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住院儿童进行血生化检查已是一项常规 ,通过血生化常规等检验 ,可以提供疾病诊断的依据 ,以便决定治疗方案 ,因此采血检验在儿科显得很重要。传统的采血部位多为肘正中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 ,特别是后二处 ,多数患儿及家长不愿接受 ,认为是很痛苦且有一定危险的操作。为此 ,我们开展了桡动脉穿刺采血 ,与颈静脉、股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有明显优点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试验组 :1~ 10岁的住院患儿 2 2例 ,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 :1~ 10岁的住院患儿 2 2例 ,采用颈静脉、股静脉采血。1.2 操作方法1.2 .1 桡动脉… 相似文献
2.
3.
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的比较及体会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内科(710049)杨莉毛胜美临床中抽动脉血经常在股动脉抽取,这是一种传统的操作方法。我们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桡动脉穿刺比股动脉穿刺有较多优点。桡动脉穿刺的适用范围广临床上经常有肺心病、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3至4月骨科住院患者180例行整体抽样,按入院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B组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法,C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均对桡动脉进行血气采血,比较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受。结果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一次成功率、患者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效果优于反向桡动脉穿刺法和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时手臂外展15 ̄90°并抬高10 ̄15cm,加大穿刺角度至60°;对照组患者手臂自然平放,穿刺角度40°。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病人疼痛表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验组穿刺方法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7.
本院从1993年6月至11998年9月,行桡动脉直接穿刺383例次进行血液透析·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足.透析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4人.其中男22人,女12人、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70岁。最少的1人穿刺1次,最多的五人穿刺已101次。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8例,急性农药中毒5例,恶性肿瘤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且例。慢性肾衰竭18例中因尚未造瘘或内瘘未成熟需要紧急血透9例,双胜导管脱出或凝血奋1例,内瘘闭塞后不愿再造疾1例,反复造瘘3次均不成功不愿腹造1例,老年病人、自费病人、无长期血速… 相似文献
8.
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343-1343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4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垂直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平行固定法.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见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 平行定位法更适用于桡动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桡动脉穿刺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股动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明显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而且穿刺后血肿及误采静脉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采用直接桡动脉穿刺血液透析 110例 ,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 110例 ,共 12 0 0例次 ,男 67例 ,女 43例 ,年龄 2 0~ 73岁。原发病 :慢性肾炎 83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3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多囊肾 2例 ,狼疮性肾炎 1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贫血、颜面水肿。透析时间 1周~ 3年 ,每周 2~ 3次 ,每次 3~ 5h ,碳酸氢盐透析 ,透析液流量 5 0 0ml/min ,血流量 2 0 0~ 30 0ml/min ,常规肝素抗凝。1.2 仪器设备 美国Better透析机 ,日… 相似文献
12.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4):394-396
目的:在超声下桡动脉穿刺中使用超声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显影线定位法)与长轴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肝癌切术或脾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的短轴组(A组)和长轴组(B组),所有患者均于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术,记录两组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失败率(桡动脉穿刺失败3次以上我们定义为桡动脉穿刺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长轴法比较,改良后的短轴法超声定位时间缩短(P<0.05),并且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增加(P<0.05),而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显著提高了桡动脉首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改进桡动脉穿刺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进后)50例和对照组(常规)50例,分别记录两组穿刺法的穿刺时间、穿刺结果、疼痛程度及血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穿刺时间、穿刺结果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桡动脉穿刺方法较常规法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减轻。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以来,收治了近万名患儿,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而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我院通过新生儿中心采血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桡动脉直接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体会。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16号内瘘穿刺针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结果:41例患总穿刺280例次,穿刺成功率90%。结论:对急性重症病例需行血液透析时,临时性直接桡动脉穿刺快捷、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PCI)中经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经股动脉组和经桡动脉组,每组7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患者PCI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同时分析并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术后不良事件等应用效果.结果 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79.49%,穿刺成功率80.77%,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1.54%;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4.87%,穿刺成功率96.1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56%,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SAS评分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桡动脉穿刺的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桡动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医疗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之一,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能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本文比较人工压迫穿刺点与穿刺点压迫后加压包扎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行血气分析时主要经桡动脉采血,由于受患者血管条件、护士的采血方法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穿刺成功率较低。近年来我科在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时采用改变进针角度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