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分析评估急性前循环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对术后90 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20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CONUT评分确定营养不良程度和风险来评估营养状况,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预后指标,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24 h CONUT评分是否为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482例患者,男性272例(56.4%),平均年龄(68.3±11.1)岁,预后良好组235例(48.8%),预后不良组247例(51.2%)。预后不良的患者根据CONUT评分(P<0.001)显示高风险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高CONUT(OR=1.191,95%CI:1.057~1.343)增加了患者90 d不良结局的风险(P<0.01)。结论:CONUT评分评估的营养不良风险与急性前循环闭塞性卒中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OR=3.518,95%CI:1.989~5.012)和NIHSS评分(OR=4.258,95%CI:1.739~10.428)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OR=0.542,95%C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LVO行EV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研究对象的ASPECT评分、NIHSS评分、mTICI分级、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 共纳入143名AIS-LVO行EVT的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年龄、术前NIHSS评分、ASPECT评分、Glasgow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OR=1.096,95%CI(1.007,1.193)]、术后即刻mTICI分级[OR=19.609,95%CI(5.354,71.815)]、术前D二聚体水平[OR=1.310,95%CI(1.128,1.521)]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对AIS-LVO患者EVT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置信区间0.54, 0.745)。结论 术前NIHSS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年龄和NIHSS两者相结合的指标SPAN指数、wSPAN指数、SC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8月—2021年10月就诊于中国3个综合性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889例,以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90天。根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及术后90天死亡率。结果 在纳入的889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组血管内治疗前的SPAN指数、wSPAN指数、SC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PAN、wSPAN、SC均与EVT患者90天预后独立相关(SPAN:OR=0.961,95%CI=0.948-0.975、wSPAN:OR=0.968,95%CI=0.959-0.976、SC:OR=0.767,95%CI=0.713-0.826)。SPAN、wSPAN、SC与sICH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220,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71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天预后;同时观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71例AIS患者中,术后63例(88.7%)mTICI分级达到2b-3级,其中mTICI 2b级23例、mTICI 3级40例。术后90天时随访,30例(42.3%)预后良好(mRS评分≤2),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8.5%),20例(28.2%)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意识清醒、饮酒史、后交通动脉开放、术前NIHSS评分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IHSS评分(OR=1.116,95%CI:1.101-1.232,P=0.030)、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OR=1.019,95%CI:1.005-1.034,P=0.008)、后交通动脉开放(OR= 2.748,95%CI:0.791-9.545,P=0.034)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3年6月间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n=92)与预后不良组(n=83)在高血压病比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0%vs 67.47%,P=0.87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既不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0.453,95%CI:0.087~2.352,P=0.346),也不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OR=1.014;95%CI:0.933~1.101,P=0.746)。结论 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准确性和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和出院3月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能力。结果 一共纳入292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多模态头颅CT可见,50例(17.1%)存在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其中41例(82.0%)存在大血管闭塞。大脑中动脉致密征OR=8.93, 95%CI:3.72~21.48, P<0.001)与大血管闭塞相关,并且预测能力优于早期CT显影梗死灶(AUC 0.682 vs. 0.602, P=0.038)。在对临床结局的分析中,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2, 95%CI:2.16~13.11, P<0.001),但其AUC未高于房颤(0.685 vs. 0.651, P=0.579);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3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2, 95%CI:1.19~7.62, P=0.019),但其AUC和早期CT梗死灶(0.642 vs. 0.619,P>0.05)相当。结论 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增加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和脑梗塞后出血转化风险,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状况,根据术后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组(4~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9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22例(40.7%),预后不良组32例(59.3%);术后72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3%,病死率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OR=1.091,95%CI:1.002~1.188,P=0.046)评分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miR-1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治疗的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检测患者治疗期间的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47例)、预后不良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6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最终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 <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miR-134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VEGF、bFGF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A侧支循环评分[O^R=0.804(95% CI:0.729,0.974)]、VEGF[O^R=0.618(95% CI:0.397,0.963)]、bFGF[O^R=0.608(95% CI:0.402,0.919)]为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 <0.05);miR-134[O^R=1.941(95% CI:1.802,3.480)]、低密度脂蛋白[O^R=1.349(95% CI:1.051,1.730)]是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CTA侧支循环评分、miR-134、VEGF、bFGF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946、0.937和0.892,敏感性分别为7.66%(95% CI:0.695,0.837)、9.36%(95% CI:0.900,0.972)、8.72%(95% CI:0.823,0.921)、7.23%(95% CI:0.661,0.785),特异性分别为83.6%(95% CI:0.770,0.902)、82.0%(95% CI:0.770,0.870)、86.9%(95% CI:0.818,0.920)、93.4%(95% CI:0.896,0.972)。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梗死体积较大,mCTA侧支循环评分较低,血清miR-134、VEGF和bFGF水平较低。