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微栓子检测在腔隙性脑梗死(CLI)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CLI病人进行TCD及脑微栓子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TCD均为异常,主要为脑血管痉挛(39.00%)、椎动脉供血不足(5.00%)、脑动脉硬化伴脑供血不足(25.00%)、脑动脉硬化伴狭窄(29.00%),脑血管分支梗死(2.00%).TCD的异常与年龄、症状有关.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脑微栓子检测阳性率为26.0%.脑微栓子检测的阳性率与TCD结果、各高危因素、脑动脉硬化、神经系统症状有明显相关.结论对CLI病人进行TCD及脑微栓子检测,有助于明确CLI的病因,发现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危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未达标的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治疗组(n=21)和NPH治疗组(n=20),分别于每日睡前增加1次来得时、NPH皮下注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 c、FBG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得时优于NPH,能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血糖及血压波动对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并探讨DN患者血糖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4例(UACR<30mg/g)和微量蛋白尿组76例(近半年2次以上30mg/g≤UACR≤300mg/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采用多点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分析DN与血糖及血压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DBG、LAGE及全天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微量蛋白尿组SDBG与24hDBP-SD呈正相关,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UACR与FBG、HbA1c、SDBG、LAGE、24hSBP、24hSBP-S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糖及血压波动可能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在不同血糖水平的社区人群中分布情况,以及血糖与hs-cTn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365例无心血管疾病的社区人群入选本研究,根据血糖水平及既往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255例),糖调节异常(IGR)组(254例),糖耐量正常(NGT)组(856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有关指标化验。结果:DM组的hs-cTnT检出率、升高率分别显著高于NGT组(OR=1.90,1.58),DM组的hs-cTnT检出率显著高于IGR组(OR=1.57),P均〈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TnT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β=0.091,0.103,P均〈0.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是hs-cTnT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05,P〈0.001)。结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不同血糖水平社区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它与多项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相关,空腹血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是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52%~77%.  相似文献   

6.
初继栋 《山东医药》2008,48(40):82-83
对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矢状窦、天幕缘或纵裂池内高密度影;3例脑实质内出血,表现为脑内沿血管分布的点片状高密度影;8例脑实质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4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及纵裂池天幕高密度影.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达95%),螺旋CT对颅内出血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首发脑梗死患者425例,将最终进入研究队列的404例患者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CSP)分型分为4组,完全前循环梗死组(30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135例)、腔隙性脑梗死组(206例)和后循环梗死组(33例)。随访4年,记录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生VP终点事件者54例,发病率为13.4%。腔隙性脑梗死组VP发病率最高。为42例(20.4%);VP的发生在年龄、高血压史、全血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导致VP的发生;年龄、高血压史、全血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是V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甲钴胺治疗对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随访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发病3天内入院的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每日给予叶酸0.4mg和甲钴胺0.5mg,口服48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此后连续4周、12周、24周、36周、48周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并观察1年内脑卒中复发及急性脑供血不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第3周、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脑卒中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脑供血不足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叶酸、甲钴胺治疗对老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能有效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预治疗可能对1年脑卒中复发无影响,但可能减少急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脂质代谢情况.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分别测定3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出血组ISI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评价糖尿病(DM)组、高血压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HALI)组、高血压病(HT)组与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DLI)组患者的脑血管贮备(CVR)的关系。方法采用TCD屏气试验对DM组、HALI组、HT组与DLI组各30例患者分别检测屏气前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增长的百分数,即屏气指数(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结果DM组与DLI组、DLI组与HALI组、DM组与HT组的BHI及屏气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比糖尿病,糖尿病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比高血压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对CVR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不佳,再发脑卒中风险较高,但抗血小板治疗减少再发脑卒中风险的证据有限。我们在一个多中心的队列研究中,探讨阿司匹林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卒中风险的长期影响。方法 2000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收集来自兖州、西安、重庆、武汉、北京、天津6个地区7个中心因脑卒中就诊,年龄为34-74岁的患者共2000人。入选患者分为3种类型脑卒中,分别为: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及颅内出血。本研究中共有5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分析。纳入分析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阿司匹林组n=342,未使用阿司匹林组n=202)。研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分析阿司匹林使用与再发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544例患者平均随访4.1年,再发脑卒中患者99例,心血管事件125例,心血管死亡31例及全因死亡59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未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有更低的再发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风险(log-rank test,P=0.049, 0.047)。COX向后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用显著减少腔梗患者再发脑卒中风险(HR=0.67, 95%CI:0.45-0.99, P0.05)。结论阿司匹林显著减少腔梗患者长期再发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血糖平稳组(n=56)及波动性高血糖组(n=16),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卒中影像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结果血糖平稳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脑卒中影像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脑梗死影像以大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波动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TOAST病因分型以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为主,波动性高血糖组TOAST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影响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在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应积极降低血糖波动幅度,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79例,其中合并抑郁3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未合并抑郁的41例为对照组,测定身高、体重、血压、(BMI)、FBG、2 hPG、HbA1C及血糖波动系数。结果观察组2 hPG、血糖波动系数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抑郁可能是导致血糖波动增大及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住院DM患者62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DM教育,试验组患者进行DM教育的同时参加监测日记填写。结果试验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I-I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控制也比对照组理想。结论建立血糖监测日记对DM治疗很有辅助作用,值得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我国人群中心电图左室肥厚对脑卒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亚型)发病的风险和脑卒中患者长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关系,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利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左室肥厚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共187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1879例对照入选。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P0.01),脑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亚型、腔隙性脑梗死亚型、脑出血亚型校正后的OR值分别是2.2(95%CI:1.6~3.0)、2.2(95%CI:1.6~3.1)、1.8(95%CI:1.2~2.7)、2.0(95%CI:1.3~3.0)。随访0.1~6.1(3.7±1.4)年,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RR:1.36,95%CI:1.04~1.76,P0.05)。结论:心电图左室肥厚不仅是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戴玲 《山东医药》2011,51(3):66-6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24h波动幅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甘精胰岛素及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前及治疗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后第2天检测患者空腹、三餐后2h和睡前血糖,计算24h血糖标准差、极差(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血糖标准差和极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24h血糖波动幅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情况。方法急性轻型脑卒中合并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其高分辨核磁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将其分为1~4个组和4个组,各45例,记录并比较患者脑内微出血位置、数目、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及颅内动脉钙化评分情况。结果与1~4个组患者相比,4个组患者的3级脑内微出血比例明显偏高(P0. 05)。4个组患者2级、3级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比例明显高于1~4个组(P0. 05)。与1~4个组相比,4个组患者的重度钙化评分比例明显偏高(P0. 05)。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3级、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2级及颅内动脉钙化评分≥3分均是并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与脑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目越多,合并脑内微出血、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及颅内动脉钙化程度也越严重,观察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情况对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床边血糖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主要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稳步医院用(SureStep 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连续监测睡前及夜间血糖的2505例T2DM患者共14827次血糖数据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关系. 结果 (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8%(271/2505),总夜间低血糖事件3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5.3%(60/393),轻度低血糖84.7%(333/393).(2)睡前血糖<9.0 mmol/L时,预测夜间低血糖敏感性57.7%,特异性62.3%.(3)男性、≥60岁、胰岛素治疗且睡前血糖<9.0mmol/L的住院T2DM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P<0.05). 结论 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9.0 mmol/L时,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应重视睡前血糖监测,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益消复瘫汤治疗组(治疗组)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消复瘫汤具有确切的降糖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