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辅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于2021-10~2022-10收治的80例腹泻型IBS-D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入组患者均予以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痛泻要方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血清胃肠激素(GAS、VIP、SS)、生活质量(QO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改善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较高,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计数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升高,SS、VI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BS-D患者给予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激素水平,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蒙脱石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蒙脱石3.0g,3次/d,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3次/d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单剂蒙脱石3.0g,3次/d,口服。两组1个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对便秘型IBS的疗效。方法将106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观察组(增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肠道菌群、IBS-QOL量表和IBS-S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B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BS-S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IBS疗效良好,可有效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生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采用大黄致小鼠脾虚腹泻模型和醋酸致痛小鼠模型,对该产品进行了止泻和镇痛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合生元能明显减少大黄致脾虚腹泻模型小鼠的腹泻次数、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增加小鼠体重,且能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能明显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表明该合生元具有较好的治疗腹泻和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化版IBS-生存质量量表(ChI BS-QO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 vs.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较大(P<0.05);观察组HAMA、HAMD及ChI BS-QOL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有助于调整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IBS-D患者的疗效,情志疗法有助于改善IBS-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益生菌联合情志疗法可提高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1 d及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及腹泻恢复时间缩短。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均明显增加(P<0.05),且多于对照组(P<0.05);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可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乳杆菌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匹维溴铵与地衣芽孢杆菌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治疗组56例:口服匹维溴胺50mg,3次/d;地衣芽孢杆菌,500mg,3次/d。对照组56例:给予匹维溴胺,50mg,3次/d。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IBS-D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07%(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6%(P<0.01)。结论匹维溴铵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IBS-D缓解腹胀、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时,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匹维溴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因子-κB(PPARγ/NF-κB)通路的关系.方法 SPF级SD大鼠用束缚应激联合20 mL·kg-1番泻叶建立IBS-D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伴焦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3.6 g/kg),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参苓白术散组小鼠以皮下注射皮质酮联合灌胃番泻叶水煎液及慢性束缚建立伴焦虑IBS...  相似文献   

11.
Nepeta cataria L., commonly known as catnip, is a perennial herb with a considerable folkloric reputation. A diethyl ether extract of this plant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fungi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N. cataria extract on 44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some resistant to methicillin, and S. aureus 6538P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by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sub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n coagulase, DNAse, thermonuclease and lipase production, and on in-vitro adherence. DNAse, thermonuclease and lipase were inhibited by concentrations equal to 1/2 and 1/4 MIC. A reduction of adherence was also observ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收治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痛泻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腹泻症状、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患者排便频率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6(CCL-16)、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CCL-16、IL-17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痛泻宁颗粒联合奥替溴铵片治疗,疗效和症状改善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A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B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C组),每组5只。按杠柳毒苷10 mg/kg、三七总皂苷0.74和2.22 g/kg (分别相当于香加皮与三七的配伍比例为1:1和1:3)的剂量ig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qRT-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比较,杠柳毒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后,总菌、拟杆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上,3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的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可对大鼠肠道中的总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胃、肠溶胶囊递送鼠李糖乳杆菌的效果。方法通过单次ig给予鼠李糖乳杆菌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观察鼠李糖乳杆菌在大鼠肠道中不同肠段处的分布,比较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递送鼠李糖乳杆菌至大鼠肠道的情况。给药后通过鼠李糖乳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乳杆菌浓度。结果相比于空胶囊组,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组大鼠的小肠和结肠肠段内容物中鼠李糖乳杆菌的浓度均显著升高。肠溶胶囊组比胃溶胶囊组更能显著地提高小肠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肠溶胶囊组进入结肠需要的时间比胃溶胶囊组长,但后期其进入结肠后,也能显著提高结肠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结论与胃溶胶囊相比,肠溶胶囊能够更好地保护鼠李糖乳杆菌到达肠道,且使用RT-PCR测定肠道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的方法特异性强,实验结果较为可靠,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丁香酚对压疮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体外抑菌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和生长曲线确定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细菌核酸蛋白泄漏的检测,细菌超微结构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菌体对碘化丙啶(PI)和N-菲酰-次巯基-L-丙氨酸(NPN)的摄取来探讨丁香酚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以结晶紫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丁香酚对菌体生物被膜(BF)生成、成熟以及菌体黏附、侵袭相关毒力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0.125 mg/mL。丁香酚处理后可以提高细菌培养液中核酸、蛋白浓度及AKP的活性;菌体出现皱缩和破裂,菌体内膜和外膜中分别出现PI和NPN荧光,菌体结构破坏和荧光强度与丁香酚浓度呈正相关。丁香酚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BF的生成,且对成熟BF具有明显清除作用,显著降低BF生成相关基因agr A、sar A、cid A和icaA及黏附因子clf A、clf B、fnb 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研究附子、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红参、附子分别采用8倍体积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制备醇提物。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附子醇提物单独给药组,给药量为0.415 g/kg,B、C组分别为附子、红参配伍比例1∶1(红参醇提物1.17 g/kg)和1∶2(红参醇提物2.34 g/kg)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于第8天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对粪便菌群的16Sr-RNA的V4区进行扩增,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利用Uparse software对序列进行分析,将相似性在97%以上的序列进行归并,生成分类操作单元(OTU);利用QⅡME软件计算样品的菌群丰度指数(Ace、Chao1)、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结果 A组和B组的OTU数量较C组显著增多(P<0.05);A组和B组Ace、Chao1指数为1 393、1 368和1 085、1 057,C组Ace和Chao1指数为889和884,A组和B组较C组显著增多(P<0.05、0.01);厚壁菌门、拟杆菌们和变形菌门均为3组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在属的水平上,C组中乳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含量较A组和B组增加。结论 红参与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可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红参比例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香及其炮制品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DSS水溶液代替正常饮水建立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300 mg/kg)组、生乳香(0.76 g/kg)组、醋乳香(0.76 g/kg)组、生乳香粪清液(0.2 mL)组、醋乳香粪清液(0.2 mL)组,分别进行给药治疗。观察和监测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记录结肠长度;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性肠病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6、IL-1β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组织中肠黏膜机械屏障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乳香、醋乳香、生乳香粪清液组和醋乳香粪清液组均可改善DSS造成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粪便性状评分和便血情况,显著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组织的病理状态;调节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组织中咬合蛋白(occludin)、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