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临床中采用静脉补铁可减少因口服补铁而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患者依从性好.有文献[1]报道,静脉补铁时铁剂与转铁蛋白结合,可迅速到达骨髓,供给骨髓造血,因而可迅速补足患者所需铁量,同时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剂量,节省开支.现将我们应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2种静脉给予蔗糖铁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静脉补铁的最佳方式。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进行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蔗糖铁和静脉端微量泵静脉注射蔗糖铁,均为2次,周,100mg/次,总剂量1000mg。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周剂量为120~200U/k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剂量不变。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检查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补铁总剂量1000mg治疗结束后2周,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静脉端微泵静脉注射蔗糖铁都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效果相当,但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方法只需使用静脉输液器,与使用微量泵比较,更适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多例患者同时静脉补铁的应用,更能节省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补充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0例长期腹膜透析致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静脉补铁右旋糖酐铁(科莫非)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10 000 U/周,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输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实施积极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透析患者补铁时,严密观察和及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使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科莫非联合EPO纠正腹膜透析致肾性贫血患者临床效果比口服铁剂疗效好,在合理应用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能降低不良反应,以确保补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37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22例,口服补铁组15例.静脉补铁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缓慢静滴,2次/周,共10次为一疗程;口服铁组:复方血康口服液,10 ml/次,每日3次.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0)6 000 U,3次/周,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尿素(BUN)、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血Hb、Hct、RBC、SI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有效,疗效优于口服补铁,配合EPO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联合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肾性贫血患者190例,随机分为A组99例(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补铁+口服维生素E)和B组91例(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补铁),A组静脉用蔗糖铁(前8 w 2次/w;以后1次/w,每次100 mg),同时口服维生素E 200 mg,2次/d,总疗程12 w;B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1次/d,总疗程12 w,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6 000~9 000 IU/w,皮下注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相关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都有明显升高,但B组相对较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t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SF)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A组更加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使用蔗糖铁同时口服维生素E可有效地纠正MHD患者铁缺乏,能有效改善贫血,且安全性较好,同时可以改善MHD患者因静脉补铁所诱导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李立  陈庆顺  冯彬  杨明  祝永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66-1269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及加服维生素E或口服琥珀酸亚铁两种补铁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补铁+口服维生素E)和B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补铁),每组18例。A组静脉用蔗糖铁(前4周2次/周,以后1次/周,均每次100mg),同时加服维生素E200mg,2次/d,总疗程12周。B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3次/d,总疗程12周。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6000—9000IU/周,皮下注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血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b、Hct都有明显升高,但B组相对较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t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A组更加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LDL及L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A组比同期B组也略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HDL、ApoAl和ApoB的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使用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MHD患者铁缺乏,能有效改善贫血,且安全性较好,而口服维生素E可以改善MHD患者因静脉补铁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2种静脉给予蔗糖铁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静脉补铁的最佳方式。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进行静脉端泵后静脉推注蔗糖铁和动脉端泵前透析机自带肝素泵泵入蔗糖铁,均为1次/周,100mg/次,总剂量1000mg。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促红素治疗,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0周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补铁总剂量1000mg,治疗结束后10周检查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端泵后静脉推注蔗糖铁、动脉端泵前透析机自带肝素泵泵入蔗糖铁都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效果相当,透析机自带肝素泵静脉泵入蔗糖铁方法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张静  赵迪  陈璇  秦卫玲 《临床医学》2013,33(3):30-3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铁途径将其分成两组,即滴注组和口服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静脉滴注和口服的方式补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滴注组和口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的补铁效果显著优于口服,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6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1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周),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0g/L,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0g/L则将EPO剂量减少75%。口服组给予富马酸铁口服,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EPO使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患者EPO使用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并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10.
