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延长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初次THA患者143例,摄标准骨盆平片,测量患肢和对侧肢体长度,取得患肢的延长值,并对患髋进行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根据下肢长度的差值(LLD),将患者分成四组:等长组(LLD≤5 mm),A组(5 mm20mm),分析各组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等长组39例(27.2%),A组77例(53.8%),B组20例(14.0%),C组7例(4.9%).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长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05).等长组、A组、B组和c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4.9%、88.3%、60.0%和14.2%.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延长是较普遍的现象,患肢延长超过1 cm对髋关节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63-165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另一种更直接、有效的评估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房间隔介入治疗的58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翌日进行了封堵器伸展径及厚度的测量,按照封堵器的选择遵循《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病例分成标准组及非标准组,对封堵器释放后的伸展径及厚度与术前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分析。结果标准组封堵器伸展径与缺损最大径测值相近,且与之高度相关(r=0.986),其相关性较非标准组高;在标准组封堵器型号≤15mm组封堵器厚度明显小于封堵器型号15~30mm组(P0.05)。结论在ASD缺损介入治疗中,匹配的封堵器其伸展径测值与术前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相近,封堵器厚度值与封堵器的型号相关,对于封堵器型号≤15mm者,厚度值一般不超过10mm,封堵器型号15~30mm者,厚度值在10~15mm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64例患者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男35例,女29例;年龄4308岁平均62.4岁。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7例,髋臼发育不良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mrris评分平均53.4分(45—63)。术前临床检查及X线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范围,模板测量结合临床测量来估计术中的截骨量、假体的置入位置和型号,术中用多种方法,反复测试来确定双下肢等长。结果术后刀口均I期愈合。本组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胁s评分为80-92分,平均88.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下肢延长10-20mm,2例分别短缩118mm和2.4mm,余54例双下肢等长,总等长率78.8%。结论THA时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多种方法测试验证,是获得术后双下肢等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单侧置换术前标记健侧两条线为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和经过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用卡尺测量二者之间的距离,根据x线片放大率计算两者的真实长度,术前根据所用假体的品牌及型号计算截骨平面。术中将试模插入股骨干后用卡尺实际测量,指导实际的截骨平面及假体型号,假体安装完毕后测量结果与预测一致后再将假体复位,从而控制假体的长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双下肢长度差控制在3~5mm,7例在5—8m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4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运用上述方法,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IOL Master与传统接触性A超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性及准确性,评价IOL Master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205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接触性A超联合自动验光仪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随机分为两组后,应用Hoffer-Q/SRK-T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所有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自动验光仪联合插片验光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屈光状态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应用IOL Master测量的眼轴长度为(24.14±0.34) mm,其中L<23 mm(43眼)眼轴长度(21.54±0.21) mm,23 mm≤L≤26 mm(128眼)眼轴长度为(24.86±0.56) mm、L>26 mm(34眼)眼轴长度为(25.34±0.78) mm;应用接触性A超测量的眼轴长度为(23.94±0.54) mm,其中L<23 mm (48眼)眼轴长度(21.14±0.01) mm,23 mm≤L≤26 mm(127眼)眼轴长度为(24.86±0.56) mm、L>26 mm(30眼)眼轴长度为(25.04±0.28) mm。L<23 mm及23 mm≤L≤26 mm组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26 mm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IOL Master测量的角膜曲率为(44.24±0.45) D,应用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为(43.93±0.25)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L<23 mm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35±0.27) D,(0.54±0.25)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 mm≤L≤26 mm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25±0.21) D,(0.44±0.24) D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大于26 mm组,测量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85±0.31) D,(1.02±0.52) 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OL 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可靠,尤其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准确性较接触性A超更为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择期孕期宫颈环扎术成功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宫颈功能不全的孕妇,在卧床休息及保胎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1216周行择期宫颈环扎术。结果 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环扎前宫颈长度>15 mm、<20 mm患者成功率86.4%,环扎前长度≤15 mm患者成功率44.4%,成功组术后继发阴道炎比例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妊娠期宫颈环扎术后能使妊娠结局显著改善,宫颈长度及宫颈环扎术后继发阴道炎是影响环扎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宫颈长度≤15 mm及易患阴道炎患者可选择孕前腹腔镜或经阴道子宫峡部环扎术。加强感染监控可能提高宫颈环扎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加盖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发育性髋臼脱位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19-01在佳木斯骨科医院进行就诊的发育性髋脱位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髋臼加盖术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各项参数、双下肢长度差异、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立即对患者采用X线评估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双下肢长度相对差值以及绝对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患者的躯体活动、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等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自理能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针对发育性髋脱位患者临床疗效尚佳,固定效果较优,且能够对改善患者下肢测量指标作用显著,对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120例羊水过少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水过少围产儿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认识 ,我院自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有羊水过少 12 0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 2 74 0例的 4 3%。本文通过对 12 0例羊水过少分析 ,探讨羊水过少的诊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1 资料与方法1 1 B超诊断 产前均行B超测量 ,羊水最大暗区最大径线≤ 30mm ,其中 2 1~ 30mm者 85例 (占 70 % ) ;11~ 2 0mm者2 8例 (占 2 3 3% ) ;0~ 10mm者 7例 (占 5 8% )。1 2 剖宫产术中测羊水量  12 0例中有 6 1例行剖宫产 (占5 0 8% ) ,术中剖宫后以吸引器吸取羊水 ,羊水≤ 10 0ml者39例 (占 6 3 9% ) ,10 0ml <…  相似文献   

9.
