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水泥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多,骨水泥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邻近椎体骨折与术中骨水泥注入量的多少、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椎体高度的过度恢复等手术因素及骨质疏松的自然进程、初始骨折的位置数目、椎体内裂隙样变、其他部位骨折史等非手术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未来在使用骨水泥强化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时,应合理注入骨水泥量、避免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和椎体高度过度恢复,规范手术流程,以减少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Meta分析评价在经皮椎体强化术基础上联合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文献,纳入经皮椎体强化术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方案对比单纯使用椎体强化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Cochrane手册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 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篇,样本量共计1 1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OR=4.22,95%CI(2.77,6.43),P<0.000 1]、骨密度[MD=0.20,95%CI(0.09,0.30),P<0.000 01]、骨代谢指标(BGP[MD=1.34,95%CI(0.75,1.93),P<0.000 01]、BALP[MD=4.69,95%CI(4.36,5.02),P<0.000 01]、TP1NP[MD=11.49,95%CI(3.85,19.13),P=0.003]高于对照组,试验组VAS评分[MD=-1.10,95%CI(-1.52,-0.69),P<0.000 01]、ODI评分[MD=-6.49,95%CI(-9.93,-3.04),P<0.000 01]、Cobb角[MD=-3.64,95%CI(-5.67,-1.61),P<0.000 01]指标、术后并发症[OR=4.22,95%CI(2.77,6.43),P<0.000 01]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的漏斗图表明,研究散布于中线两边,分布较均匀,发表偏倚较低。结论 与单纯椎体强化术相比,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辅助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在提高有效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方面优势明显,可降低VAS评分、ODI评分以及Cobb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整体的疗效。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PVP治疗单个OVCF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68例患者,分为术后再骨折组与术后保持良好组,随访至少2年的时间,分析再骨折与邻椎风险因素[年龄、性别、胸腰椎骨折节段、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补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8月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1 208例患者,试验组608例,对照组6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对照组[RR=1.19,95%CI=(1.11,1.28),P<0.000 01];应用补肾活血法时长在3个月以上时间段,试验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MD=-0.86,95%CI(-0.98,-0.75),P<0.000 01];试验组在提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MD=-6.51,9...  相似文献   

6.
丁永清  陈小华 《重庆医学》2013,(26):3203-3204,3208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术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也不少见。根据文献报道,术后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为12%~52%[1]。对于PKP手术本身是否是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低体质量指数或低体质量的患者脊柱和髋部骨折后易再次骨折[2],但有人认为这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自然病史所致[3],也有人认为PKP术后局部应力改变以及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治疗的154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VCFs患者术后腹胀的危险因素。结果:154例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腹胀33例,发生率为21.43%。术后是否发生腹胀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BMI、吸烟史、ASA分级、术前按要求禁食、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是否发生腹胀患者的麻醉方式、使用PCA、下床活动次数、使用抗菌药、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麻[OR=2.880,95%CI(1.131,7.332)]、未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OR=4.538,95%CI(1.687,12.213)]、下床活动次数<3次/d[OR=5.711,95%CI(2.042,15.973)]、使用抗菌药[OR=2.901,95%CI(1.136,7.403)]、卧床时间≥5 d[OR=6.231,95%CI(2.185,17.766)]是OVCFs患...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5):1164-1170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9年1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3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RCT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5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两组共计525例,其中PKP组共计26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2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0,95%CI(-2.25,-1.95),P<0.00001];在患者治疗后病椎Cobb角的变化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MD=-8.90,95%CI(-9.86,-7.94),P<0.00001];两组治疗后病椎ODI评分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改善功能障碍指数(ODI),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有效恢复病椎丢失高度,矫正病椎Cobb角,降低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发病率较高,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但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具体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椎体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初始骨折部位及椎体数量、骨水泥材料、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患者年龄、性别及后凸畸形等因素相关。目前预防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措施还存在很多争议。如何在临床中制定相关预防策略,降低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30日-2022年5月30日在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8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发生恐动症的患者例数,并对OVCF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5例OVCF患者中,术后发生恐动症54例,发生率为29.19%。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恐动症患者家庭平均月收入<3 000元、疼痛年限<3年、术后疼痛程度中(重)度、有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低的比例高于未发生恐动症患者(P<0.05);发生与未发生恐动症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工作情况、婚姻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3 000元[OR=2.512,95%CI(1.145,5.511)]、疼痛年限<3年[OR=3.416,95%CI(1.436,8.123)]、中(重)度疼痛[OR=3.196,95%CI(1.446,7.064)]、焦虑抑郁[OR=6.592,95%CI(2.268,19.160)]、自我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牙齿脱落与椎体压缩骨折的关系,评估牙齿脱落是否可以用作预测椎体压缩骨折风险的指标。