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ompu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DW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5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恶性肿瘤患者27例(恶性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7例(良性组)。使用MR设备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并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将生成的ADC图像传输到Ziostation,根据标准的单指数拟合生成b值分别为1 500、2 000、3 000、4 000 s/mm2的c DWI图像。对比2组患者的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高b值下cDWI及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在b=1 000 s/mm2和b=1 500 s/mm2下单独的常规弥散加权成像(comm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DWI)、cDWI及m DWI联合ADC、cDWI联合AD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T超导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效能及优化最佳弥散敏感系数b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SPN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病变组(26例)和良性病变组(54例)。所有患者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DWI扫描,比较不同b值(200s/mm2、500s/mm2、800s/mm2和1 000s/mm2)下良恶性SPN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于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优化DWI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最佳b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恶性病变组26例患者中腺癌12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良性病变组54例患者中炎性结节29例,结核球19例,错构瘤4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  相似文献   

3.
徐瑞 《医疗装备》2015,(16):37-38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50例被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前列腺增生组;选取同期确诊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前列腺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受检者进行对比。分别对这三组受检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观察三组受检者的动态增强MRI SI-T曲线,对比其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ADC)。结果:峰值时间、强化率方面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最大信号强度方面,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均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的ADC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高至低依次为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结论: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鉴别前列腺疾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70例(78乳)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乳腺癌46乳,良性占位32乳,观察良恶性乳腺病变的MRI征象及强化参数,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①良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t=8.225,P<0.05),乳腺恶性病变不均匀性分布较良性病变显著升高(χ2=11.287,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平扫显示率、T1WI与T2WI信号强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6、3.855、5.362,均P>0.05);②乳腺恶性病变峰值增强率(Emax)显著高于良性肿块,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10.286、11.445、7.236,均P<0.05);③乳腺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廓清型、平台型、渐进型分别为38例、6例、2例,良性病变分别为0例、5例、27例,两组比较SI-Time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1,P<0.05);④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6.88%、98.72%,均高于 MRI 平扫的78.26%、78.13%、7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2、8.164、8.237,均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扫描具有特异性表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5例乳腺病变患者,将手术引导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3例)、观察组(82例),分别予以数字化乳腺X线、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X线、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效能,以及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良性、恶性病变组织ADC值。结果: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率(97.56%)、灵敏度(98.72%)、特异度(75.00%)均高于X线(84.34%、87.34%、25.00%),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差异明显(P<0.05),特异性两种诊断方式无统计学差异,X线与手术引导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一般,MR扩散加权成像与手术引导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较好。b值为600、1000时良性病变组织ADC值均高于恶性病变组织ADC值(P <0.05);手术引导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良性结节91个,恶性结节14个。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纤维腺瘤、纤维囊性乳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结果与手术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判断方式中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的应用。方法:选择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实施病理诊断并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下结节状态在良恶性方面的差异及组间诊出率差异。结果:金标准下共诊出55个良性结节与35个恶性结节,对照组诊出率为86.67%,观察组诊出率为88.89%;常规超声下恶性结节收缩期血流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别,结节状态比较下恶性发生率均高于良性;超声造影下恶性结节不均匀增强、早达峰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同步达峰、均匀增强显著低于良性。结论: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在诊出率上将显著高于单一诊断方案,可通过结节形态、血流状况、动态图像数据早期判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MRI扫描后发现前列腺中央区有结节样异常信号的患者80例,分别比较DCE-MRI和DTI扫描,以及两者联合扫描诊断结果的有效性。结果:DTI及DCE两者联合的AUC值显著高于DTI和DCE组(P<0.05),DTI与DCE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TI及DCE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无论是在前列腺癌还是前列腺增生方面都为最高。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联合使用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分析乳腺疾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结果: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良性、恶性诊断率高于乳腺MRI常规成像,恶性病灶Emax明显高于良性,Tmax明显低于良性,恶性病灶SIopemax明显高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Ⅰ型比例低于良性病灶,Ⅱ、Ⅲ型比例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常规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为鉴别诊断良恶性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8例甲状腺钙化结节患者的CT表现,分析良性、恶性钙化结节的征象差异。结果: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和增强扫描的动静脉期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中,形态不规律、结节囊实性、密度模糊、边界模糊、钙化特征占比均高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无包膜和远处转移均低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组间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时,开展CT检查通过对影像学的密度、形态、边界和包膜等鉴别,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DEC-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DWI及MR动态增强检查,同时将5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BPH)以及前列腺癌肿组(Pca)的前列腺的外周带和中央叶的DEC-MRI信号变化、SI-T曲线特征及DWI-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 MR动态增强和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I-T曲线的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为BPH、正常中央叶、Pca及正常外周带(P=0.000);强化率(R)从高到低为Pca、BPH、正常中央叶及正常外周带(P=0.000)。