朱镜  陈刚  蒋应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30-3532
目的分析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探讨数字化模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传统胶片模板与数字化模板对其术前x射线图像进行测量,比较术前测量所选择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假体尺寸的符合情况.分析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在选择髋关节假体尺寸上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所选择的假体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尺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上,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与传统胶片模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O.05)。结论数字化模板术前测量对选择人工髋关节假体尺寸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胶片模板术前测量。其制作及测量过程简单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82-185
目的评价直接前侧入路(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THA)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7年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训基地)的2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146例采用DAA,15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全部病例均为初次髋关节置换。评估项目包括年龄、男性占比、体重指数(BMI)、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HHS)、臼杯外展角误差值、臼杯前倾角误差值、双下肢长度差异和术后HHS。结果 DAA组与PLA组在年龄[(56.45±11.41)岁比(57.85±14.1)岁,P=0.83]、性别(60.1%比63.3%,P=0.40)、BMI[(22.9±1.39)kg/m~2比(23.37±1.39)kg/m~2,P=0.78]、术前HHS[(31±6.87)分比(29.85±7.18)分,P=0.57]的差异无统计意义。与PLA组相比,DAA组具有更小的臼杯前倾角误差[(2.90±1.37)°比(1.00±0.83)°,P<0.05]、更小的臼杯外展角误差[(3.47±1.94)°比(1.77±1.16)°,P<0.05]、更小的双下肢长度差异[(0.81±0.40)cm比(0.2±0.17)cm,P<0.05]和更高的术后HHS[(92.1±4.86)分比(94.4±3.09)分,P<0.05]。结论 DAA THA术中采用仰卧位能减少骨盆倾斜和旋转,明显提高了髋臼组件安放的准确性、减少双下肢长度差异并增加了术后HHS。  相似文献   

11.
高举 《医药论坛杂志》2012,(3):69-70,7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制作巩膜池的术后早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青光眼80例90眼,常规制作穹窿部为基底结膜辫,然后在巩膜基底层再进行深层巩膜切除作为房水滤池,剖切深度至90%巩膜厚度,最后切除小粱组织,联合外路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辫,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应用巩膜池治疗青光眼80例90眼中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内有30眼眼压6~10mm Hg,45眼眼压11~20mm Hg,15眼>21mm Hg;视力提高83眼(92.2%),术后视力不变6眼(6.7%),术后视力下降1眼(1.1%)。术后2年有82眼眼压在20mm Hg以下。结论巩膜池联合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体温前馈控制的实施方法及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0例行T HR治疗的ONFH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Y组各40例,手术护理中分别开展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低体温前馈控制干预.统计两组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韩小松  向柄彦  邓江 《中国药业》2007,16(17):49-5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THR治疗成人DDH26例30髋,年龄29~55岁,平均46岁。结果随访10~80个月,患髋功能基本正常,行走无疼痛,Harris评分平均82分。结论THR是治疗成人D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4例(33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Merle D'Aubigne评分:15~18分,平均17.2分;髋关节活动范围:屈伸平均50°~125°,外展内旋10°~50°,内外旋20°~45°。术后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未出现异位骨化。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雷智 《河南医药信息》2013,(9):30-31,3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89例(102眼)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Q05者3眼,0.05-0.1者5眼,0.12-0.25者13眼,0.3.0.4者38眼,0.5-0.6者36眼,≥0.8者7眼。脱盲率97.06%,脱残率79.41%。其中矫正视力≥n5者共42眼,眼轴〈30mm者38眼(51.35%),眼轴≥30mm者4眼(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5)。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7眼(6.86%),后囊破裂5眼(4.91%),悬韧带断裂4眼(3.92%),术后角膜水肿15眼(14.71%),葡萄膜反应11眼(10.78%),经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1.96%),手术后复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4例46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8~42个月,平均30.2个月.结果 根据Harris定义的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内固定组优良率87%,全髋置换组94%.全髋置换组总体疗效好于内固定组.结论 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在技术力量和患者经济状况及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更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8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3例(3.6%)。左、右半结肠切除术各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9例,直肠前切除术3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平均246min(150—360min),出血量平均198ml(20~1000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9d(1~6d)。淋巴结切除数平均15个(5—28个),直肠前切除术肿瘤下切缘长度平均4.5em(2—7cm),切缘均阴性。吻合口漏2例(2.4%),右侧输尿管损伤1例(1.2%)。无穿刺孔和切口肿瘤种植。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6~51个月),肿瘤相关死亡10例(11.9%)。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根治切除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桡神经浅支切取后供区功能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前臂防腐标本30侧,测量桡神经浅支分支点与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缘的垂直距离;取6侧新鲜尸体与此水平分别将上述神经作病理切片,观察神经束数目。结果桡神经浅支浅段分支点到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的垂直距离分别为(6.0±1.5)mm及(35.7±2.8)mm。其在此平面附近桡神经浅支内有6~10个神经束;前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3束;正中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9~27束。结论可通过端侧吻合的方式将桡神经浅支远断端与正中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吻合,以重建供区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高碑店市医院收治的12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第7d分别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是否有下肢DVT形成,然后将下肢DVT的发生与否与临床可疑因素进行但因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