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和I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和I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各模型组肝组织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表达和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肝组织α-SMA和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和纤维化评分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及肝纤维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57小鼠肝组织TGFβ1的产生,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降低I型胶原增生,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CCl4(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n=6)、造模组(n=36),造模6周后,造模组大鼠死亡2只,剩余大鼠分为模型组(n=12)、绞股蓝总皂苷组(n=11)、秋水仙碱组(n=11)。造模第7周开始给药(剂量按公斤体重绞股蓝总皂苷200mg.kg-1.d-1、秋水仙碱0.1mg.kg-1.d-1),给药3周。观察:①大鼠一般情况变化;②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③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④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⑤肝组织MMP-2、MMP-9活性:明胶酶谱实验;⑥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果:较之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脏纤维增生明显,肝组织α-SMA阳性表达及肝组织MMP-2、MMP-9活性和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绞股蓝总皂苷组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Hyp含量和纤维增生程度显著降低、α-SMA阳性表达减轻,MMP-2、MMP-9活性和TIMP-1、TIMP-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绞股蓝总皂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调节胶原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NRP-1、Ⅰ、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NRP-1、α-SMA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逐步增加.在2wk时NRP-1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α-SMA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21;在4wk时与Ⅰ、Ⅲ型胶原和α-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0.530和0.690;在6wk时与Ⅰ、Ⅲ型胶原和?-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613和0.820.结论:NRP-1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Smads锚着蛋白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脏Smads锚着蛋白(SAR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大鼠每kg体重10μl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 d,共4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分别设首次造模后1、3 d、1,2、3、4周末,与造模停止后1、2、4周,共9个时间段为观察组。每组5~8只,另设正常大鼠10只为对照组。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SAR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ARA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随二甲基亚硝胺染毒持续,模型大鼠肝脏胶原增生(Hyp含量)与沉积增加,4周末时达到高峰,可见宽大纤维间隔与假小叶;而后随染毒停止,肝脏胶原沉积与纤维间隔有所减轻。模型组4、5、6、8周肝组织Hyp平均含量(μg/g)分别为193.0±39.2、188.5±39.9.174.4±21.2、163.6±31.5,对照组分别为125.6±19.5,t值在3.43~4.9,P值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SARA主要表达于正常与纤维化肝脏的肝窦周围间质细胞,随肝纤维化发展SAR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随染毒停止与肝纤维化恢复,SARA渐恢复至正常组水平。Western blot发现,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而SARA蛋白表达逐渐减少;肝纤维化恢复过程中,SARA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TGFβ1与α-SMA蛋白表达有所下降。在肝纤维化形成与恢复过程中,SARA蛋白与Hyp含量、TGFβ1与α-SMA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SARA蛋白主要表达于肝脏间质细胞;随大鼠肝纤维化发展,SARA表达减少,SARA蛋白与肝纤维化形成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在肝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5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第6周开始,每周1次取大鼠肝组织,得到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肝脏标本.一部分标本40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4 μm切片,做组织病理学染色(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α-SMA),以确定不同肝纤维化水平.另一部分标本-80℃保存用于提取肝脏RNA,逆转录得到cDNA,设计GABA(B)受体、α-SMA、TGF-β、胶原Ⅰ、胶原Ⅲ的引物,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ABA(B)受体的表达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建模7 wk时,α-SMA、TGF-β、胶原Ⅰ和胶原Ⅲ较6 wk分别增加19.2倍、2.1倍、37.5倍和183.5倍.GABA(B)受体基因表达也明显升高,升高量达到116.2倍.6 wk对照组GABA(B)受体基因表达是模型组的2倍.到12wk初步形成假小叶时,只有α-SMA和胶原Ⅰ增加显著,分别为21.6倍和20.1倍.TGF-β和胶原Ⅲ变化不明显.其他时间点基因表达与6 wk模型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GABA(B)受体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在肝纤维化晚期,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主要以胶原Ⅰ为主,胶原Ⅲ次之.α-SM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其转分化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黄芪汤组分抑制肝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对胆总管作分离,不结扎.胆管结扎术后l周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经灌胃给予黄芪汤组分4周),5周后麻醉下处死大鼠,获取肝组织与血清标本.检测肝功能、肝组织学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角蛋白-7(CK7)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CK7、α-SMA蛋白表达.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或非参数检验中的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adit检验,CK7与α-SMA蛋白表达间关系采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病死率33.3%,腹水出现率90%,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肝细胞显著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肝组织Hyp含量、CK7及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值均<0.01),并有大量的CK7及α-SMA共定位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病死率、腹水出现率及脾脏质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肝细胞减少及胆管上皮细胞与纤维增生程度轻,CK7与α-SMA共定位阳性细胞显著减少.