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意大利Brescia大学Favalli等对1980年~1996年间收治的58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复习 ,结果显示 ,最常见的组织分型为颗粒细胞瘤(48例 ,41例成年型 ,7例幼年型),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瘤(9例) ,两性胚细胞瘤(1例)。22 4%病人伴有子宫内膜病变(13 8%为内膜增生 ,8 6%为腺癌)。病人中IA 期34例(58 6%)、IC期6例(10 3%)、Ⅱ期3例(5 2%)、Ⅲ期4例(6 9%)、Ⅳ期4例(6 9%);7例(12 1%)病人复发。在34例IA 期病人中 ,8例(23 5%)接受保守手…  相似文献   

3.
对103例宫颈鳞癌间质反应与预后关系进行观察。认为癌周间质反应越明显,病人的自然存活期越长。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间质肥大细胞的分布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的问质反应被认为是宿主抗肿瘤作用的一种形态学表现,尤以对癌的问质反应研究较多,如胃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食管痛等,癌间质淋巴细胞的出现,胶原纤维及嗜银纤维的包裹、小动脉管壁的增厚均对癌的生长有拮抗作用。但关于肥大  相似文献   

5.
AgNOR在纤维源性肿瘤鉴别及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88例纤维源性肿瘤进行了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其中纤维瘤6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45例,纤维肉瘤37例。结果表明三种病变及其亚类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在随访的34例纤维肉瘤患者中,高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患者(≥5)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均值(<5)患者(P<0.05),5年生存率分别是20%与53%。因此,作者认为核仁形成区蛋白在鉴别纤维源性肿瘤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复习1980~1983年外检标本,通过对57例直肠癌肥大细胞反应的观察、计数及综合分析认为:肥大细胞是一组多形性细胞。直肠癌间质肥大细胞数量与患者生存率关系密切,肥大细胞多病人预后好。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协同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故可能是机体抗肿瘤的细胞之一。在综合分析中证实,生物学行为好,病期早的肿瘤机体反应能力强的个体中,肿瘤间质肥大细胞数量多,揭示直肠癌中肥大细胞反应为机体与肿瘤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肿瘤间质比(TSR)指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与间质部分的比例,可通过对苏木素-伊红染色的病理切片进行评估得到。通常以50%作为截断值,将病例分为间质丰富组(TSR <50%)及间质稀少组(TSR≥50%),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TSR 是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肿瘤间质丰富的患者预后更差,原因可能为肿瘤细胞能活化间质细胞,而活化的间质细胞又能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间质组织在肿瘤的进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病理组织学因素,本文着重对鼻咽癌的间质反应和组织化学变化作了多项观察,并分析了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材料及方法本材料从1973~1976年活检为鼻咽癌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对肿瘤宿主的免疫反应的观察以往多侧重于对肿瘤间质和局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后来,人们又对肿瘤间质的肥大细胞反应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一种观点认为,肿瘤间质的肥大细胞反应是宿主对抗肿瘤的一种防御措施。为了探讨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的意义,我们对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间质内的肥大细胞进行了观察。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1984年3月至1987年11月的未经选择的手术标本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各15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每例取材1~4块,石蜡包埋制片,切片厚4μm。HE染色观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计数:每张切片依顺序观察30个高倍视  相似文献   

10.
对41例长期存活与短期际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进行定量观察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存活肾癌交界区及中心区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短期转移者(P<0.01),且交界区肥大细胞计数高于中心区。长期存活肾癌间质淋巴细胞反应程度也比短期转移者强(P<0.01).其反应程度与肥大细胞计数有明显相关性。二者反应强者,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提示观察肾癌间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可为临床判断其恶性度及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免疫治疗是肺癌新兴治疗方法,其疗效受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影响。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免疫微环境的主要免疫抑制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探索克服MDSCs的免疫抑制,从而增强抗肿瘤治疗疗效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靶向MDSCs以及与ICI联合治疗的进展,并总结了MDSCs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0引言PCDGF属于GRN基因家族,又称颗粒素-上皮素前体(granulin-epithelin precurs or,GEP orprogranulin),颗粒蛋白(acrogranin)。它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结合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更值得注意的是当部分肿瘤细胞在缺乏IGFR时,如果存在PCDGF、缺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了肿瘤干细胞的形成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迁移和转移,不仅增强了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还可使细胞获得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促进肿瘤干细胞的产生.因此,研究EMT与常见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有效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亦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MC)是起源于骨髓,定居于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可以通过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在肥大细胞上的受体c-kit来介导对MC的募集.MC在肿瘤部位的数量和分布与肿瘤的生长、血管新生密切相关.MC可以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介导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PCDGF属于GRN基因家族,又称颗粒素-上皮素前体( granulin-epithelin precursor,GEP or progranulin),颗粒蛋白(acrogranin).它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结合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更值得注意的是当部分肿瘤细胞在缺乏IGFR时,如果存在PCDGF、缺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其他生长因子时肿瘤细胞的生长不受影响,而在缺乏PCDGF时即使IGFR不缺乏,肿瘤细胞亦不能生长[1].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直径介于30~150 nm之间的双层结构的微小囊泡,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内含丰富的蛋白质、mRNA和microRNA,参与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号转导。外泌体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调节骨髓微环境、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抑制骨髓造血等多方面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白血病的耐药;同时可作为白血病药物治疗的作用靶点等。本文就外泌体的组成、形成和近年来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间质中的肥大细胞对肿瘤生长和宿主预后有何影响,学者们的意见分歧颇大。本研究试图通过一组食管癌病例的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了解癌间质肥大细胞反应与肿瘤分级、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等关系,为探讨机体抗肿瘤反应提供组织学参考指标。材料与方法 100例食管癌病例是从1976~1985年间经病理诊断的708例食管癌中随机选取的;21例对照观察病例选自尸解或非癌性食管组织;12例电镜观察标本均为新鲜组织,癌肿、癌旁1cm及5cm处各取1块  相似文献   

18.
刘殊  王士勇  张璐  何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582-158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坏死程度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HE染色的结肠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评估肿瘤坏死程度,分析肿瘤坏死程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坏死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7)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37),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深度、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坏死面积小于整个肿瘤面积10%的患者较大于和等于10%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坏死程度是结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HR=2.162,95%CI=1.032~4.531,P=0.041)。结论:肿瘤坏死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展,是结肠癌病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6例癌瘤患者周围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癌瘤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两者间有相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oproteinase2,MMP-2)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55例良恶性乳腺肿瘤组织的肥大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MMP-2以及类胰蛋白酶(tryptase)的表达.[结果]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的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癌细胞.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MMP-2的阳性率达86.7%,明显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黏液腺癌和髓样癌(20.0%)以及乳腺的良性肿瘤(13.3%).局部有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乳腺肿瘤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以及tryptase的表达量与MMP-2相似,但是与MMP-2的表达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MMP-2的表达是乳腺癌一个预后指标,而肥大细胞的增多可能是肿瘤纤维间质形成的相伴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