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逄晓玲  朱杰  李岭  陈达  周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5):42-43,46
目的探求予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感染性休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年龄因素分层,并随机分作UTI组和对照组,UTI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亚组。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万单位UTI静点和20万单位UTI静注+20万单位UTI静点处置。检测治疗后12h、1d、2d、3d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UTI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大剂量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并且大剂量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当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un)20万U,每天1次,观察临床指标,判断疗效与一般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主张感染性休克治疗可尽早予乌司他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6例脓毒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治疗组(38例),B组为对照组(38例).两组均按照<2004年拯救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治疗,A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20 ml,每8 h静脉注射1次,连续应用1周.结果:A组发生中毒性肠麻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MODS和死亡的比例与B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可以减少脓毒性休克患者胃肠道并发症,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黄洪兵 《河北医学》2014,(9):1502-1506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乌司他丁对照组25例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25例。常规对照组20万U/次乌司他丁静脉推注,2次/d;大剂量治疗组每次100万U静脉推注,1次/h,5次/d,共500万U静脉推注,次日开始进行常规治疗,20万U/次,2次/d。观测两组治疗5d后APACHEII 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及血乳酸( Lac )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用药后1h、4h、12h、1d及3d的尿量、心率(HR)、收缩压(SP);记录患者休克恢复时间、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ICU天数等。结果:①两组治疗5d后,大剂量治疗组APACHEII评分、ALT、AST、Lac各指标值均低于常规对照组。②大剂量治疗组用药后1h、4h、12h、1d、3d的尿量的检测值均高于常规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用药后1h、4h、12h、1d、3d的HR 检测值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用药后1h、4h、12h、1d、3d的SP检测值均低于常规对照组。③大剂量组休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大剂量组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④病死率:常规组死亡17人,病死率68%,大剂量组死亡9人,病死率36%。结论:大剂量乌司他可缩短休克恢复时间及病情稳定所需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的控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按照《2008国际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及严重感染早期集束化处理方案处理,A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每8h 1次,连续应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Bun、Cre、Cys-C、TNF-α、尿NAG、肾功能分级损害及需CRRT治疗比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血肌酐、第3天血Bun、血Cys-C浓度、TNF-α浓度及尿NAG浓度明显下降(P<0.05),发生肾功能损害亦明显减少(P<0.05);第5、7天血尿素氮浓度及需CRRT治疗率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腹部多脏器损伤患者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各20例,治疗组在术前半小时静脉推注20万^u乌司他丁,术后1w每天给予30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每8h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万^u。检测血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用于评价肾功能,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与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血和尿α1-mG及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浆TNF水平逐渐降低,对照组TNF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在积极保护和支持各主要器官功能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剂量UTI有利于保护肾功能;血浆TNF水平升高与MODS的发生及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2例为治疗组,B组4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拯救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A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加生理盐水20 m l静脉注射,每8 h 1次,连续应用1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和肺损伤Murray评分,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和B组比较,A组的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和MODS发生率明显改善(P<0.05),肺损伤Murray评分和病死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肺损伤,保护肺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干预效果。方法将DIC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万U组和40万U组,3组病例分别静注生理盐水、20万U和40万U乌司他丁,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结果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20万U组和40万U组患者的胛或APTT、都获得改善;治疗后第5天,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数均明显改善;3组患者互相比较。20万U组和40万U组患者的四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20万U组和40万U组患者比较,40万U组患者的PT改善更显著,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DIC患者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高剂量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抗休克治疗和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注射,每天4次,连续应用5d;分别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等指标,及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PCT、TNF-a和IL-6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TNF-a、IL-6水平,减少MOD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2955-2958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阿拓莫兰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炎症性损伤和氧化性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乌司他丁20万U/天),高剂量组(乌司他丁40万U/天),联合治疗组(阿拓莫兰1.8g+乌司他丁20万U/天)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因子、氧化损伤指标含量,心脏超声参数水平等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含量低于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低于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血清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氢酶(CAT)含量低于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心输出量(CO)、心排指数(CI)水平高于高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有助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保护,在抑制全身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