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利兰+氟达拉滨(Bu/Flu)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其中1例为MDS转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或复发状态下移植6例,CML加速期患者1例。供者干细胞为G-CSF动员后采集的HLA配型全相合或一个位点不合的同胞(21例)或非血缘(9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1例成人ALL患者接受HLA配型相合的双份脐带血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3-4d,氟达拉滨30mg/(m2·d)×4-6d,同胞不全相合和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2.5mg/(kg·d)×3d。输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7.73(0.36-16.0)×108/kg,CD34+造血干细胞数3.26(0.77-17.6)×106/kg。用环孢素+短疗程甲氨喋呤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TR)分析方法鉴定供者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29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100%完全供者植入,1例非血缘全相合患者未植入于短期内死亡外,其余患者为完全供者型,植入率为96.7%。血缘相关HSCT和非血缘相关HSCT白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8-17)d和13(9-15)d;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7-22)d和14(8-25)d。出现急性GVHD 14例,占46.7%,其中I-II度10例(33.3%),III-IV度者4例(13.3%);6例发生慢性局限性GVHD,发生率为20.0%。随访1-6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总体生存率(OS)为63.3%,无事件生存率(DFS)为51.7%。结论:Bu/Flu预处理方案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并发症轻,有很好耐受性和较好疗效,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利兰﹢氟达拉滨( Bu/Flu)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2例,其中1例为MDS转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6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或复发状态下移植6例,CML加速期患者1例。供者干细胞为G-CSF动员后采集的HLA配型全相合或一个位点不合的同胞(21例)或非血缘(9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1例成人ALL患者接受HLA 配型相合的双份脐带血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3-4d,氟达拉滨30mg/(m2·d)×4-6d,同胞不全相合和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2.5mg/(kg·d)×3d。输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7.73(0.36-16.0)×108/kg,CD34﹢造血干细胞数3.26(0.77-17.6)×106/kg。用环孢素﹢短疗程甲氨喋呤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采用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STR)分析方法鉴定供者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29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100%完全供者植入,1例非血缘全相合患者未植入于短期内死亡外,其余患者为完全供者型,植入率为96.7%。血缘相关HSCT和非血缘相关HSCT白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8-17)d和13(9-15)d;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7-22)d和14(8-25)d。出现急性GVHD 14例,占46.7%,其中I-II度10例(33.3%),III-IV度者4例(13.3%);6例发生慢性局限性GVHD,发生率为20.0%。随访1-6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总体生存率( OS)为63.3%,无事件生存率( DFS)为51.7%。结论:Bu/Flu预处理方案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并发症轻,有很好耐受性和较好疗效,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9岁(8~59岁)。供者于移植前3 d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干细胞动员;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亲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改良Bu/Cy方案;HLA亲缘不全相合者采用改良Bu/Cy+ATG方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Flu+Bu/Cy方案。GVHD预防方案:麦考酚酸酯+环孢素+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 d(12~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12~23 d),且供者CD+34 细胞采集量>2.5×106/kg(受者体质量)或单个核细胞采集量>5.0×108/kg(受者体质量)所移植的患者造血重建较快。12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后未出现严重溶血反应;11例(55 %)发生急性GVHD(aGVHD),包括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6个月(2~14个月),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5个月复发死亡,1例移植后4个月因自行停用环孢素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GVHD(cGVHD)、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造血重建与采集物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不是移植的障碍。复发、GVHD、感染是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2 月至2004年12月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3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1 例。供受者HLA 配型同胞全相合6 例,同胞或亲缘不相合8 例,非亲缘全相合1 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Flu 30mg/m2·d,共5d)、马利兰(BU4mg/kg·d,共2~3d)、环磷酰胺(CTX 50mg/kg·d,共2d),其中8 例加用阿糖胞苷(Ara-c 1.0~2.0g/m2·d,共2d),9 例HLA 不全相合及非血缘移植者加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3.0~5.0mg/kg·d,共3d)。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采用骁悉(MMF)+ 环孢素(CsA)+ 短程甲氨喋呤(MTX)方案。