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5 0岁。以肝右动脉栓塞术后腹痛 2d主诉入院。患者因患“原发性肝癌”于入院前 2d在介入下经右股动脉穿刺 ,Seldinger技术穿刺 ,用 5F-YASHIRO管选择插至肝右动脉 ,高压注射造影 ,见肝右叶 10 .7cm× 9.4cm肿瘤染色 ,密度不均 ,经肝右动脉灌注 5 FU 0 .75 g ,CPB 10 0 0mg ,HCPT15mg ,并用超液态碘化油 10ml,加HCPT 5mg及明胶海绵碎屑栓塞 ,介入治疗后 14h开始出现右上腹痛 ,呈持续性 ,腹痛逐渐扩散至右下腹及全腹。化验检查 :白细胞 6 .4× 10 9/L ,红细胞 3.6× 10 12 /L ,血…  相似文献   

2.
经动脉栓塞是一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办法,但许多病例治疗后肿瘤复发。为了达到肿物完全坏死,作者研究了同时栓塞肝动脉和门静脉的10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作法是选择性插管到肝动脉注入混有造影剂的1×1×2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紧接着用15cm长的带有聚乙烯套管的穿刺针,经肝穿刺门静脉并做门静脉的造影,随后把导丝送入门静脉,借此把5F的血管鞘插入门静脉,并将50cm长的5F导管经血管鞘插入门脉分支,注入混有造影剂的1×1×2mm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临床意义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4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肝外动脉供血5 1条 ,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 :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治疗三周后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14例 (30 .4 % ) ;肿瘤缩小 <5 0 %而 >2 5 %者 2 2例 (47.8% ) ;肿瘤无明显变化 10例 (2 1.7% )。AFP下降 >5 0 %者 2 8例(80 .0 % )。肝功能损害轻 ,全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癌介入治疗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栓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7岁 ,因“食欲不振、乏力 1月余”于 2 0 0 0年 5月入院 ,诊断为肝癌 ,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按Seldinger法右侧股动脉穿刺 ,采用导管鞘装置 ,引入 6FRosch肝型导管 ,先端置于肝总动脉造影检查 (图 1) ,可见胃十二指肠动脉显影良好。遂进行肝右动脉超选择插管 ,因血管走行迂曲 ,多次插管均未成功。术中患者诉述上腹部疼痛 ,呈渐进性加重 ,经导管注入 10 %利多卡因 5ml,效果不明显。再次行肝动脉造影检查 ,造影剂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开口处中断 ,未见胃十二指肠动脉显影 (图 2 )。考虑可能系由于多次插管导致胃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外滋养动脉(非肝脏发出的动脉)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8月本院500例原发性肝癌的DSA资料。寻找肝癌肝外滋养动脉的起源,并采用微导管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共发现36例患者存在40条肝外滋养动脉参入肿瘤供血。首次介入治疗发现6例,多次介入治疗发现20例,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现5例及经皮化学或物理消融术后发现5例。巨块型肝癌26例。其中右膈下动脉23例,右肾上腺动脉1例,右侧内乳动脉1例,胃左动脉3例,右结肠动脉分支3例,网膜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胰十二指肠动脉3例。其中4例患者存在2条肝外肿瘤滋养动脉。上述动脉均成功采用微导管插入行灌注化疗及栓塞,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肝外滋养动脉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治疗的疗效,尤其对多次介入治疗后的肝癌患者,积极寻找肝外肿瘤滋养动脉并行栓塞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12支,右膈下动脉9支,左膈下动脉1支,胃左动脉6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支,胃网膜动脉2条,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右胸廓内动脉1支,右肋间动脉1支,脾动脉1支.大多数肝外血供为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4支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3支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血供的化疗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 95 %以上由肝动脉供血 ,因此临床上很少见到肝动脉造影不能显示和碘油CT未见碘油沉积的肝细胞癌。笔者在行肝TACE术时遇到不同血供肝癌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3 2岁。右上腹针刺样疼痛 1月余。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AFP 72 0ng/ml。CT示肝硬化 ,肝左内叶、肝右前叶和肝右后叶下角 3个结节状病灶 ,诊断为多发结节型肝癌 (图 1)。肝动脉造影示肝左内叶和肝右前叶肿瘤染色明显 ,肝右后叶下角无肿瘤染色 (图 2 )。经肝动脉分别给予MMC 2 0mg +THP2 0mg + 3 8%LUF乳剂 3ml、5ml栓塞。术后患者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1例。男性,74岁,1995年因原发性肝癌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术后5年发现肝右后叶肿瘤复发,伴有肝内转移灶。入院后先行肝动脉插管,由于血管走行变异,插管效果不满意,于2001年1月手术探查,术中考虑到如果切除肿瘤,剩余肝脏体积过小,难以维持功能,即行肝右后叶肿瘤4点微波固化,右前叶肿瘤1点微波固化。同时于肝动脉及门静脉行双化疗泵植入。术后定期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泵进行化疗及栓塞。并于术后10个月开始进行了4次B超引导下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现状后10个月,患者饮食、活动如常。术后1个月时体重56.2kg,现在体重为59.6kg。甲胎蛋白于术后3个月降至正常,并维持5个月,近2个月又升高。计算机体层摄影片示碘油栓塞效果好,肿瘤明显缩小,甲胎蛋白升高后,目前肿瘤仍无增大。结论 该疗法对本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有显著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今后应增加病例数量,以求对该疗法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39岁。因肝右叶占位性病变术后 10个月于2 0 0 1年 9月 2 6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11月确诊为“肝癌” ,并行“肝右叶肝癌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行 3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随访CT检查发现“肝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 ,肝内 2个低密度结节” ,进一步治疗而入院。入院查体 :左下腹可触及一约 6cm× 6cm大小的肿块 ,质地硬 ,固定 ,触痛明显。B超示 :肝右叶内 1.9cm× 1.6cm大小和 2 .3cm×2 .1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 ;脾门下方见不规则、不均质略强回声光团 ,大小约 9.0cm× 5 .8cm ,边界清 ;左下腹探…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71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肝右叶占位病变。查AFP正常,CT扫描肝右下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位于肝包膜下,约4.6cm×5cm×5cm,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图1);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图2);延迟扫描病灶仍呈稍低密度灶,未见明显线状密度减低影。肝动脉DSA:肝右前动脉增粗、迂曲,弧形包绕肿瘤,瘤周出现边缘供血分支,动脉期肿瘤染色明显,边界清楚光整,肿块向肝外突出(图3、4)。CT及造影均诊断肝癌。手术及病理:将肝右叶包块连同部分肝组织切除,肿块约5cm×4cm×4.5cm,剖面实质均匀。病检肿瘤有纤维包膜,呈结节状,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