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应变率比值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41例及乳腺癌76例的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的应变率比值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此方法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弹性应变率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20±0.65、5.45±0.76,两者的应变率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以阈值为4.88时鉴别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1%、90.2%和85.7%,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35±0.024。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并随机选取同期51例乳腺癌病灶,对两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图像、VTIQ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常规超声不易鉴别,但弹性剪切波速度模式图及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定量分析结果明显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多表现为绿色图像,其中绿色19例,红色与黄红相间5例。乳腺癌病灶多表现为红色或黄红相间,其中红色与黄红相间45例,绿色6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病灶SWV_(max)、SWV_(mean)、SWV_(min)均大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肿块周围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结果显示:SWV_(max)、SWV_(mean)、SWV_(min)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58、0.729。结论: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可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刘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430-2432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87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以穿刺病理检查为对照,统计超声诊断浆细胞行乳腺炎的结果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经穿刺病理检查,87例疑似病例中浆细胞性乳腺炎50例,其中单纯导管扩张型5例,囊肿型15例,实块型20例,脓肿型10例;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准确性96.55%,敏感性96.00%,特异性97.30%,阳性预测值97.96%,阴性预测值94.74%;超声检查单纯导管型、囊肿型、实块型及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检查率与穿刺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不同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肿块型PCM及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测量病灶、同侧胸大肌及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即rADC1=病灶平均ADC值/同侧胸大肌平均ADC值;rADC2=病灶平均ADC值/对侧正常乳腺腺体平均ADC值;根据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数据绘制病灶的TI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各项MRI表现及TIC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rADC值的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ADC、rADC值与TIC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因子后,对各联合因子绘制ROC,探讨ADC、rADC联合TIC类型对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肿块型PCM病灶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多呈不规则形,边缘多无毛刺,常伴有导管扩张,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TIC多为Ⅰ型或Ⅱ型(90.5%)。肿块型PCM的平均ADC值、平均rADC1、rADC2值分别为(1.17±0.09)×10^-3mm^2/s、0.79±0.08、0.61±0.10,均高于乳腺癌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的诊断阈值为1.47×10^-3mm^2/s,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7.4%,r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低于ADC值,但特异度较高;联合TIC类型后,ADC、rADC值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均增加,除rADC1外,特异度均增加。结论 MRI平均ADC值、rADC值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后,可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腔MRI平扫、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盆腔脓肿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拟诊为盆腔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活检或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诊断盆腔脓肿的结果,并比较各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曲线下面积,观察盆腔脓肿的MRI表现。结果增强扫描、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MRI平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扫描与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WI和增强扫描ROC曲线下面积高于MRI平扫(P < 0.05),增强扫描与DWI的曲线下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RI平扫准确诊断39例,多数为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有明显分隔;T1WI序列显示包块总体呈低信号,T2WI序列显示包块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检查显示多数病灶呈高信号,低ADC值,扩散明显受限。增强扫描显示多数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部分病灶分隔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盆腔MRI、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盆腔脓肿均效能良好,其中增强扫描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浆细胞性乳腺炎为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的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乳腺癌相似,不易鉴别。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相当一部分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不典型[1],需要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2003年11月—2005年4月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1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活检术前对其乳腺病灶进行观察,探讨CDF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患者均为女性,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8~55岁,中位年龄37.2岁,均有生育史,病史1个月~4年。使用Aloka5500、Acusson Sequoia512、GE Ultrasound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  相似文献   

7.
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少见,但临床上常误诊为乳腺癌。凡临床上遇到乳腺肿物与皮肤粘连或有类似桔皮样外观的就诊患者都应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严格鉴别,不能轻易考虑为乳腺癌。国内有报告诊断为乳腺癌而误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国外有学者报告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其中有6例误诊为乳腺癌行根治术后,最后活检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于洪湖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乳腺癌患者为A组,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B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组的超声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NMP患者64例,准确率为95.59%,包含15例浆细胞乳腺炎,39例慢性乳腺炎,1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现乳腺癌患者53例,准确率为77.94%,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NMP的准确率高于乳腺癌(P <0.05);A组血流信号分级在三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B组(P <0.01)。结论:超声影像学检查在对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鉴别的时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以为临床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淋巴瘤与其他腮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鉴别要点,总结规律并评估MRI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淋巴瘤患者和28例其他腮腺肿瘤患者,均行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MRI增强检查,分析发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发病部位等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差异,总结两者鉴别要点并评估MRI诊断效能。结果:腺淋巴瘤组男性多于女性(17/18,94.4%);患者年龄均50岁;有明确吸烟史14例;多发者7例(38.9%);多位于腮腺后下极(25/31,80.6%),大多数DWI上信号增高(23/31,74.2%);囊性成分在T1WI上呈高信号9个(29.0%);实性成分强化明显(23/31,74.2%),多呈快进快出(27/31,87.1%)。非腺淋巴瘤组女性居多(19/28,67.9%);年龄多≤50岁(18/28,64.3%);无明确吸烟史17例;多发者3例(10.7%);位于腮腺后下极8个(24.2%);少见DWI信号增高(10/33,30.3%);囊性成分在T1WI上呈高信号者少见(2/33,6.1%);实性成分大多强化明显(21/33,63.6%),部分呈快进快出(12/33,36.4%)。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发病数目、发病部位、DWI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高信号及快进快出样强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强化模式及DWI高信号对腺淋巴瘤诊断具有较大价值,OR值分别为101.57(95%CI:6.39~161.47)和63.89(95%CI:5.46~747.47)。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吸烟男性的浅叶后下极,DWI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高信号及增强模式对腺淋巴瘤具有鉴别价值,其中DWI高信号和增强模式具有较大诊断效能。