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36例变应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肺功能FEV 1.0%F为(83.90±4.87)%,鼻炎并哮喘病人为(78.82±7.41)%,正常对照组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F=11.25,q=5.48~12.71,P〈0.01)。变应性鼻炎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1%,鼻炎并哮喘病人为83.33%,正常对照者为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X^2=33.2,P〈0.01)。结论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的鼻腔分枝,探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方法。方法:将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结构不良的175例作为观察组,将仅有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无鼻中隔结构不良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显效50.3%,有效42.9%,无效6.8%;对照组:显效:30.1%,有效55.9%,无效12.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同时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西药物或手术( 鼻翼管神经电灼术) 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30 例患者中, 手术组19 例、非手术组11 例。10 a 前后, 均使用日本FUDAC60 型肺功能仪和ASTOGRAGHTCK6100 H 型气道反应仪, 在缓解期上午测定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结果: 2 组临床表现均好转, 手术组更明显。2 组10 a 前后肺功能、气道反应性自身对比: 用力肺活量均增高、25 % 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速与身高之比均降低( P< 0-05) 。Rrs ( 呼吸阻力) 、Dmin ( 药物累计量) 增高, SGrs ( 诱导控制值下降斜率) 明显降低。组间对比: 非手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手术组有大幅度改善。非手术组Rrs 增高小于手术组, Dmin 增高大于手术组, SGrs 降低小于手术组。结论: 两种治疗均使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有不同程度改善。非手术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指标较手术组改善更大 相似文献
4.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1):63-65
目的调查桂西及其周边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了解环境、饮食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ediwiss Allergy Screen系统,检测164例AR患儿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1.46%,吸入性过敏原组阳性率为80.49%(户尘螨45.12%、霉菌组合18.90%、蟑螂15.85%、猫狗毛皮屑8.54%),食入性过敏原组阳性率为21.95%(牛奶15.85%、鸡蛋9.76%、牛肉9.15%、芒果为7.93%)。发病前是否接触食物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户尘螨是桂西及其周边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炎清颗粒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AR)后鼻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血清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该药治疗AR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百白破疫苗联合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将鼻炎清颗粒灌胃给药2周后,观察鼻粘膜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和ECP水平。结果:鼻炎清颗粒治疗组中大、中和小剂量组的血清IgE水平分别为(26.46±6.12)、(49.11±4.48)(、70.68±7.59)ng/ml,与阳性模型组(81.03±7.54)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炎清颗粒治疗组中大、中和小剂量组血清ECP水平分别为(1.48±0.25)(、2.30±0.56)、(3.05±1.27)ng/ml,与阳性模型组(4.23±1.20)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鼻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固有层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用药组中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鼻炎清颗粒通过降低血清特异性IgE和ECP水平并抑制炎症细胞在鼻粘膜的汇集,防止其脱颗粒,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发挥着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及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及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ECP含量为 4 82± 3 39μg/L ;3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ECP含量为 2 4 4 6± 34 0 μg/L ;治疗后ECP含量为 8 4 3± 5 4 2 μg/L ;4 5例缓解期哮喘患者ECP含量为 11 2 4±4 36 μg/L。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清ECP含量可以作为监测哮喘抗炎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轻、中度患儿中,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IT)+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比较支气管患儿哮喘呼吸、体位、咳嗽及夜间症状,过敏性鼻炎患儿打喷嚏、鼻漏和鼻塞症状。结果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与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比较,鼻炎症状评分与哮喘症状评分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鼻炎和哮喘症状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哮喘症状和过敏性鼻炎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清ECP水平在婴幼儿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分别测定75例婴幼儿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ECP值及Eos,同时测定40例正常婴幼儿血清ECP值及Eos。结果哮喘发作组病人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组,而哮喘缓解组病人与正常组ECP水平差异不显著,E os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婴幼儿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监测对判断气道炎症程度,哮喘发作预测及评价药物疗效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计算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南京地区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82例(61.2%)并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2例患者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重度持续)1例。过敏性鼻炎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所有患者中,42例(31.3%)直系三代内有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两者临床表现相关,分型、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增高在诊断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默克公司的CAP试剂盒检测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7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以螨、霉、蒿类花粉过敏原阳性检出为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各种真菌/尘过敏原阳性为高(P〈0.05);观察组患者屋尘/粉尘螨、狗/猫毛、烟曲霉/芽枝孢霉定量检测阳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源性哮喘在发作期时,血清中IgE含量大大高于其缓解期。两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有将强的季节性,高发于3~10月份。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对寻找哮喘外源性病因特异性较好,血清总IgE水平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起到协助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过敏原IgE增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作为Ⅰ组,慢性气管炎患者39例作为Ⅱ组,过敏性皮炎患者32例作为Ⅲ组,检测其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Ⅰ组、Ⅲ组螨/狗毛等/霉+艾草/牧草及其螨/狗毛等/霉+桦木的重合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与Ⅰ组、Ⅲ组3-10月份比较,11-2月均具有较低的IgE阳性率。结论在春~秋季节,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具有增高的趋势,提前进行季节性脱敏对预防这类疾病的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应原过筛试验(吸入性phadiatop与食物性fx5E)和血清总IgE(TIgE)检测对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UniCAP-100E System对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及20名健康者(对照组)均进行了变应原过筛试验和血清TIgE检测.结果变应原过筛试验和血清TIgE的阳性率分别为90%、75%,灵敏度分别为0.90、0.75,特异度分别为0.95、0.75,准确度分别为0.85、0.50.结论变应原过筛试验和血清TIgE一起检测,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病因诊断灵敏、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学科6种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特性,为诊断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过敏性疾病患者312例,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H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分析不同过敏性疾病间变应原的差异.结果 共检测31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免疫球蛋白E (IgE)阳性者285例(94.37%),其中男性132例(94.29%),女性153例(94.44%),不同性别患者IgE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5例IsE阳性患者变应原检出率吸入物以户尘螨、屋尘、蒿草类花粉、树类花粉、狗猫毛皮屑为主,食入物以牛奶、虾、蟹、菠萝、贝、牛肉、鸡蛋白为主.不同疾病的变应原种类除蟑螂、霉菌类、苋菜、腰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干预措旌,改善人群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及适宜湿度,尽量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过敏物质的摄入,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LIT)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14岁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120例,随机分成SLIT治疗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月均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检测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 (SIgE)值。结果 治疗1年后,SLIT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AC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哮喘月均用药评分及血清粉尘螨SIgE值均有所下降,且SLIT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IT治疗组与用药相关的皮疹、鼻咽痒和哮喘发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LIT治疗儿童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比常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