药物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Hyp含量分别为(1026.8±132.47)μg/g和(887.4±95.56)μg/g,CK7表达量分别为0.812±0.298和0.318±0.143,α-SM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7±0.277和0.341±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D值均<0.01).结论 黄芪汤组分可有效抑制胆管结扎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胆管上皮细胞向α-SMA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β亚单位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相关性。 方法 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C 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PDGF受体β亚单位、α~平滑肌抗体(α-SMA)、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将免疫组化结果行图像扫描半定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相关性。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DGF受体β亚单位、α—SMA表达逐渐增加,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也逐步增加。在2周时PDGF受体β亚单位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α-SMA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 2(P<0.05);在4周时其与Ⅰ、Ⅲ型胶原和α—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60和0.69(P<0.05);在6周时其与Ⅰ、Ⅲ型胶原和α-S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7和0.81(P<0.05)。 结论 PDGF受体β亚单位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DGF受体β亚单位的表达可望能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发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模型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单细胞悬液α-SMA的相对含量.结果 博莱霉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种因子表达呈正相关.同时,博莱霉素模型组各时间段两种因子测定结果 均结果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 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α-SMA表达增高,预示肌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导致Ⅰ型胶原堆积,从而引起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肖潇 《肝脏》2019,24(1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抑制肝纤维化病理进程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模型对照组(32只,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雷帕霉素干预组(32只,于四氯化碳诱导后第6周按2 mg/kg体质量行雷帕霉素灌胃处理,持续2周,于第8周与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起处死)。分析三组肝脏组织α-SMA染色、HE染色结果,对比三组上皮标志物E-cadeherin、connexin43表达及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并分析三组上皮间质转化通路重要蛋白p-smad2、p-smad3、smad2/3、smad4表达,探讨雷帕霉素抑制肝纤维化进程中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机制。结果经HE染色发现雷帕霉素干预组肝纤维化显著减轻,经免疫组化α-SMA验证。模型对照组肝脏中肝细胞内Ⅰ型胶原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上皮标志物E-cadeherin、connexin4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上皮间质转化通路重要蛋白p-smad2、p-smad3、smad2/3、smad4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雷帕霉素干预组肝脏内肝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及Vimentin、α-SM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肝细胞E-cadeherin、connexin43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smad2、p-smad3、smad2/3、smad4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上皮间质转化通路重要蛋白p-smad2、p-smad3、smad2/3、smad4表达,抑制纤维化过程中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慧  庞晓  王硕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11):1097-1103
目的观察苯肾上腺素对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KM)小鼠42只,体重24~30 g,其中2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建立压力超负荷诱导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的动物模型,8周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AAC组、苯肾上腺素(PE)组(AAC+PE组)、哌唑嗪(Praz)组(AAC+Praz组)和普萘洛尔(Prop)组(AAC+Prop组),每组7只,其中AAC+PE组给予PE 0.65 mg/(kg·d)腹腔注射,AAC+Praz组予Praz 5 mg/(kg·d)灌胃,AAC+Prop组给予Prop 10 mg/(kg·d)灌胃,AAC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另设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7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二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游离壁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胶原容积分数(CVF)、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胶原,Western blot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ACC术后12周小鼠心脏均发生明显纤维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VF、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Ⅰ、Ⅲ型胶原表达增多(P0.01),α-SMA、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表达增加(P0.01),假手术组CVF、Hyp含量以及α-SMA、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不明显。与AAC组比较,AAC+PE组和AAC+Prop组左心室CVF、Hyp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α-SMA、TGF-β1、p-Smad2和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AAC+Praz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AAC+PE组与AAC+Prop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肾上腺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压力超负荷介导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化,其作用与普萘洛尔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β1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又分为2d、1、2、3、4、5、6周共7个动态观察点。