利用SPSS11.5 统计软件及Kaplan-Meier 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快速完全的植入,无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46.7% 发生急性GVHD ,85.7% 发生慢性GVHD ;带状疱疹7.1% 。5 年总生存率为53.5% ,其中移植时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CR1)和慢性期患者11例,5 年生存率为72.7% ,复发率9.1% ,移植时处于第二次完全缓解(CR2)、复发、加速期及急变期的患者4 例,2 年生存率为0,复发率7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 3 和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和GVHD 。结论:对于移植时处于CR1 和慢性期患者,采用含Flu并适当减低放化疗剂量的预处理方案是有效的移植预处理方案,毒副作用较少,未增加机会性感染,复发率较低;预处理中加入Flu对GVHD 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血缘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病例进行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二次移植(HSCT2)的可行性。方法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4)患者接受血缘HLA全相合供者骨髓移植后18个月复发,染色体检查提示为受者复发型。给予CY-TBI预处理后输注同一供者外周血HSCT2,同时降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强度。结果 患者HSCT2后获得稳定植入,患者并发急性GVHD(肠道Ⅳ级,皮肤Ⅲ级),完全缓解至+8月。结论 对于血缘造血干细胞供者移植后复发的患者,HSCT2同一供者HSC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HLA单倍型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LA-haploidentical RD-HSCT)和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分析9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接受HLA-haploidentical RD-HSCT,42例接受URD-HSCT.HLA-haploidentical RD-HSCT组中42例患者予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9例予全身照射(TBI) +Flu+Ara-C预处理方案;URD-HSCT组患者中35例接受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7例予TBI+Flu方案.结果 HLA-haploidentical RD-HSCT和URD-HSCT组中性粒细胞数> 0.5×10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5 d(11 ~17d)和16.2 d(12~21 d),血小板计数>20× 10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5 d(16~25 d)和20.3 d(17~28 d),两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23).HLA-haploidentical RD-HSCT组与URD-HSCT组2~4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46.0%(23/50)和51.2 %(21/41),慢性GVHD总发生率分别为46.0%(23/50)和63.4%(26/41),GVHD致死率分别为6.0%(3/50)和17.1%(7/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3、0.529、0.113).两组移植后复发率分别为17.6%(9/51)和11.9%(5/42)(P=0.65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3±7.0)%和(63.1±5.8)%(P=0.3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2±7.7)%和(62.3±9.4)%(P=0.661).结论 采用加强预处理及免疫抑制剂的HLA-haploidentical RD-HSCT治疗白血病,在不增加感染和GVHD发生率的基础上,可取得与URD-HSCT近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处理方案中加伊达比星增强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预处理方案中增加伊达比星的allo-HSCT治疗的27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53岁,平均年龄24.6岁;FAB分型包括M1型1例,M2型10例,M3型1例,M4型1例,M5型11例,M6型3例;移植时复发未缓解18例,复发后取得2次或者3次缓解9例;22例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5例仅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在以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基础上,加用伊达比星(15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重建造血,能较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无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而早期死亡者,未发生心脏毒性事件,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5 d(11~23 d),植入证据示均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33个月),13例发生急性GVHD,11例发生慢性GVHD,因急性GVHD死亡2例,发生严重感染的13例中死亡1例,复发的7例中死亡5例;共死亡8例,其余19例患者生存。全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复发相关死亡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1.1 %(3/27)、18.5 %(5/27)和70.4 %(19/27)。结论 allo-HSCT预处理方案中加入伊达比星的增强方案安全可行,患者耐受良好,可降低难治性白血病的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移植后并发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不合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对7例SAA患者进行了8次移植,其中女3例,男4例,中位年龄14.5岁(1.4~29.0岁);从确诊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5.5 ~87.0个月);移植前均接受过1种以上的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CsA)等]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完全依赖输血生存.移植前仅有2例无感染并发症,其余5例均有1个以上感染部位.预处理方案:第1例首次非血缘移植时采用环磷酰胺(CTX)加200 cGy的全身放疗,另有1例非血缘患者及1例半相合患者均采用CTX+ATG的预处理方案,其他5例(次)患者均采用CTX+氟达拉滨(Flu)+ ATG方案.造血干细胞来源:非血缘全合外周血供者2例,HLA8/10相合供者1例,均来自中华骨髓库;HLA半相合供者5例(来自母亲供者3例、父亲及胞兄各1例),均为3/6位点相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自预处理开始即加用CsA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移植后短暂应用甲氨蝶呤(MTX).