的节律性变化,其变化与脑血栓发病早晨为高发时间的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h17细胞上游调控基因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 (RORC)mRNA及主要效应分子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就诊的中重度持续哮喘儿童45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25例,临床缓解期20例,以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PBMC中 RORC mRNA和IL-17的表达;选取其中14例病程较长的临床缓解期患儿,采用高分辨螺旋CT进行胸部检测及支气管壁测量,并与同期IL-17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PBMC 表达RORC mRNA、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缓解期患儿IL-17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RORC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哮喘患儿气道壁厚度、气道壁面积均明显增加,且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 分别为0.78、0.77,P<0.05)。结论转录因子RORC及IL-17参与儿童哮喘发病,其中IL-17水平升高与儿童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的测定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例哮喘患儿血清CCSP水平,其中8例患儿同时诱导痰检测同一指标。血清CCSP浓度与诱导痰CCSP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儿CCSP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O.01);而血清CCSP值与诱导痰CCSP值呈直线正相关(r=0.7496,P〈0.05)。结论CCSP下降可降低其抗炎活性,诱导或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