建议对于影像学诊断确切的腺淋巴瘤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术,从而降低损伤面神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接受3.0T MRI DWI、T_2加权成像抑脂(T_2WI FS)及T_1加权成像抑脂(T_1WI FS)增强序列检查,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比较3组扫描序列显示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共有48个内口和63个瘘管;DWI序列显示43个内口(89.6%),57个瘘管(90.5%);T_2WI FS序列显示37个内口(77.1%),51个瘘管(81.0%);T_1WI FS增强序列显示45个内口(93.8%),59个瘘管(93.7%)。T_2WI FS与T_1WI FS增强序列在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_2WI FS联合DWI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与T_2WI FS联合T_1WI FS增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入MR DWI序列使MRI平扫序列诊断肛瘘的准确性与增强序列相仿,DWI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合理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查适用性,可作为肛瘘MRI检查的常规诊断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1WI、T2WI压脂平扫和动态增强3D T1WI压脂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乳晕后及单个象限的非肿块样病灶,沿导管走形分布,呈节段性或区域性分布,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边界不清,增强表现为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灶,周围伴斑点状、线状强化相互连接,DWI及ADC图均表现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呈I型曲线,2例表现为厚壁囊性病变,囊壁强化,2例表现为多发脓腔形成,伴有周围炎性肉芽组织者增生,强化,累及范围广泛,脓腔DWI高信号,ADC低信号,3例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II型,1例呈III型。"扩张导管征",主要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抑脂T2WI呈低信号,显示率较高,本组10例中5例可见。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MR表现多样,随不同分期有不同表现,炎症期弥散不受限,脓肿形成可见弥散受限,强化时间信号曲线以上升及平台型为主,"扩张导管征"的显示有助于正确诊断P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MRI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良性、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16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常规增强、弥散成像检查,总结其影像特征,经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逐个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筛选符合样本要求的MRI特征变量,再行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ROC曲线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本文腮腺肿瘤51例,其良恶性肿瘤在年龄、有关MRI表现(病灶形态、边缘、T2WI极低信号征、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周围组织信号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贴边血管征、包膜)方面,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经多因素分析,强化均匀度、周围组织信号改变、贴边血管征是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81.25%。结论:MRI征象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不同病程患者,其超声表现不同.根据常规超声表现主要分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及脓肿型.急性期血流信号丰富,慢性期血流信号可不丰富.需与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等多种疾病相鉴别.本文就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检查对P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22例PCM患者的超声和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者在PCM中的表现,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的诊断效果。结果在PCM的不同发病阶段,超声和MRI各具特征性,分型方法不同;单独采用超声检查,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0.0%,单独使用MRI时,其阳性诊断符合率为45.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超声和MRI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查与单独采用超声和MRI比较,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8.193,P0.05)。结论对于超声不能确诊的病灶,联合应用超声和MRI能够明显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和磁共振表现,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性。方法 10例经手术证实的浆细胞乳腺炎病例,分析其超声和磁共振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在病灶定位、大小测量,累及范围及定性诊断方面的差异,判断各自优劣性。结果不同发病阶段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和磁共振各具特征性,有着不同的分型方法;超声对于早期病变显示优于磁共振,磁共振对于病灶大小、范围的评估要优于超声;两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误诊率,需要和乳腺癌做鉴别诊断。结论超声易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普查,磁共振对手术方案的制订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超声诊断与鉴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济宁市兖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筛查的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以及分析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超声诊断的可行性。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两者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脓肿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00%(44/50)、88.00%(44/50)、0.00%(0/0)。结论: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及鉴别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对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各院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结果NLM组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Ⅱ~Ⅲ级血流、RI0.70及UE评分1~3分与乳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多累及脂肪层,伴有周围组织水肿,部分呈"倒三角形"低回声,病灶内出现斑点状或小条状钙化斑,血流信号丰富,RI0.70,UE评分1~3分,上述超声表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诊断乳腺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包含动态增强成像(DCE-MRI)、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何增加乳腺癌的确诊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经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占位性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进行磁共振检查,选择常规磁共振序列、DWI、DCE-MRI三种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统计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动态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s,TIC),以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随访患者病理结果并以此为金标准,将三种方法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进行比较,选出判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最优方法。结果:6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28例为恶性病变,约占47%,32例为良性病变,占53%,最大直径约1.1~7.3cm;DCE-MRI检查的TIC曲线流出型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7.2%;DWI磁敏感系数b=1000s/mm^2时,以ADC=1.02×10^-3作为诊断阈值,此时曲线下面积(ROC)最大为0.876,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80.1%;DCE-MRI、DWI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84.5%。结论:DWI及DEC-MRI均能准确的区分乳腺疾病的良恶性,两者联合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2例、肿块型胰腺炎30例患者、胰腺正常受检者30例的MRI资料,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MRI系列、DWI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三组患者MRI影像学表现、DWI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1胰腺癌T1WI病灶多呈低信号,部分病灶为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肿块型胰腺炎T1WI上多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不均匀稍高信号或等信号;2DWI序列胰腺癌组28例呈高信号,肿块型胰腺炎均呈稍高信号;胰腺癌ADC值显著高于肿块型胰腺炎,低于正常胰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胰腺炎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胰腺癌组TIC曲线以缓升平台型为主,占84.36%,肿块型胰腺炎以缓升缓降型为主,占73.33%,正常胰腺组以速升速降型为主,占100%,三组TI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169-2172
目的探讨乳腺癌T1期应用MRI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T1期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乳腺良性肿瘤25例为研究对照,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后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扩散加权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加权扩散像ADC值;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发生情况。结果 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率为80.0%(20例),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52.0%(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加权扩散像ADC值显著低于乳腺癌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T1期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检测出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T1期患者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临床效果确切,可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