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失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退休、睡眠环境、经济压力等,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4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本)、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对就诊于该院失眠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结果失眠的围绝经期妇女焦虑者占69.3%,抑郁者占33.3%,抑郁者均有焦虑症状,焦虑、抑郁、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更年期症状、生活压力对情绪有一定影响。更年期的多种常见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失眠妇女的心理状态差,情绪障碍对睡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家庭关怀度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家庭关怀度、焦虑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以长春市469名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PSQI总分(6.58±2.34)分,存在睡眠障碍者占37.31%;围绝经期女性家庭关怀度总分(6.75±1.99)分,处于中度障碍水平,严重障碍者占8.53%;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总分为(31.64±4.14)分,抑郁总分为(35.49±4.12)分,两者与国内常模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女性PSQI各维度及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5);围绝经期女性PSQI总分与家庭关怀度总分呈负相关(P0.05),即家庭功能良好者,睡眠质量高。结论长春市围绝经期女性总体睡眠质量一般,家庭关怀度处于中度障碍水平,存在明显焦虑及抑郁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可通过合理运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培养睡眠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家庭成员多给予围绝经期女性关心和照护,提高家庭关怀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消除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及抑郁,促进围绝经期女性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状态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方案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2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受试者进行调查,所有受试者均由同1名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及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进行诊断,明确其是否为睡眠障碍、抑郁发作。按照其是否为抑郁发作分为抑郁组(109例)和非抑郁组(149例)。分析不同临床特性受试者PSQI指数、HAMD评分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分析排除受试者除睡眠习惯因素对抑郁的混杂影响因素,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对抑郁的影响。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抑郁预防和干预对策。结果 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67.89%)高于非抑郁组(2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心理性失眠(10.09%)、精神障碍导致失眠发生率(43.12%)高于非抑郁组(4.70%、2.01%),躯体疾病导致发生率(3.67%)低于非抑郁组(1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4、135.716及51.571,均P<0.05)。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年龄、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围绝经期阶段、性格特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分、子女职业状况、合并疾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独居、职业状态、生育史、PSQI指数、HAMD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与非抑郁组围绝经期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倾向性分析控制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之外的影响因素后,PSQI指数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t=5.947,P<0.05)。结论 围绝经期抑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预防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应重视对其睡眠健康采取措施提升睡眠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围绝经期抑郁与家庭亲密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378例围绝经期女性为调查对象。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亲密度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影响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PHQ-9得分与FACESⅡ-CV亲密度量表得分、GWB得分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为33.86%(128/378)。不同文化水平、月经情况、改良Kupperman指数、工作状态、婚姻状态的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组与正常组调查对象的FACESⅡ-CV亲密度量表得分、GWB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改良Kupperman指数、FACESⅡ-CV亲密度量表得分、GWB得分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情绪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156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其抑郁焦虑水平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结果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围绝经期妇女的SDS、SAS和Kupperman评分明显小于不常运动的妇女(P0.05)。结论体育运动能明显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焦虑情绪和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探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COP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世卫组织生活质量量表100(WHOQOL100)进行调查测评,分析调查数据,探讨提升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对策。结果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GSES得分(16.02±1.53)分,WHOQOL100总得分(64.74±10.38)分;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是否围绝经期综合征(PMS)、COPD病程、合并疾病、圣·乔治呼吸问卷量表(SGRQ)、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社会支持度评分(SSRS)患者的G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饮食行为、运动情况、是否PMS、SGRQ、围绝经期阶段、HAMA、HAMD、SSRS患者的WHOQOL1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女性COPD患者GSES评分与WHOQOL100具有高度正相关(r=0.672,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PMS、SGRQ、HAMA、HAMD、SSRS围绝经期COPD患者WHOQOL1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控制后,GSES评分是围绝经期COPD患者WHOQOL100的有益因素,可对患者WHOQOL100总变异的31.57%做出解释。结论围绝经期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普遍偏低,二者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011年4—9月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3.3%,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8.2%、26.2%,而焦虑、抑郁均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障碍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妇女围绝经期心理问题、临床症状及保健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97例,给予综合保健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前为对照组,干预1年后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心理问题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40±2.50)分、SAS评分(41.65±5.20)分以及心悸(24.74%)、潮热(31.96%)、易怒(27.84%)、腰背疼痛(23.71%)、失眠发生率(25.77%)较对照组HAMD评分(16.50±3.50)分、SAS评分(64.23±5.50)分以及心悸(54.64%)、潮热(78.35%)、易怒(55.67%)、腰背疼痛(61.86%)、失眠发生率(54.6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普遍存在易怒、失眠等临床症状,并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为此给予综合保健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其不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3个市共876名围绝经期教职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K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老年人抑郁调查量表(GDS-15)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围绝经期教职人员平均年龄(45.75±4.77)岁,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为60.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史、月经状态、怀孕次数、流产史、每天牛奶饮用情况、豆制品食用情况、慢性病患病、焦虑状况、抑郁状况与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月经状态、流产史、每天牛奶饮用情况、豆制品食用情况、慢性病患病、焦虑状况及抑郁状况(P0.05)。结论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接诊的62例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18.51±0.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9.88±1.07)分,且SAS、SDS评分[(69.52±2.06)分、(59.15±1.54分)]高于对照组[(51.36±1.86)分、(41.3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一周透析次数及脑卒中病史均可能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家庭收入、肾小球肾炎及一周透析次数与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及脑卒中病史均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及脑卒中病史均可能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雌激素和Kegel训练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疗效及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围绝经期FSD患者80例,随机数据表法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内局部应用雌激素联合Kegel训练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盆底肌力分级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FSF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SFI评分(31.18±2.31分)及盆底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23.34±5.08分),SAS评分(44.06±3.35分)和SDS评分(45.81±5.22分)均低于对照组(53.54±2.39分、57.10±3.61分)(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FSD患者局部应用雌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法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功能和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1年4-10月在我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283名患者,随机分为集体护理干预组14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140名.