ADC值从高到低为正常外周带、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结论 MR动态增强及DWI可明显提高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血流动力学半定量分析及囊壁形态学特征对乳腺良恶性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乳腺良恶性囊实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良恶性囊实性病变囊壁的形态、厚度及壁结节;由MRI增强扫描图像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计算血流动力学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max、早期强化率Ee、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e、最大强化速率Vmax),对比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效能。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囊实性病变大多内壁光滑,壁结节单发、形态规则;恶性囊实性病变内壁凹凸不平,壁结节多发、形态不规则;良性囊实性病变的壁厚小于恶性囊实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实性病变强化方式以环形强化为主,良性病变TIC-Ⅰ型多见,恶性病变TIC-Ⅲ型多见;恶性病变的Ee、Eslope、Vmax均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1.5T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行1.5T MR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检查且完成后期病理学检查的60例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的38例恶性病变患者纳入试验组,另22例良性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CD)值及DWI信号强度(SI)值的差异,采用不同b值的ROC曲线确定ACD值及SI值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及最优b值。结果b值为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 s/mm2时,两组S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结果,b值取800 s/mm2时,经弥散加权成像得到的ADC值、SI值,用于鉴别诊断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灵敏度最高。结论1.5T多b值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影像学早期鉴别诊断提供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 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 MRI)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MR检查初诊颈部淋巴结病变的34例患者,将其经手术、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5枚颈部淋巴结依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组(51枚)和恶性淋巴结组(44枚)。分析颈部良、恶性淋巴结MRI平扫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达峰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检查技术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平均长径、短径均大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7,t=2.637;P<0.05);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5);颈部良性淋巴结时间-信号曲线多为B型,恶性淋巴结则以A型为主;颈部良性淋巴结组的平均达峰时间明显早于恶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83,P<0.05)。mp MRI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序列。AUC的mp MRI>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7,P<0.001)。结论:mp MRI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综合分析能够提高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对乳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45例,患者均先进行常规MRI平扫,再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观察两组患者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征象,测定并比较动态增强MRI扫描良、恶性肿瘤的Emax、Tmax以及Slopemax等值。结果:常规MRI平扫良、恶性肿瘤显示率(22.37%、34.87%)均明显低于动态增强MRI显示率(40.13%、5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动态参数Emax(76.84±50.55)%和Slopemax(2.75±2.87)%/s均低于恶性肿瘤〔(115.70±28.01)%/s和(6.39±2.03)%/s〕,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x(422.03±119.45)s明显高于恶性肿瘤(157.5±490.91)s,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肿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极高,并且可以很好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所以是诊断方法中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MG检查显示,良性组的病灶直径小于恶性组,病灶个数少于恶性组(P <0.05)。DCE-MRI扫描显示,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低于恶性组(P <0.05)。MG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G、 DCE-MRI扫描检查(P <0.05)。结论 MG联合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以卵巢肿瘤为诊断的72例患者,先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增强组),后接受磁共振常规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常规组),并以病理学诊断为最终的“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手段中针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增强组检查手段中获得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增强组检查手段中16例复发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手段,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在诊断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47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髋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检查,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对病灶显示的效果。结果本组47例,单发病灶33例,多发病灶14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0.3~3.0 cm,平均2.21 cm。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85.11%)明显高于MRI DWI诊断敏感度(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74%,显著高于单纯MRI DWI及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的常规MRI检查中,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联合弥散加权序列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MRI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MRI以及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穿刺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常规MRI以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结节患者中30例为恶性,70例为良性。Gd-EOB-DTPA动态增强MRI诊断良、恶性肝脏结节的准确率均较常规MR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MRI相比,Gd-EOB-DTPA动态增强MRI在肝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肝脏恶性占位患者(A组)和52例肝脏良性占位患者(B组)。对其均行MRI平扫及b值DW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以及不同b值下ADC值。结果:一般情况下,肝脏良恶性占位患者DWI信号特征以高信号为主;当b值取2000s/mm^2时,A、B两组患者的DWI信号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当b值分别取1000、2000s/mm^2时,A组患者的ADC值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P<0.05);随着b值的升高,ADC值对肝脏恶性占位诊断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逐渐扩大,诊断价值越高。结论:DWI检查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当b=2000s/mm^2时,DWI检查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b=600、1000s/mm^2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