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其余大鼠灌以等量生理盐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α5β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早期以FN升高明显,而后以α5β1及α-SMA增加较为显著,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预防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减轻,肝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脏整合素α5β1表达逐渐增加,肝损伤早期FN显著上升,并可通过α5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N与整合素α5β1表达,该作用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高脂饮食和/或酒精诱发Wistar大鼠慢性脂肪肝模型,观察造模3个月和6个月时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造模6个月时肝内三酰甘油(TG)和丙二醛(MDA)含量与羟脯氮酸(Hyp)含量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低脂饮食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TG显著增高,但Hyp和MDA含量以及α-SMA阳性细胞数基本正常,低脂饮食酒精组TG、Hyp、MDA和α-SM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高脂饮食酒精组以上改变更加明显,各指标与其它三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各组TG含量与α-SMA阳性细胞数均不相关,TG与Hyp仅在低脂饮食酒精组呈正相关,而MDA与Hyp和α-SMA阳性细胞数间在低脂饮食酒精组和高脂饮食酒精组均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肝内脂质本身与贮脂细胞激活和肝纤维化形成并无直接关系,但肝内脂质可通过增强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β-雌二醇纳米化前、后对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脏纤维化的疗效及雌二醇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纳米粒组和空白纳米粒组,每组10只,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次,2次/周).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纳米粒组和空白纳米粒组在第9周给予腹腔注射相应的干预药物,每周2次;在12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RT-PCR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脏组织的Ⅰ、Ⅲ型胶原、TGF-β1、CTGF和TIMP-1 mRNA的表达在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和雌二醇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MMP-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雌二醇治疗组和雌二醇纳米粒组的T-AOC、NO、NOS、GSH活性均有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雌二醇治疗组和雌二醇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雌二醇通过抗氧化、降低Ⅰ、Ⅲ型胶原产生,抑制与肝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CTGF的表达,促进MMP-1表达但抑制TIMP-1的表达等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纳米化β-雌二醇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比无纳米化β-雌二醇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激酶(RSK)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的方法构建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荧光双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检测RS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及Ⅰ型胶原。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RSK与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在纤维化肝组织中,RSK的定位与α-SMA完全一致,Ⅰ型胶原伴随RSK周围分布。RSK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之间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中,RSK定位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内,并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RSK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最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 cells,BECs)增生在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BDL的方法制作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模型,5周后杀鼠取材,观察内容包括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lL)、总胆汁酸(TB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测Ⅰ型胶原(Col Ⅰ)、Ⅳ型胶原(Col Ⅳ)、层粘蛋白(LN)、纤连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组织片激光显微切割(LCM)获取BE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ECs表达Procollagen α1(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结果 1、胆管结扎模型大鼠血清TBiL和TBA含量均值分别为假手术组大鼠的22倍和3倍(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是假手术组的4倍(P<0.01);2、模型组大鼠BECs增生非常显著,肝实质细胞比例显著减少;3、模型组大鼠在增生胆管周围的LM表达显著增加;FN不但在肝窦内有阳性染色,还强烈地表达于增生的胆管周围;肝窦壁的Col Ⅰ阳性染色增强,增殖的BECs周围未见明显阳性染色;肝窦壁ColⅣ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但强烈表达于增殖的BECs周围的基底膜上;α-SMA阳性染色见于汇管区周围的肌成纤维细胞上,且这些肌成纤维细胞常常围绕在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周围.4、模型组大鼠BECs的Procol α1(Ⅳ)、PDGF-B、TGF-β1及CTGF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为P<0.001).结论 BECs增生是BDL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和中心病理环节,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及其细胞生物学病理变化应是抗胆汁性肝纤维化治疗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下瘀血汤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SMA及GDN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1),均分布在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α-SMA与GDNF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小鼠肝组织GDNF表达比较低,CCl4造模6周肝纤维化形成,GDNF表达上调10倍左右,下瘀血汤显著抑制模型小鼠GDNF蛋白表达(P值均<0.01);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显著上调,下瘀血汤处理后α-SMA与Col1显著下降(P值均<0.01)。体外结果显示,GDNF可诱导HSC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α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下瘀血汤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形成中GDNF表达显著上调,GDNF可诱导HSC活化,下瘀血汤可抑制GDNF从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 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_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_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_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