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为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7-2008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鉴定。结果:检测甲贝壳、鱼类、虾蟹类、养殖水、珠江水5类样品共289宗,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4宗,检出率22.14%;5类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的为虾蟹类产品(41.94%)。结论:海珠地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饮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副溶血性弧菌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标准和《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1 309份食品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08份,总检出率为15.89%,3大类食品(水产品、生肉、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的为水产品(27.21%);海产品检出率明显高于淡水产品,贝类检出率最高(41.32%);农贸市场检出率高于超市;4个不同采样点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月-9月检出率高于5月-6月、10月。结论防城港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产品风险最大,应加强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夏秋季节加强海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各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采集925份水产及其制品,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925份水产及其制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63份,检出率为6.8%,海产品和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129)。散装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9.5%)高于预包装水产品(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1)。生食水产品和预制半成品检出率高于冷冻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结论江苏省水产及其制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对各类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开展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深入研究由于食用水产及其制品引起疾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食品污染物中致病性弧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污染物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致病性弧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为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步筛选及系统鉴定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1~3]。结果:检测生肉(牛、羊、鸡、猪)、熟肉制品、水产品、冷菜等其他食品共4大类样品149件,检出致病性弧菌95株,总检出率55.7%;4大类食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率最高的为水产品(74.1%),其次生肉类为64.3%;而农贸市场样品污染率最高。结论:温州市食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严重,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建议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泰州市市售淡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预警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不同监测季节分别从超市、农贸市场采集淡水鱼、甲壳类(虾、蟹、贝)水产品根据GB/T789.7-2003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结果]123份淡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样品数为49份,总检出率为39.84%.甲壳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32%,高于淡水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0.26%(χ2=7.61,P<0.05);夏季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7.81%,高于其他季节检出率. [结论]市售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重,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且分离的菌株多数具有较强的毒力,是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平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南平市2013—2018年6类食品,按GB 4789.7-2013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2.6%(28/223),其中淡水产品检出率(17.2%,26/151)高于海产品(2.8%,2/72);6类食品中有4类食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以两栖及爬行类检出率最高(36.4%);不同来源样品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力基因检测结果:28株阳性株中,不耐热溶血毒素(tlh)基因携带率为100%,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相关毒素(trh)基因。结论南平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特别是淡水产品,应引起重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该菌的食源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桐庐县市售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桐庐县5个主要集贸市场和2个超市采集8大类9个品种509份食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桐庐县8大类9个品种509份食品中检出溶血性弧菌71株(检出率为13.94%),均在381份生鲜食品中检出,检出率18.64%。水产品、海产品、禽肉、猪肉、牛羊兔肉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1.42%、23.33%、14.06%、10.53%和9.26%。结论:水产品、海产品和禽肉是桐庐县主要副溶菌污染食品。夏季未控温市场的生鲜动物性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对夏秋季开放性市场进行控温和卫生方面改造,可以使生鲜食品副溶菌污染率下降7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6年陕西省水产品及养殖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超市、农贸市场、养殖环节采集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毒力基因(tlh、tdh、trh)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检测。结果 490份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16%,其中海产品检出率最高,为21.11%。不同种类水产品中贝壳类检出率最高,为61.11%;不同采样地点中农贸市场来源样品检出率最高,为36.36%。分离的菌株全部携带tlh基因,均不携带tdh和trh基因,40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共分为34种带型,除同一养殖环境样品具有同源性外,其他样品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陕西省水产品及养殖环境中存在一定程度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尤其在淡水养殖环境中存在检出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杨娟  马智龙  蔡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6,(20):3699-3702
目的 了解泰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有效的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T 4789.7—2010)对112份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采用K - B法。结果 112份样品38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 33.9%。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2.6%,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100.0%。结论 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并有部分菌株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松阳县养殖水产品及其养殖水塘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从松阳县2个乡镇各选取1个水产养殖水塘,采集水样、水底沉积物及养殖水产品(包括己送市场销售的水产品)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共采集检测样品10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份,检出率为5.77%;但在两水产养殖水塘的32份水体样品、32份水底沉积物及16份直接从水塘中采集的养殖水产样品中,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第三、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均为11.54%。