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首次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首次行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观察组50例,首次行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产妇采用腹部纵切口可明显减少腹部粘连发生,且相对于横切口而言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及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为A组,腹壁横切口再次剖宫产58例为B组,对两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壁及盆腹腔重度粘连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腹腔轻、中度粘连及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粘连较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首次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120例既往行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改良组)、134例既往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组)、94例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后(新式剖宫产组)需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与腹壁纵切口组、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在腹壁、腹腔粘连、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最低,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最高,对可能需要二次开腹患者,首次剖宫产宜选择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276例再次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一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方式,将孕妇分为两组,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对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和盆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数据,纵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少于横切口组,盆腹腔粘连情况,纵切口组粘连发生率为23.18%,横切口组粘连发生率为49.27%,纵切口组比横切口组的粘连发生率低,对比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纵切口对孕妇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效果好,可以有效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分娩时间,减少术后盆腹腔粘连情况,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探讨孕妇初次采取不同剖宫产手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再次剖宫产患者120例.对照组选取第1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观察组选取第1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手术的孕妇60例.比较2组孕妇初次剖宫产术后腹壁、腹腔粘连程度和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腹壁、腹腔粘连情况明显重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儿娩出时间观察组为(7.37±2.6)min,对照组(14.54±2.7)min,术中失血量观察组(241.12±47.46) mL,对照组(310.57±49.71) mL,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总手术时间、胎头娩出困难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纵切口患者在腹腔粘连情况和再次剖宫产中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刮宫产不同手术方式对再次刮宫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119例再次剖宫产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首次手术为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的7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首次手术为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4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就术中粘连、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粘连程度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横切口到宫产者再次开腹难度增加,子宫下段与腹壁及膀胱粘连,分离困难,致使术中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故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替方式。采用横切口剖宫产时腹膜应横行整齐剪开,常规缝合脏、壁层腹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第1次剖宫产时纵横切口对2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善瘢痕子宫2次剖宫产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2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第1次剖宫产纵切口2次剖宫产时腹壁粘连、腹腔粘连轻于横切口者,自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纵切口组少于横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患者,首次手术时宜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12.
王玉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53-3854
目的观察首次剖宫产不同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施行再次剖宫产患者32例分为对照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取腹部横切口),观察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用腹部纵切口),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沿原有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再次剖宫产具有不同影响,首次施行腹部纵切口剖宫产的患者较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卢艳峰 《求医问药》2014,(20):245-246
目的 :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孕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孕产妇1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接受初次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二次妊娠)132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观察组1226例产妇中,发生腹腔粘连的产妇共有432例,其中包括横切口粘连286例(占产妇总数的66.2%),纵切口粘连146例(占产妇总数的33.8%)。在对照组1323例产妇中无一例产妇发生腹腔粘连。两组产妇均无孕妇、胎儿死亡的情况发生。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腹壁纵切口的方式进行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观察组产妇,其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采取腹壁横切口的方式进行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观察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瘢痕子宫孕产妇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取腹壁纵切口的方式进行首次剖宫产手术可显著提高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晓红 《吉林医学》2013,34(4):705-7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二次剖宫产产妇148例,其中腹壁横切口70例,腹壁纵切口78例,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盆、腹腔粘连、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情况、手术出血量及术口愈合情况相比较,腹壁横切口盆腹腔粘连较腹壁纵切口明显严重,腹壁横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增高,腹壁横切口愈合较腹壁纵切口愈合好(特别对肥胖产妇)。结论:从二次剖宫产手术结果来看,腹壁纵切口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宫产选择方式上应充分考虑其远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巧仙  蒋琳珊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32-132,134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探讨产妇行剖宫产术宜采用的术式。方法将2005~2009年入住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按原手术方式腹壁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分A、B两组,观察并记录再次行剖宫产术时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粘连程度、腹腔粘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再次行剖宫产术时,A、B两组在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重度粘连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腹腔重度粘连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剖宫产宜选择腹壁纵切口术,以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术后第3次手术为对照组,第3次手术均为原切口开腹剖宫产.对比三组术式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腹壁各层及腹腔粘连及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取出胎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再次手术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下段无法暴露[1],多数采用例"T"字形切口切开子宫,改良式剖宫产第3次手术腹壁各层粘连严重,均较第2次手术明显开腹困难.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各层均有粘连,但开腹均较对照组容易,腹腔粘连情况改良式剖宫产及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均无明显差别,故在基层医院针对可以多胎妊娠,且需剖宫产的产妇推荐使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蒋馥霞  马九珍 《广西医学》2013,35(2):222-223
目的 探讨前次剖宫产不同腹壁手术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产妇146例,根据前次腹壁切口不同分为纵切口组70例和横切口组7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前次手术后盆腔腹壁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横切口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长于纵切口组(P<0.05),出血量多于纵切口组(P<0.05),再次剖宫产时盆腹腔严重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较为美观,但粘连更严重、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负面影响更大,对可能需行再次剖宫产术者选择腹壁纵切口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再次剖宫产术91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首次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从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中度粘连及术后24小时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首次剖宫产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9.
李贺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2-116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腹腔粘连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与原切口相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进腹腔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纵切口组产妇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横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纵切口组粘连程度明显轻于横切口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纵切口组明显优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操作简单,对产妇的伤害小,对远期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应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风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