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艾滋病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艾滋病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采用4%碳酸氢钠液和0.2%碘伏行口腔护理,同时采取消毒隔离、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21例口腔溃疡痊愈,7例口腔溃疡面积缩小,2例口腔疼痛减轻。结论口腔疾病能加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0.5%碘伏与75%酒精消毒皮肤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霉素自问世以来以其高效、无毒、廉价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是儿科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做青霉素皮试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常用75%酒精消毒液消毒皮肤,可致皮试假阳性[1]。我们选用05%碘伏与75%酒精作青霉素皮试的消毒液,对照观察其对皮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碘伏联合贝复济预防急诊腹部污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急诊腹部切口污染手术患者76例,根据切口消毒剂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2%碘酊与75%酒精消毒;观察组给予0.25%碘伏联合贝复济消毒。观察2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腹部污染手术切口使用碘伏联合贝复济消毒,能提高切口愈合率并降低感染率,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4.
输血感染的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输血是救治伤员的关键步骤,在输血过程中反复穿刺血袋和0.9%氯化钠注射液瓶塞,可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目前的一次性输血器是排气针单独置放,如果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必须将排气针和输血管针同时拔出,再插进另一瓶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用输液器的头皮针胶管作耳环孔成形术觎例,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材料1.116号注射针头1只,针外径0.14cm,作耳垂穿刺用。1.2一次性头皮针胶管1根,截成长5.0cm,外径0.16cm两段,胶管的一端剪成20的斜面,作耳环孔支架材料。1.3胶管连接器2只,用克氏针或铁丝截成,长0.4cm,直径0.14cm,用于胶管两端对接。2方法这种小型美容手术在手术室或清洁卫生的美容室内进行。顾客仰卧,术者戴无菌手套,耳区用0.5%碘伏消毒,用中央开洞的双层纱布作无菌洞巾。标记耳环孔位置后,注射器装4号针头从耳环孔标记点向…  相似文献   

6.
俞玉春 《护理学杂志》2000,15(3):149-150
为研究拔除导尿管前会阴用碘伏消毒在预防妇科手术病人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 ,将 78例留置导尿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8例 ) ,于拔管前用 1%碘伏消毒会阴 ;对照组 (40例 ) ,拔管前未作消毒。结果 :观察组 1例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 ,感染率为 2 .6 % ;对照组 11例发生泌尿道感染 ,感染率 2 7.5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妇科手术病人于拔除留置导尿管前用 1%碘伏行会阴消毒 ,可预防泌尿道感染 ,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并碘伏涂搽治疗肛门成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肛门成形术后24h用中药煎刑坐浴并碘伏涂搽伤口;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TDP灯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煎荆坐浴并碘伏涂搽具有止痛、收敛、消肿、抗感染之效,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清洁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妇科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时照组(12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0.5%碘伏清洁脐部,对照组采用松节油清洁脐部后.再用75%乙醇去除松节油。结果 两组脐部清洁效果均较好,术后均未出现脐部切口感染;观察组脐部皮肤红肿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结论 0.5%碘伏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皮肤清洁时皮肤刺激性小.安全、有效,可预防创口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9.
