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监测及其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食品中使用微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是合法的,在肉类制品中,其使用甚至是常见的。但亚硝酸盐有一定毒性,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现就其毒性和我国近期有关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和报导、含量监测情况概述如下。l 亚用酸盐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其毒性1.1 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亚硝酸盐作为食品发色剂被广泛应用。亚硝酸盐和肉制品中的肌红蛋白反应生成亚硝酸基肌红蛋白[1],使肉制品的颜色在热加工后保持红色,保持肉制品的商业价值。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对梭状芽胞杆菌及形成的肉毒杆菌具有抑制作用[2],可作为防腐剂使用,以防…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亚硝基化合物是强致癌物质。因此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含量做出了严格规定 :Gbn137- 81,GBn138- 81中规定咸肉类 ,香肠 (腊肠 )中亚硝酸盐含量≤30mg/kg。为了解我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分布状况 ,我们采集了 75份熟肉制品 ,并对其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检测。1 方法从熟食加工厂或销售点以无菌方式取样 2 5 0g左右 ,置已灭菌的塑料袋中 ,水箱保存、备检。测定选用GB5 0 0 9·33- 85食品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测定方法中的盐酸萘乙二胺法。2 结果与分析表 1  5种 75份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样品种类样…  相似文献   

3.
肉制品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之一,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常使用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而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引起急性中毒,人体长期摄入的亚硝酸盐与食品中的胺类化合物相结合可产生亚硝酸按,而亚硝酸胺是早已确认的致癌物质。因此应严格控制食物中亚硝酸酸盐的含量,以保证群众的食用安全。2005年10~12月,为了解我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加强肉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187件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与数量本市的肉制品加工单位和部分销售点,其中加工单位42个,销…  相似文献   

4.
大理州市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大理州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潜在危害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大理州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及超市采集各类肉制品样品45件,根据GB/T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选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抽检的45件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95.56%,各类肉制品中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3,P〉0.05),超过限值(≥30 mg/kg)为2件,占4.44%。结论大理州市市售肉制品的生产加工中普遍使用亚硝酸盐基本规范,不过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作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的状况,为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检测标准(GB5009.33-2010)盐酸萘乙二胺法。结果:所检测的82份肉制品,检出亚硝酸盐的有62份,其中3份亚硝酸盐残留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超标率为3.6%。结论:合作市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情况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为预防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应加强食品卫生检测,并加强对各食品行业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市售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对市售肉制品进行随即抽样调查,120份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1.9%,仍有部分肉制品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提示相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市场整顿及对肉制品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靖江市 1998~ 1999年 2 97份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97.6 %的熟肉制品中添加了亚硝酸盐 ,2 5 .3%的熟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提示 :需加强对亚硝酸盐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牛肉制品生产经营者不按《食品卫生法》规范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硝酸钠腌制肉发色。曾检出牛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高达300—1500mg/kg致数十人食物中毒的报道。提示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严格对牲畜屠宰加工经营的规范管理。我县2000年元旦春节期间,对20家个体经营牛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监测,结果只有9家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仅占45%(9/20)。  相似文献   

9.
陈颖  刘盈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7):782-783
正亚硝酸盐,俗称"硝盐",主要指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 g即可引起中毒,3 g即可致死。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而引起中毒,或者误将  相似文献   