结论养殖水塘未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但在市场销售的水产品中有副溶血弧菌检出,应加强对水产销售市场交叉污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闵行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追踪污染来源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全年每个月在抽取的餐饮企业、大型超市及集贸市场采集海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软体类等四大类消费量较大及高危的水产品进行连续监测;在3家哨点医院的肠道门诊监测病例,对符合腹泻标准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在四大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总体检出率为36.11%,各类水产品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虾蟹类检出率最高,海鱼检出率最低,蛏子、白米虾检出率达90.00%以上,其中贝类中定量值最高.集贸市场的检出率最高,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贝类一年四季检出率差异最大.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为致病因素的占全部阳性病例的80.98%,第三季度病例占全年病例的84.85%;以青壮年、干部职员为主;自述可疑饮食史为海产品、禽畜肉和果蔬类,来源以家庭和小型餐饮店为主.56.82%的病例自述首发症状为腹痛、腹泻,以水样便最常见.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夏秋季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首位病因,除海产品是直接污染食品外,要重视肉制品和果蔬的间接污染,在流通销售环节保持冷链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应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的监测,开展暴露评估,在实验室开展血清、基因分型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年大连市食品中镉、汞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市售主要食品中镉、汞污染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市售大米、蔬菜、畜肉、4类海产品等共309份样品,用国标法检测镉、汞。结果镉的检出率较高(58.45%),大米、蔬菜、畜肉均有检出,且中位数较高,有的大米样品达到标准限值的4倍;超标率只有海蟹较高(36.36%),干海参的中位数最高。汞的总超标率高达15.56%,海鱼的中位数最高,有的畜肉样品超过标准限值的140倍。结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海蟹、干海参的镉污染,海鱼的汞污染。个别品种畜肉的汞、大米的镉污染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不同监测环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1 - 2016年在广西各县(市、区)从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采集不同样品状态的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广西2011 - 2016年共监测5 553份水产品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总体阳性率为18.6%,其中冷冻、鲜/冰鲜和生食/半生食样品的阳性率均在21%以上,熟制/熟食水产品阳性率为1.8%;海产品和淡水产品的阳性率分别为28.7%和9.1%,北部湾经济区和非北部湾经济区的阳性率为分别为26.3%和9.7%;生贝类、虾类和蟹类的阳性率分别为44.6%、36.1%和34.6%;批发市场/收购码头和大型餐馆的生食/半生食水产品阳性率分别为40.8%和32.2%;农贸市场和超市鲜/冰鲜/冷冻的水产品阳性率分别为25.5%和18.3%。结论 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地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随样品种类构成不同而波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防控需重点关注北部湾经济区,生食/半生食水产品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摄入量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量情况,为进一步进行食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8个区(县)32个街道,共调查普通人群2630人,特殊群体(孕妇)399人。采用食物频率表法和连续三天记账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情况,包括年食用率、人均每日摄入量、食用频率等。[结果]上海市居民不同淡水产品的年食用率分别为淡水鱼84.94%、淡水虾83.80%、淡水蟹59.51%、螺蛳41.90%。不同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21.78g(P50=14.25g)、淡水虾14.46g(P50=7.12g)、淡水蟹4.51g(P50=0.82g)、螺蛳2.63g(P50=0.00g)。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30.81g(P50=21.37g)、淡水虾24.55g(P50=14.25g)、淡水蟹6.00g(P50=1.10g)、螺蛳0.79g(P50=0.00g)。孕妇对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居民对不同种类的淡水产品人均每日摄入量不等,相同类型淡水产品在不同年龄层的摄入量也不等。孕妇对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大于普通人群。建议对淡水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时,需按其种类、年龄分层评估,但无需按性别分层。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秦皇岛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食品中沙门菌、EHEC 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场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和生化鉴定试纸,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EHEC 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场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动物性水产品、散装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6类共240份样品,共检出病原菌37株,总检出率15.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2株,检出率最高,为30%,沙门菌检出11株,EHEC O157:H7检出8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6株,6类食品中动物性水产品病原菌阳性率最高,为30%,其次为生肉类,病原菌阳性率为28.8%。结论:秦皇岛市居民消费食品中存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及分布,为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5年在全市12个区不同场所分季度采集2 317份市售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开展VP检测。结果 VP总体检出率为15.71%(364/2317),10年间2008年和2013年VP检出率相对较低。不同种类、不同食用方式、不同季度和不同采样地点的V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海水产品VP检出率高于淡水产品,熟肉制品未检出VP;生食水产品检出率低于非生食水产品;零售店和肉菜市场的检出率高于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第1、2季度,最低的是第4季度。结论 广州市市售食品VP污染情况较重,主要是水产品。VP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食用方式、采样地点和季度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监测,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成人7种食物不耐受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杭州地区433例成人血清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的阳性比例为牛奶15.9%(69例),鸡蛋37.4%(162例),大豆9.24%(40例),鱼6.93%(30例),花生4.39%(19例),牛肉0.46%(2例),虾6.93%(30例);男性总体阳性率低于女性。7种食物中,成人患者对鸡蛋、牛奶最为敏感,且对7种食物均以轻度不耐受为主。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对鸡蛋、虾的不耐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成人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较高。成人对于虾和鱼不耐受比例高于儿童。  相似文献   

18.
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因筛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IgG在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的意义,为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食物过敏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食物特异性IgE、IgG。IgE检测283例,IgG检测120例。结果食物特异性IgG阳性101例,阳性率84.2%。血清总IgE检测276例,阳性率97.5%;食物特异性IgE阳性90例,阳性率31.8%。特异性IgE检测中鱼过敏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最高,为12.0%。特异性IgG检测中蛋清/蛋黄IgG阳性率最高,为55%,其次为蟹35%,牛奶29.2%,虾25%。IgG抗体检测儿童与成人对食物过敏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儿童以蛋清/蛋黄、牛奶为主,成人以蟹、虾为主。结论鱼、甲壳类(蟹、虾)、蛋清/蛋黄、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血清总IgE、食物特异性IgE、IgG抗体检测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比较可靠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