结果 3例非血缘移植的患者中,1例稳定植入,2例被完全排斥,其中1例在排斥后半个月(+50天)再次由其母亲提供髓血混合干细胞进行移植,稳定植入,已随访11个月余,血象完全恢复正常,嵌合体检查100%供者型造血.半相合移植母供子患者中,1例白细胞和血小板稳定植入,但于+52天死于颅内真菌感染,另有1例+3天死于肺部感染.父供子的患者+11天死于败血症.胞兄供妹的患者到+30天时血象无改进,2次骨髓穿刺检查均无植入倾向,家长选择放弃治疗.GVHD发生情况:植入成功者均有Ⅰ~Ⅱ度皮肤排异,但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无理想供者、免疫抑制治疗失败的SAA患者,采用CTX+Flu+ATG预处理方案行HLA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选择,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allo-HSCT的Ph+ALL成人患者29例。移植前处于CR1 23例;CR2 3例;CR3 1例;未缓解(UR)2例。无关供者相合1例,同胞全相合5例,亲缘单倍体23例。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者1例,TBI/Cy者13例,TBI/Flu者7例,FBA者5例,CBA者3例。21例患者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至MRD阴性后1年。结果:26例获得完全造血重建,另3例患者获得ANC重建,未获得PLT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 13(3~54)个月,死亡10例(34.5%),死于疾病复发者6例,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者4例(感染2例,严重肝脏GVHD 1例,TA-TMA 1例)。复发患者中均有相关高危因素(移植前未缓解及MRD阳性)。总生存率为65.5%。预期2年DFS 60%,预期2年OS 66%。移植后使用TKI维持组及不维持组预期2年DFS分别为78% vs 46%。结论:allo-HSCT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例老年人复发难治性AML,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1~68岁,平均年龄64.6岁,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注射液(商品名: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不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1.5 d及24.2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中位随访18.5个月(5~30个月),共3例发生GVHD,GVHD死亡1例,复发死亡2例,复发时间为11.5个月(5~ 18个月),其余3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0%,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0个月.结论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是复发老年人AML挽救性治疗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蛳HSCT)对未缓解期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4例难治性白血病,其中3例耐药复发,1例继发性白血病,经常规化疗2 个~10 个疗程未能达到缓解。供、受者HLA配型不全相合1例,其余3例完全相合。预处理方案:Bu/Mal1例,Bu/Cy3例(其中2例ALL加用ACNU)。GVHD预防:CsA+短程MTX,2例加用MMF,1例HLA不全相合者加用ATG和MMF。输入的单个核细胞数(8.05~13.65)×108/kg。结果:4例造血细胞均成功植入,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5 d;基因型完全转换成供者型的中位时间为15 d;3例供、受者红细胞血型不合者分别于35 d、38 d、26 d转变成供者血型。4例移植后均获CR,骨髓象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0.5 d。除1例因GVHD死亡外,其余3例迄今均无白血病生存。结论:Allo蛳HSCT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索采用增强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策略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南方医院血液科确诊2例BPDCN,例1患者以皮肤浸润起病,经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CD+4 CD+56 LCA+ TdT+ CD+43 BPDCN侵犯皮下及真皮层,移植前经联合化疗处于完全缓解;例2患者以骨髓浸润起病,先后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经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CD+4 CD+56 CD+123 BDCA-1+ BPDCN,移植前未缓解。接受以全身放疗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增强预处理allo-HSCT,供者均来源于同胞;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单倍体相合移植加用兔抗人类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后2个月开始快速减停免疫抑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或采用预防性DLI防治复发。结果 移植后2例患者均获完全供者植入及完全缓解,其中例1处于持续缓解,+6个月行DLI诱发IV度皮肤及肠道急性GVHD,经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后控制,+243天死于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漫性肺泡出血;例2患者+60天复发,经化疗联合DLI、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未缓解,+101天死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BPDCN以CD+4 CD+56 CD+123 CD+43 TdT+ 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浸润皮肤和(或)骨髓、临床进程呈高度侵袭为典型特征,增强预处理的allo-HSCT联合快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MRD监测指导DLI对早期BPDCN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对于难治复发患者仍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ncer (RCC) and to evaluate efficacy with respect to engraftment and tumor regress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February 1999 and June 2001,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etastatic RCC were screened for enrollment. A fludarabine and cyclophosphamide-based conditioning regimen was used. Patients receive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unmanipulated stem cells from a 6/6 HLA-matched sibling donor. Prophylaxis against graft rejection an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ncluded