mCTA侧支循环评分、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对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脑CT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 )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ABO)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EVT的 VABO 患者 56 例。所有患者急诊行多模CT影像评估,基于非增强CT(NCCT)、CTP和 RAPID-CTP进行 pc-ASPECTS 评分。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 ≤ 3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29例),4~6 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 pc-ASPECTS 评分对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 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基于 NCCT、CTP 和 RAPID-CTP 的 pc-ASPECTS 评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 pc-ASPECTS 和 RAPID-CBV pc-ASPECTS 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95% CI 0.760-0.963)和0.861(95% CI 0.764-0.958)要高于NCCT pc-ASPECTS。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CBV pc-ASPECTS 评分(OR=0.387, 95% CI: 0.214-0.702, P = 0.002)和 RAPID-CBV pc-ASPECTS 评分(OR=0.352, 95% CI: 0.189~0.658, P = 0.001)对急性VABO患者EVT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 CTP-CBV pc-ASPECTS ≥7分、CTP-MTT pc-ASPECTS ≥5分、RAPID-CBV pc-ASPECTS ≥8分、RAPID-CBV pc-ASPECTS ≥7分是预测VABO取得良好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基于CTP 的 pc-ASPECTS 对急性 VABO患者是一个有用的预后标志物。尤其是 CBV pc-ASPECTS对临床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超  李勇昂  刘宣  叶军强 《浙江医学》2022,44(21):2305-2308,232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VT后90d时随访收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灌注成功率、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FPG、NIHSS评分、Tan评分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T后90d,预后良好组颅内出血和sICH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NIHSS评分及Tan评分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FPG、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能力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后90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与其急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救治的206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顺利完成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救治。依据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22例)和预后不良组(84例)。分析患者入院时CVR与随访3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VR水平明显增大(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CVR明显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CVR水平降低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P<0.05),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最佳截断值为20.09,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71.3%。结论:AIS患者入院时CV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下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作为AIS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型及影像学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及预后不良组(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溶栓预后的因素。结果 治疗后预后良好组50例(65.79%),预后不良患者26例(34.2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84,95%CI 1.12~3.01,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OR=1.98,95%CI 1.10~3.54,P<0.05)、内囊区新发梗死(OR=5.69,95%CI 1.06~30.57,P<0.05)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良好预后独立相关。结论 基线NIHSS评分、ESRS评分、大动脉病变、内囊区梗死是影响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被归为预后良好组,54例患者被归为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8,95%CI 1.277-3.281, P<0.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预后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临床筛查预后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73-77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后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空腹血糖(P=0.011)与糖化血红蛋白(P=0.005)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心房纤颤史(P=0.014)在预后良好组中明显较低。此外,TOAST分型中的小动脉闭塞型在预后良好组比例较高(60.7%与41.4%),心源性比例较低(14.3%与27.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rt-PA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OR 2.186,CI 0.050~4.552,P=0.037)。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段景怡  徐程华  王鹏 《浙江医学》2017,39(19):1700-1702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中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亚型对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家医院2015—2016年符合OCSP分型为TAIC、发病时间在6h内的157例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CTA)或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并评估临床预后。结果TAC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阳性预测值高达94.3%。157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6例,存在不同程度残疾77例,死亡24例。经CTA或DSA检查存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ACI亚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8.333,P<0.05),其中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均提示预后不良(OR=17.714、7.758,均P<0.05)。结论OCSP分型中的TACI亚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阳性预测值高,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头颅核磁DWI-FLAIR不匹配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AIS患者,发病24小时内完成多序列头颅MR检查,部分患者亦接受DSA检查。若DWI阳性而FLAIR阴性,判为"DWI-FLAIR"不匹配;若二者均阳性,则判为"DWI-FLAIR"匹配。FLAIR像上大血管远端脑表面点状、管状或曲线样血管高信号影判读为"远端血管高信号征(FHV)阳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DSA评估系统对缺血区灌注进行分级,0-2级为灌注不良,3-4级为灌注良好。结果共43例患者入组。其中17例亦接受了DSA检查。FHV预测大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敏感性62%(95%可信区间41%-79%),特异性88%(62%-98%),阳性预测值89%(64%-98%),阴性预测值60%(39%-78%)。在DWI-FLAIR不匹配与匹配组间除了发病至行MR时间外,其他临床特征无显著区别。DSA显示两组间侧枝循环灌注级别无显著差异(卡方确切检验p=0.644,n=17)。结论 FHV可预测近端大动脉闭塞或狭窄。DWI-FLAIR不匹配不足以预测侧枝循环的代偿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行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BAO并成功行E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将5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多变量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