方法:简易问卷调查保定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椎体压缩骨折病人,所有个体均为绝经后女性,调查项目包括牙齿脱落年龄,脱落数目,骨折发生时情况,骨质家族史,有无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史等。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骨折组126人,对照组102人。牙齿脱落率、牙齿脱落年龄和牙齿脱落个数对骨折风险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e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骨折组牙齿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牙齿脱落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前牙齿脱落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骨折家族史后,牙齿脱落与骨折风险显著相关[OR=3.598,95%CI(1.917,6.753)];年龄小于59岁发生牙齿脱落的个体以及牙齿脱落大于4颗的个体,骨折风险可能进一步显著增加[OR=5.092,95%(2.451,10.578);OR=2.656,95%(1.350,5.225)]。结论:牙齿过早脱落与椎体压缩骨折风险高度相关,其临床应用前景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到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或PVP的患者148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9例(共42个椎体),未再发椎体骨折119例,所有患者随访(34.4±26.8)个月。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病史、受伤节段、是否再次骨折、再次骨折与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再次骨折的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用量、手术方式(PKP或PVP)、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是否渗透、骨水泥弥散好坏、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的百分比、术后Cobb角的改变、腰椎骨密度T值,并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相邻椎体骨折有16人(55.17%,16/29),非相邻椎体骨折13人(44.83%,13/29)。3个月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31.03%(9/29),1年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55.17%(16/29)。高龄(P=0.027, HR=1.051, 95%CI=1.006~1.098)、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P=0.012,HR=0.386, 95%CI=0.184~ 0.812)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其他因素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高龄、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是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对治疗前及后VAS评分、损伤椎体的远期相对前缘高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VAS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远期丢失高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避免损伤椎体的压缩,缓解椎体疼痛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扬  李海生 《吉林医学》2014,(8):1669-167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3骨折5例、L4骨折2例、L5骨折1例、T12和L2骨折2例。病程3 d~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Cobb's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单个腰椎骨水泥注射量3~6 ml,单个胸椎骨水泥注射量2~4 ml。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5例患者骨水泥漏至椎旁组织,1例渗漏至椎管内,1例渗漏至椎间盘内,至随访结束时这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术后第2天明显减轻。本组患者术前Cobb's角(23.1±2.0)°,VAS评分(8.45±1.35)分;术后第5天Cobb's角(9.40±2.5)°,VAS评分(2.10±0.75)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成为治疗OVCFs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栓塞、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是PKP治疗OVCFs围术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围术期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操作技能,积累操作经验,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后凸成型术(per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6~21个月)。[结果]96%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减轻,其余约4%患者疼痛部分减轻。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创伤小,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应用PVP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改善情况、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Cobb角、椎体压缩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术能够更为有效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恢复脊柱序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测定椎体骨密度 (BMD) ,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每具标本选择 2个椎体共 10个椎体 ,用材料试验机轴向加载 ,压缩椎体高度 2 5 % ,制造椎体压缩骨折 ,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 ,观察骨水泥外渗漏情况。测试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 :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 4 84ml,有 4个椎体出现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16 0 6± 2 4 9 5 )N和 (112 2 3± 183 4 )N/mm ;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 (374 0± 12 15 6 )N和 (96 0 4± 2 33 3)N/mm。治疗前后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增加了骨折椎体最大载荷 (P <0 0 5 )和恢复了刚度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PMMA) ,可显著增加骨折椎体的抗压强度和恢复刚度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PKP术治疗的43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K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非骨折组(2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胸腰段比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情况、随访期间外伤情况及再骨折时骨密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相关性。  结果  28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并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12~24(13.5±0.9)个月。至末次随访,术后共32例患者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节段再骨折与再骨折时骨密度和随访期间外伤情况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时骨密度(OR=0.225)是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 < 0.01);随访期间轻微外伤(OR=5.254)可能是导致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P < 0.01)。  结论  PKP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进展和随访期间的再次外伤。因此术后早期腰围保护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外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