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梯度压力治疗仪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将100例Ⅱ~Ⅲ期乳腺癌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按照临床康复路径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配合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护理。观察2组患肢周长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梯度压力治疗仪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肢肌肉的疲劳,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每组60例。即常规组(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按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加压组(在按摩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肢水肿的护理效果。结果3~12个月加压组明显降低了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并提高了上肢功能康复的程度,且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和\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发生率下降,上肢功能康复提高。结论采用手法按摩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盈  强万敏  唐磊  陈雪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50-145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仿根治术且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匹配后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用空气波压力泵,B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微波理疗,C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运动疗法。比较三种方法干预后的效果。结果C组干预方法对于减少患肢上臂周径、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上臂水肿程度、缓解肩关节疼痛度及对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面优于A、B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泵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更加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局部清洁、抬高患肢、肢体锻炼、佩戴弹力袖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肿胀程度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上肢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干预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症状,减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在预防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病人,依据所接受不同预防治疗手段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预防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预防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预防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患肢淋巴水肿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s 24.0%,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vs 72.0%,P0.05)。[结论]应用肢体气压治疗仪可预防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7.
翁敬波 《妇幼护理》2023,3(21):5073-507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乳腺癌 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水肿程度、康复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结果 试验组水肿改善情况优 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肢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 验组 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肢水肿程度,缩 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淋巴水肿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60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40±4.43)mm,肘部减少(9.70±3.53)mm,肩部减少(11.30±6.18)mm。结论淋巴水肿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方法 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常规传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2 w后上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4.7±0.6)cm、(3.9±0.4)cm,前臂周径差值两组分别为(2.0±0.7)cm、(1.1±0.4)cm,两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5±1.4)d、(12.6±2.8)d(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配合传统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安全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巴氏指数评分法测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空气波压力辅助治疗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有效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肢淋巴水肿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48 例)和对照组( 46 例),干预组给予微波理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泵和系统康复运动的复合理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空气波压力泵和系统康复运动的复合理疗方法,分别在干预前 1d 、干预后 2、 4 、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肢周径、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肢周径的组间效应和肩关节外展程度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生活质量的 5 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的组间效应及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情感状况维度得分的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P<0.05 )。 结论 微波复合理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更加有效,适合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吴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32-2833
目的探讨肢体压力泵用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常规以肢体功能锻炼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肢体压力泵治疗仪,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依存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肢体压力泵治疗仪用于乳腺癌术后预防和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可提高患者肢体治疗依从性和控制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数控气压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患侧上肢数控加压护理.测量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肘窝上10 cm测上肢周径,术后第15天比较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术后第15天,对照组患者上肢发生水肿患者共有16例,占53.3%.其中11例(36.7%)为轻度水肿,3例(10%)为中度水肿,2例(6.7%)为重度水肿.实验组患者上肢发生水肿患者共有4例,占13.3%.其中4例均为轻度水肿,无中度水肿或重度水肿发生.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P〈0.01).结论 通过数控气压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程度并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向心性按摩+八段锦锻炼),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结束1个月末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伴有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放疗期间采用向心性按摩加八段锦锻炼,配合积极有效常规护理能有效预防水肿进一步发展,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动静脉足泵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36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40 min/次,2次/d进行干预。同时观察患肢皮肤的完整性、皮肤颜色、温度、手背动脉搏动、手心压力感觉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26±3.58)mm,肘部减少(9.67±3.54)mm,肩部减少(10.58±5.52)mm。结论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肢肿胀和血栓复发的影响,选择2004-09/2005-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复发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显示经28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血栓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和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穴位敷贴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的周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的周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