肾性贫血时静脉与口服铁剂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慢性肾衰竭(CRF)肾性贫血患者,缺铁十分常见,它不仅加重贫血而且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疗效,以往常用口服铁剂,现又推荐静脉补铁.目的以同一组24例血液透析患者,先用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即速力菲),后用静脉铁剂(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即科莫非),以观察二种方法对纠正缺铁和改善贫血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口服琥珀酸亚铁,每次200mg每日3次,连续2月,停药2月;以后同组患者再予静脉输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每次100mg,每周2次,共10次.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以及静脉补铁后Hb、Hct、SF、TSAT的动态变化.结果口服补铁组临床有效率21%,胃肠道副作用明显(10/24,占41.67%),纠正缺铁的维持时间短.静脉补铁组有效率70.8%,副作用少(胃肠道副作用1/24,占0.04%;轻度肌肉痛1/24,占0.04%),纠正缺铁的维持时间长.结论 CRF贫血患者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7例患者分为静脉组22例,口服组35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 u/kg,1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加用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加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静脉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血红蛋白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升高(P<0.01);口服组铁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前后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肾性贫血病人维持性血透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相关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静脉给予右旋糖酐铁(科莫非),使体内有充足的铁储备,从而提高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血液透析病人静脉使用科莫非,每次100mg,每周2~3次,共总剂量1000mg.治疗前后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及CRP.结果 经过静脉铁剂的治疗,两组病人的Hb和Hct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P<0.01),两组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在透析患者补铁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和延迟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结论 透析病人补铁治疗有助于改善透析病人的肾性贫血,良好的护理可以确保补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周春晓  李亚洁  石展鹰 《护理研究》2005,19(16):1429-1431
[目的]研究静脉补铁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为慢性肾衰竭铁剂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静脉补铁时营养干预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补铁组、肾衰竭对照组、肾衰竭补铁组.肾衰竭组通过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衰竭模型,肾衰竭补铁组与正常补铁组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铁剂,两周后观察各组血肌肝(Cr)、尿素氮(BUN)、血清铁、铁蛋白、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E、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肾衰竭各组Cr、BUN与正常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各补铁组血清铁、铁蛋白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GSH、维生素E、NO、MD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竭补铁组与肾衰竭对照组血浆NO、MD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体内存在氧化应激,静脉补铁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体内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连续收治的48例PNH合并IDA患者,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龄32(1~62)岁。评估口服/静脉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48例PNH合并IDA患者中,30例仅口服补铁治疗,18例接受静脉补铁治疗(12例初始即静脉补铁治疗,6例口服补铁治疗无效后再应用静脉补铁治疗)。48例患者中位粒细胞PNH克隆大小为90.2%(38.5%~99.9%)、红细胞PNH克隆大小为69.7%(27.6%~98.1%)。30例口服补铁治疗患者中,56%(20/36)获得血液学反应,HGB较基线中位升高为21(10~52)g/L。18例静脉补铁治疗患者16例(89%)获得血液学反应,其中6例口服补铁治疗未获血液学反应者,静脉补铁治疗后5例获得血液学反应。补铁治疗后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尿色加深,余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血栓并发症及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NH合并IDA患者经补铁治疗可有效提高HGB水平;口服补铁治疗疗效不佳时,静脉补铁治疗仍可作为有效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与口服补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伴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静脉与口服补铁治疗CHF伴ID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8日。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90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与口服补铁相比,静脉补铁可提高CHF伴ID病人的Hb[SMD=0.67,95%CI(0.52,0.82),Z=8.55,P<0.000 01]和TSAT[WMD=1.45,95%CI(0.03,2.87),Z=2.00,P=0.05]、延长6MWT[WMD=19.13,95%CI(4.97,33.30),Z=2.65,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与静脉途径补充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疗效。方法:将行MHD的71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静脉组)24例、口服补铁组(口服组)27例和未补铁组(对照组)20例。3组同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用药前后监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静脉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较口服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RBC、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RBC、Hb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静脉组SF及TSAT均较治疗前升高,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F、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铁缺乏,静脉补充铁剂联合r-EPO可有效改善其贫血及铁缺乏状态,疗效优于口服补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采用静脉补铁、口服补铁的腹膜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情况,探讨补铁方式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706例,静脉给予右旋糖酐铁者128例为静脉铁剂组,口服琥珀酸亚铁者578例为口服铁剂组,2组均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2组进行1∶3匹配。比较2组匹配前及匹配后性别比例、年龄、腹膜透析持续时间、原发病、合并症情况。随访终止事件为转换透析方式、肾移植、死亡或失访。记录匹配后2组<45岁、45~65岁、>65岁者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静脉铁剂组男性比率(46.09%)、慢性肾小球肾炎比率(33.59%)均低于口服铁剂组(53.91%、50.00%)(χ2=5.634,P=0.018;χ2=5.767,P=0.016),年龄[(60.32±13.95)岁]大于口服铁剂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46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贫血患者分为静脉和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其Hb、RBC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静脉组治疗前后的Hb为(70.05±16.19)g/L及(86.19±13.04)g/L,RBC为(2.51±0.56)×1012/L及(3.08±0.65)×1012/L,Hct为0.218±0.051及0.274±0.046,SF为(215.43±98.31)μg/L及(510.99±136.96)μg/L,TSAT为(21.03±5.83)%及(33.51±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Hb、Hct、SF、TSAT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口服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补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伴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六盘水水矿总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50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100 mg/次,每周2次,直至补完总铁量,改成维持治疗,每2周1次,100 mg/次,同时静脉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对照观察以明确静脉应用铁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等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有效、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间隔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间隔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98例缺铁性贫血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 12周补铁治疗 ,以血红蛋白 (Hb)、血清铁蛋白 (SF)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血液学指标 ,并观察不同补铁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在治疗后Hb、S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治疗后Hb值无差异 (P >0 .0 5 ) ;S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 间隔补铁在纠正贫血上与每日补铁同样有效且副作用少。在增加铁贮备上不如每日补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