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诗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67-186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而hs-CRP较之传统的CRP影响因素少,在体内较为稳定,准确度较高,更适宜作为非特异炎症的指标。本文调查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RP水平,探讨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serum fibrinogen level,FIB)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冠心病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6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106例,单支病变组49例,双支病变组32例和三支病变组9例,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FIB采用散色比浊法,并寻找hs—CRP、FIB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多支病变组hs—CRP和FI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中hs—CRP和FIB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冠心病的病变类型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比值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检测空腹静脉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并计算脂联素/C-反应蛋白比值,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C-反应蛋白比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收集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间无差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AP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脂联素/C-反应蛋白比值随冠心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而减低(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脂联素/C-反应蛋白比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最大,r=-0.978。结论:血浆脂联素/C-反应蛋白比值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成功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缬沙坦组(38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缬沙坦组术后6个月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g(P<0.05).结论 缬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CRP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介入术后炎症反应预防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贺涛  刘明江  李刚 《中国药业》2006,15(14):46-4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48h内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3次/d治疗。测定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周、入院后8周的CRP水平变化。结果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水平,这种变化在治疗4周后即可显现,在治疗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判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碧桦 《贵州医药》2003,27(4):326-327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是一组重要的冠心病事件,主要由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所致,血管内皮炎症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血清含量可间接代表机体炎症细胞启动的程度。我们通过测定一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含量的变化,探讨CRP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a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26例,年龄34—77(平均59.27±9.65)岁,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病人为对照组32例,年龄36~75(平均57.21±8.94)岁。采空腹静脉血9ml,或急诊冠脉造影术前采静脉血9ml均分3份。分别测得HCY、IL-6、Hs~CR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之间HCY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Hs—CRP明显高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0.01)。结论:炎性因子参与急性血栓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慢性过程参与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正毅  徐崇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99-3300
炎症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生产和分泌的,在急性、慢性炎症疾病过程中,体内出现和升高的一组金属蛋白,心肌缺血导致体内炎症反应蛋白(C-reacfive protein)、白介素、淀粉蛋白(Amyloid)、肿瘤坏死因子(TNK)等变化。检测患者血中CRP水平对急性冠脉事件预后的判断更有实际临床价值。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心绞痛病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来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CRP浓度与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心绞痛性质,指导及正确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CRP、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后评价。方法:将132例冠心病患者分成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SA组3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相匹配的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30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肌钙蛋白I(cTnI)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定性测定。结果:ACS组与对照组的CRP含量及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CRP和cTnI的高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崭切相关,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期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期的心功能Ⅰ-Ⅳ级患者各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6、CRP水平,并与2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另外,将血清IL-6、CRP水平与心脏指数作相关分析。结果心功能Ⅰ~Ⅳ级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期患者血清IL-6、CPR水平与心脏指数呈负正相关(r值为-0.741,P〈0.01)。结论血清IL-6、CPR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心脏功能下降程度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罗森华 《北方药学》2015,(2):109-1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实施16个月后,通过检测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ET(内皮素)水平改变情况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sCD40L(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hs-CRP(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价粥样斑块稳定性。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评定指标CRP、FIB、ET及斑块稳定性评价指标sCD40L、MMP-9、hs-CRP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6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伴发热患者根据发热原因分为细菌感染组( a组)36例和非细菌感染发热组( b组:包括病毒感染发热、心肌坏死吸收热和不明原因发热)33例,检测比较2组发热后24 h体温、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CT)水平。结果 a组hs-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指标,且可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90例正常对照组和105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PAPP-A、CRP的浓度,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10mg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浓度,观察不同剂量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患者PAPP-A及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可显著降低PAPP-A及CRP浓度,与阿托伐他汀10mg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APP-A和CRP血浆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PAPP-A和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这种机制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清铜蓝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方法抽血测定27例稳定性冠心病和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和及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P0.05),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铜蓝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在冠心病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作为早期敏感指标;铜蓝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在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也可作为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预测和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40位同期来院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回顾性分析首次检查CRP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亚组中血浆hs-CRP水平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亚组>UAP亚组>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血中hs-CPR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对38例临床确诊ACS住院患者的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CS患者组血清hs—CRP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变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对照组80例行冠脉造影术。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清CRP浓度。结果观察组CRP浓度术前比术后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术后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浓度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损伤血管内膜,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可作为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孙枫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681-68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冠脉造影者通过测定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糖(Glu)水平,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再分为两个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即ACS组)和慢性缺血综合征组(含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即CIS组)。结果: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ACS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IS组(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和冠心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