10.
饮食中亚硝酸盐摄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秀杰 《中外医疗》2010,29(26):136-136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硝酸盐,水和食物中也都有一定数量的硝酸盐,在细菌代谢作用下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和蛋白质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类,经检测6种主要食物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为:鱼肉制品最高(8.28mg/kg),腌莱类较高(3.52mg/kg).鱼肉制品中香肠舍量(12.5mg/kg),肉制品(6.00mg/kg),鱼制品(3.50mg/kg).由此估计,每人每日摄入亚硝酸盐要超过标准,因此要改变现代饮食结构,减少亚硝酸盐摄入量,尤其要控制鱼肉制品的有效时间或改变发色剂的种类,加强对亚硝酸盐的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11.
亚硝酸盐作为一种良好的发色剂被广泛应用于灌肠类和肉制品中,而且因其具有抑制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的效力,在肉制品的保藏过程中发挥有益作用[1]。但由于亚硝酸盐是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对其进行监测十分必要。其测定方法很多,如催化动力学法、氧化——还原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或要求的分析条件较苛刻,或干扰因素较多,不易应用于肉制品的分析,因此笔者引入重氮化偶合比色法于肉制品中微量NO-2的分析[2]。1 材料与方法1) 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2) 主要试剂: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100 μg/ml),临用时稀释成0.1 μ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乡市市售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采集新乡市市区散装盐腌菜共206份样品,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本次调查的新乡市市售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99.03%(204/206)。结论新乡市市售的散装盐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3.
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酸盐通常被用作鱼、肉制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称为"肠原性青紫症",是因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盐高的食品引起的中毒,此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也很快 .本文报道一起发生在我市首例规模之大的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33种市售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解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情况,指导居民合理选购蔬菜,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防止亚硝酸盐的危害。方法 格里斯试剂比色法。结果 亚硝酸盐在新鲜蔬菜中含量较低(0.00-0.60mg/kg),部分蔬菜中未检出亚硝酸盐,仅荠菜,香菜,大葱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稍高,分别为1,00mg/kg,0,80mg/kg,0.80mg/kg。结论 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不超过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新鲜蔬菜中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15.
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感官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芥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感官性状的关系。以指导居民通过观察腌菜的感官变化来判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适时食用酸菜。方法蔬在实验室模拟腌渍芥菜的务件下,选用大肉芥菜分别用无盐温米水和1.5%、3%、6%、9%的食盐进行腌制,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密切观察其颜色、气味的变化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结果 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时腌菜呈青黄色,达到最低水平时腌菜呈金黄色,味酸、脆口,但如放置时间太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再次升高,颜色也会转为黄褐色、褐色,有臭味。结论 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可通过感官判断。食用酸菜以颜色金黄、味酸、脆口时为最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进 《华夏医学》2002,15(3):387-388
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 ,国家标准 [1 ]明确规定允许在肉制品中使用 ,但现实加工过程中超标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市曾于 1 998年对市售 53份腊肉制品进行监测 ,亚硝酸盐检出率 1 0 0 % ,超标率 1 3.2 % ,最高达 1 66.2 mg/ kg[2 ]。为了解我市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情况 ,笔者于 2 0 0 1年 3~ 1 0月对全市 2 3个菜市场内 1 30户个体工商户所售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了卫生调研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直接从本市四个城区的 2 3个菜市场计 1 30个熟肉制品零售摊点现场随机采集熟肉制品样各 1份 ,每份重 50 0 g,…  相似文献   

17.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原性发绀症,亚硝酸盐是微黄色结晶,味咸颇似食盐,常误认亚硝酸盐为食盐使用而致中毒,也可因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苦井水、蒸锅水及变质的蔬菜而引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治疗、护理,常因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循环衰竭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8.
卤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由亚硝酸盐(nitrite)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大多与卤肉制品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一情况于2004~2006年针对惠山区辖区内卤肉制品销售点抽检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亚硝酸盐间接测定了24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血清及滑液中NO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血清中亚硝酸盐浓度显著代于正常对照组,滑液中亚硝酸盐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①NO在骨关节中可能主要由软骨细胞和滑膜产生;②NO可能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一病变过程,且在其中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亚硝酸盐是熟肉制品及烹调中常用的防腐剂、发色剂。商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超过国家标准或误将亚硝酸盐当作其它调味料如盐、糖类使用,造成中毒事件发生。 亚硝酸盐可作为发色剂,它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可使酱肉保持色泽艳丽;还可作为防腐剂,它对多种厌氧菌有抑制作用,又有使肉类具有特殊香味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