泡沫型皮肤消毒剂用于外固定器针道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最适宜的外固定术后针道消毒剂及其消毒方法.方法 将90例应用外固定矫形患儿分为A组(32例)、B组(28例)和C组(30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泡沫型皮肤消毒剂、0.5%碘伏、75%乙醇进行针道消毒护理,并在不同时段进行细菌培养及消毒效果比较.结果 A组、B组与C组不同时间段细菌培养结果和针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 泡沫型皮肤消毒剂消毒效果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共3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在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的时期、部位、病原体种类及总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104例患者共发生119次感染(2次感染者11例,3次感染者2例),感染发生率为27.4%,感染例次数为31.3%。63例次(52.9%)感染发生在诱导期,发生时间为(2.5±0.9)个月,56例次(47.1%)发生于维持期,发生时间(19.7±9.8)个月。感染发生部位以皮肤软组织(44.5%)、肺(22.7%)及泌尿系统(20.1%)为主。诱导期感染以皮肤软组织感染率最高,其次分别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维持期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最高,其次分别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率和肺部感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51、4.762、15.010,P〈0.05)。感染中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真菌感染。诱导期病毒及细菌感染比例较高,而维持期细菌感染比例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968、10.776、4.175,P〈0.05)。结论LN患者在诱导治疗的前3个月为感染高发期,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种类在诱导治疗期与维持治疗期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或甲硝唑三种冲洗液冲洗Ⅱ~Ⅲ类手术切口对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Ⅱ-Ⅲ类手术术中用不同液体冲洗切口术后是否切口感染、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其中生理盐水冲洗组45例,碘伏冲洗组30例,甲硝唑冲洗组37例。结果碘伏、甲硝唑冲洗组在术后切口感染、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组(P〈0.05),但碘伏冲洗组和甲硝唑冲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上,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碘伏、甲硝唑反复冲洗Ⅱ~Ⅲ类手术的切口是预防切121感染、缩短术后住院天数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软组织扩张术患者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数量及种类,为临床上防治扩张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采集33例扩张术患者的51枚扩张囊内、外的液体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Y0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92%(2枚)、17.65%(9枚),囊外阳性率显著高于囊内(P〈0.05),囊内、外细菌的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均敏感。33例患者(51枚)中,有10例患者(10枚)检出细菌,仅有1例患者(1枚)出现临床感染症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注水导致感染的几率很低,而感染后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13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采用臭氧水消毒会阴切口,对照组68例采用活力碘消毒。观察两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并取其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95.5%、3.0%、1.5%,对照组分别为91.2%、7.3%;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用于妇产科会阴皮肤消毒预防切口感染与活力碘具有相同效果,且臭氧水能直接喷射切口创面,具有使术野清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血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碘伏对胸、腹部手术野皮肤消毒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37.0±1.0)℃的加温碘伏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对照组采用(25.0±1.0)℃室温碘伏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观察两组血压、皮肤冷感觉、胃肠道反应及心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增高、皮肤冷感觉、胃肠道反应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37℃加温碘伏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可减轻或消除冷刺激致患者发生寒颤、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及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孙波  李正莲 《护理学杂志》2005,20(12):56-57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防治医院感染.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9例(36.79%),病死率为33.33%(13/39);未发生医院感染者病死率7.14%(3/4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是导致病情加重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强饮食护理和消毒隔离,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米银消毒凝胶作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外用抗菌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使用深静脉置管的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深静脉置管处不使用药物;莫匹罗星组21例,深静脉置管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纳米银消毒凝胶组(纳米银组)21例,深静脉置管处使用纳米银消毒凝胶。比较3组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及导管内细菌培养阳性率,并观察纳米银组治疗开始时及观察终点肝功能的变化。结果(1)本组62例,16例穿刺部位或导管内细菌感染,感染率为25.8%,其中置管6周后感染12例(占75%);(2)3组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O%、14.3%和9.5%,莫匹罗星组与纳米银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匹罗星组与纳米银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导管内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4.8%和4.8N,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纳米银组开始时及观察终点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米银消毒凝胶可有效降低透析用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是透析用深静脉置管外用抗菌剂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菌的种类,比较感染和非感染组死亡率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3%,感染者死亡率为28.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2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APACHE Ⅱ评分≥15、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年龄≥60岁和手术治疗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其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应用碘伏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69例。透明敷料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无茵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碘伏敷料组则采用10%碘伏棉质敷料覆盖后再加用无茵透明薄膜覆盖。结果两组导管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透明敷料组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碘伏敷料组(均P〈0.05)。结论应用碘伏敷料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现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ICU中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10年中,严重感染发生率增加了91.3%,并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近年,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探索规范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机械通气(MV)患者医院感染及其控制情况,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院内感染标准和自制调查表对6所基层医院的26个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状况和410例住院行MV治疗的患者,及2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达72.68%(298/410)。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71.95%),其次为口腔、皮肤感染(48.05%)、泌尿系感染(26.50%)及消化系感染(11.22%)。影响院内感染控制的因素有院内感染教育问题、院内感染预防措施落实问题、消毒问题、环境问题、用药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感染评估问题等。结论 基层医院MV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医院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解决消毒、环境和用药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