tacrolimus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RESULTS: A total of 284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CC were seen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Eighty-four patients who had siblings available for HLA typing were actively screened for enrollment, and 15 patients have undergone treatment. Durable donor engraftment was achieved in one of the first four patients treated. Patients no. 5 through 15 received a more immunosuppressive conditioning regimen, and all have achieved sustained donor engraftment. In the 12 patients with at least 180 days of follow-up, acute GVHD has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and chronic GVHD in six patients, with four 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ies. Four partial responses have been observed (response rate, 33% in all patients; 44% in the nine patients with sustained donor engraftment). CONCLUSION: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s feasible for a minority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CC. Adequately immunosuppressive conditioning is required for sustained donor engraftment, which is required for an antitumor response. Acute and chronic GVHD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substanti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etastatic RCC is susceptible to a graft-versus-tumor effect promoted by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白血病患者30例,平均年龄32.6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例,供者均为HLA相合同胞,动员方案为每天G-CSF 5 μg/kg,共5 d,并于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当天采集供者骨髓300 ml回输;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结果 回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13±2.6)×108/kg,骨髓单个核细胞(1.3±0.6)×108/kg,30例患者均成功植活,其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2.1±3.25)d,血小板>0.5×109/L的时间为(14.0±5.33)d;Ⅰ~Ⅱ度aGVHD发生率为40.0 %(12/30),Ⅲ~Ⅳ度发生率3.3 %(1/30),cGVHD发生率为43.3 %(13/30),严重cGVHD发生率为3.3 %(1/30);2年无病生存率达72.0 %。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并有可能减少重度急、慢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AST)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FBCA方案[氟达拉宾30mg/(m^2·d),用5d;马利兰4mg(kg·d),用2d;环磷酰胺0.6~0.8g/d,用2天;Ara-C2g/(m^2·d),用5d]对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30d开始予DLI,并动态观察造血恢复指标、嵌合状态、GVHD及疗效指标。结果:12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为1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平均为14.5d,移植后第30d时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12例植活患者中10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2例为混合嵌合体,第90d时又有1例患者转为CDC,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3例(25%),Ⅱ度急性GVHD1例(8.3%),发生慢性GVHD5例(41.7%),死亡3例,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死于复发,9例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21d(75~1143d),3例持续CR,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6.7%、58.3%及8.3%。结论:NAST联合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靠,造血功能恢复迅速且持久稳定,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急性GVHD发病率、严重程度低,而白血病复发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进展期CML患者接受UCBT治疗,全部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13例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的中位时间为22.8 d(14~32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37.8 d(27~52 d)。10例(78.6 %)发生急性GVHD,其中Ⅱ~Ⅳ度6例(46.2 %),生存时间>100 d的11例患者中7例(63.6 %)发生慢性GVHD。2例复发。14例患者中9例生存,5年总生存率为64.3 %,5年无病生存率为57.1 %。结论 非血缘UCBT 是进展期CML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L)的疗效。方法 3例确诊的T-LL患者获得缓解后接受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非T细胞去除的单倍体亲缘供体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其中2例患者预处理采用包含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和阿糖胞苷(Ara-C)的清髓性方案,另1例患者采用包含CTX和白消安(BU)、Ara-C的清髓性方案;3例患者都采用了包含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加强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完全的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9~75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非T细胞去除haplo-HSCT治疗T-LL的相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