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瑞勤 《新中医》2011,(5):114-116
目的:观察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金黄膏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利加立仙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尿酸(血UA)、尿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UA的下降及尿UA的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金黄膏外敷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和牵引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3 组,观察组 42 例,进行穴位注射结合牵引治疗;穴位注射组 40 例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牵引组 40 例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比较三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9%,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 72.5%,牵引组总有效率为 75.0%,观察组与穴位注射组、牵引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穴位注射组与牵引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注射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及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介入温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介入温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温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组下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络自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3-14
目的:观察经络自血疗法与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自血疗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针穴位注射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络自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TNF-?水平,研究三棱针散刺与梅花针(七星针)叩刺这两种刺络方式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区别。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棱针组和梅花针组。三棱针组采用三棱针散刺,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扣刺。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水平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清T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棱针组和梅花针组均能明显减少神经根型颈椎病外周血TNF-?浓度,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杨敏 《新中医》2013,(2):106-108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结合天宗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结合天宗穴位注射治疗,治疗2疗程,并观察2组每个疗程临床疗效。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73.33%,对照组4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结合天宗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临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林强  蔡杨庭  苏国义  王羽丰 《新中医》2014,46(8):155-157
目的:观察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颈肩痛患者予以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颈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06%。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7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针药治疗带状疱疹与加入中医三联法(针刺、穴位点刺放血、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头面部患带状疱疹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和三联组)。针药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针刺治疗。三联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采用针刺、耳尖穴点刺放血和背部穴位刺络拔罐。结果:针药组治愈和显效率65%,三联组治愈和显效率90%,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三联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药组,起效快,疗程短,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牵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内服。结果:总有效率、颈椎病症状积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刺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毫针刺加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与西药外涂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5.00%,对照组总有效率38.46%,两组比较χ^2=4.593,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毫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及疼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疼痛指数方面均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对照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晓斌  朱其广  刘特熹 《新中医》2014,46(8):169-171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以机械牵引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运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及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计算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积分、VAS评分差值、改善指数、改善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顿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型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每型80例共240例。各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120例)采用分型治疗,颈型采用辨经论治,神经根型采用从脾胃论治,椎动脉型采用项五针;常规组(120例)各型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常规取穴)。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颈型和神经根型选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CSAS)和目测类比疼痛分度量表(VAPS),椎动脉型选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表进行评估。治疗10次后评估整体疗效。结果颈型患者中,两组治疗后CSAS和VAP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型患者中,两组治疗5次后CSAS和VA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0次后CSAS和VA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型患者中,观察组治疗5次后ESCV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亦有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次后两组ESCV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观察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2.8%,对照组分别为54.2%和86.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型针刺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71-1974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常用的3种针灸疗法:常规针刺、穴位注射和刺络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将招募的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纳入常规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刺络放血组,每组50例,3组选穴均选取颈夹脊、肩中俞、肩井、外关,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留针30 min后出针;穴位注射组注射药物选用丹参注射液,每穴0.5~1 m L;刺络放血组予点刺穴位并留罐10 min后出罐。每周完成2~3次治疗,每两次治疗至少间隔24h,在4周内共完成10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填写NPQ颈痛量表。结果:3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NPQ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表明,常规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与刺络放血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穴位注射组与常规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针灸疗法在缓解颈痛方面均有确切疗效,其中穴位注射组与常规针刺组疗效接近,刺络放血组的疗效则不及前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汤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引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方法:运用葛根汤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葛根汤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刃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平刃针埋线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埋线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治愈率6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7.88%,治愈率39.39%,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刃针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椎定点拔伸推顶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①理筋手法+定点拔伸推顶法,②理筋手法+颈椎牵引。采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共收治病例181例,其中治疗组96例,对照组85例。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都增加,两组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仰卧位颈椎定点拔伸推顶法是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结合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而形成,能纠正紊乱的颈椎椎体及小关节,临床操作简单,舒适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