实验组在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集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更年期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AS)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及社会支持量表的测量.结果 集体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更年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SCL-90量表总评分,实验组(114.76+3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1.14±36.43)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4.0078,P<0.01).两组40~54岁研究对象SAS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5岁以上研究对象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示,干预后实验组(37.11±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5+6.1)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3.3038,P<0.01).结论 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功能恢复、疏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围绝经期妇女对生活的期望和提高自尊感受,从而使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在编员工600例为研究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探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SAS),及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67%,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07%、10.37%。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精神病家族史、性欲、运动情况、患病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性欲、运动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性格、经济、社会、家庭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及健康宣传工作,防止其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13年12月-2015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256名围绝经期女性的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但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并与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抑郁水平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提供切实可行的物质或精神等社会支持,健全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牛进 《中国妇幼保健》2023,(18):3537-3540
目的了解宝鸡市围绝经期女性患病情况,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参加社区妇科普查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随机抽取4个街道纳入符合条件的600例女性。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等一般情况,以及失眠、心悸、头晕、关节疼痛、疲乏等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Kupperman改良评分量表(K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回收有效率为97.83%。本次调查显示,平均年龄(50.28±3.78)岁,具体分布40~45岁占9.88%、46~50岁占29.81%、51~55岁占34.41%、56~60岁占25.90%;89.95%的女性已婚配偶健在,64.39%的女性已退休,55.37%的女性学历为高中、大专;82.96%的女性收入在1000~5000元;44.46%的女性周期缩短或延长,43.95%的女性育有1孩、40.72%的女性育有2孩;46.17%的女性身体状况良好、46.85%的女性身体状况一般。调查中采用KI量表对被调查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评分,超过6分的有454例,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8分,平均得分11.57±6.89分,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为77.34%。应用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对宝鸡市454例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妇女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显示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评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法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并采用SPSS 2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MENQOL量表与KI量表相关性较差(r=0.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QOL量表总分与WHOQOL-BRIEF量表呈负相关(r=-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的自变量中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对因变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负相关,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宝鸡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身体情况等影响其发生及严重程度,可通过实施干预手段来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与随机抽样结合方法,选取1600名35~59岁的女性,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19%;45~54岁组发生率最高(P〈0.05)。不同年龄组抑郁及焦虑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易烦躁、增加腹压时溢尿、失眠、耳鸣为抑郁、焦虑分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抑郁分数的还有生活压力、生活水平、焦虑、外阴瘙痒;影响焦虑分数的还有多疑、尿频、颈椎疼痛。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症。除生理因素外,家庭、社会、经济、个性等均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MHD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予以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MHD治疗的122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命质量量表(MOS SF-36)进行评估。结果122例患者中出现焦虑情绪16例,抑郁情绪29例,且主要集中发生在透析龄3~5年中。焦虑患者MOS SF-36量表各维度(除SF外)评分均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患者MOS SF-36量表中RP、VT及MH维度评分与无抑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风险较大,特别是透析龄较大的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7年7月在金寨县农村地区对110名参加普查的45~55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接受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49.8±3.33)岁。110名被调查妇女中无抑郁症状者71名,占64.5%,有抑郁症状者39例,占35.5%,其中轻度抑郁30例,占76.9%,中度抑郁5例,占12.8%,中重度抑郁4例,占10.3%。职业、痛经有无、夫妻感情、子女升学或就业、家庭成员情况、自身情况、住房情况、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等对发生抑郁症状影响较大(P0.05);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综合征均对抑郁有影响;抑郁症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利用度显著低于无症状组,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使围绝经期女性减少负性心理状态;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痛经、子女升学或就业失败、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利用度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现状:26.4%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61.8%的妇女表示如觉抑郁会自我调整,不需专业人士帮助。结论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与更年期症状呈现率较高,与自身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有关,地方医生应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闸北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FDS)发生情况,为延缓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提供性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9月上海闸北区北面区域社区居民中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825例为调查对象,并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问卷评估性功能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表82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7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42%。本组40~65岁女性FSFI得分(16.45±4.33)分,FSD总的发生率为86.7%,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的增长,FSn评分及单项评分逐渐下降(P〈0.05),FSD发生率升高(P〈0.05),以性满意度下降(72.9%)、性交疼痛(70.5%)和性高潮障碍(70.2%)为主。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伴有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以性满意度下降、性交疼痛和性高潮障碍为主。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性生活质量,有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常见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64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围绝经期症状评估。结果调查对象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3. 0%,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9. 5%。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存在年龄阶段差异(P0. 05),但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P0. 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中潮热出汗、眩晕、性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异常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尤其是某些症状突出的妇女,应加强该阶段女性的早期抑郁筛查,从躯体症状改善入手,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