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效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病例报告]对172例有惊厥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热惊厥为103例(59.9%),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无热惊厥为69例(40.1%),其病因复杂,以癫痫、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为常见.[讨论]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比较复杂,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第一大病因,年龄多在6个月3岁;其次为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惊厥多见于新生儿;颅内感染、癫痫所致惊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2.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约3 %~ 4%小儿有过高热惊厥。发病在 6个月至5岁间 ,本文对 1 996年 7月— 1 998年 7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 1 40例小儿高热惊厥中脑电图检查异常的 60例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60例小儿高热惊厥脑电图检查异常的患儿中 ,男 3 8例 ,女 2 2例 ,男 女为 1 .7 1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5岁。初发年龄以 1岁~ 2岁为多见 ,占全部病例的 82 %。一级亲属中有癫痫患者 1 5例占 2 5 % ,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发作史 3 0例占 5 0 % ;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 (指局限性发作 ,超过 1 5分钟~ 2 0分钟的延…  相似文献   

3.
小儿高热惊厥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热惊厥 (FC)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多发生在 6个月以内的小儿 ,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约占小儿惊厥的 5 0 %左右。大多数预后良好 ,仅少数可出现脑损害或转变为无热惊厥 ,部分可转变为癫 ,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1] 。现对我院 1990— 2 0 0 0年救治的 5 8例FC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6例 ,女 2 2例。年龄 6个月~ 6岁。首发年龄 <6个月 3例 ,6个月~ (岁 ) 4 8例 ,2~ (岁 ) 6例 ,5~ 6(岁 ) 1例。就诊时为首发 34例 ,复发 2 4例。1.2. 病因诊断 本组 5 8例中FC首发时有上呼吸道感染 4 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FC)的首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F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FC首发情况中95.3%患儿年龄为6个月至6岁之间,75.8%体温在38.5℃以上,19.5%患儿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上感占70.3%,居首位.复发67例中,初发体温<38.5℃者15例,复杂型36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2例,与无复发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C首发患儿多为6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38.5℃以上,部分病例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为首位;复发危险因素与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型FC及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5.
江红 《医学文选》2005,24(5):771-772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偶可见于4~5岁,5岁以后较少见。在各类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现对我院自1998~2004年收治的7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8例中男45例,女33例;首发年龄4个月至6岁,其中3岁以下57  相似文献   

6.
<正>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类特殊的症候群,以全身弥漫性的慢性肌肉酸痛、僵硬为主要症状,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通常同时伴有失眠、疲劳、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2]。FMS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FMS患者也常伴有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据报道,FMS的患病率高达15%,女性多于男性(达8∶1或9∶1),而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4]。数十年前临床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将其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绞痛等[5]。  相似文献   

7.
<正>哮喘是全世界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喘息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超过1/4的婴幼儿、近一半学龄前儿童有过至少一次喘息发作[1-2],42%的学龄前儿童存在喘息反复发作[3]。哮喘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患儿不配合检查,所以3岁以前的哮喘诊断更加困难[4-5]。  相似文献   

8.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首次多发作于生后6个月-3岁间,男孩多于女孩,患儿常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作时情况紧急,积极正确的急救护理意义重大[1]。我们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电有  刘莉 《右江医学》2023,(11):1035-1039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征是一个或两个心室的扩张和收缩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致命性心血管系统疾病[1]。DCM的全球患病率高达40/10万[2],其中欧美地区患病率约为36.5/10万[3],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9/10万[4]。DCM可分为遗传型、获得型。遗传型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目前超过40%的DCM病例被证实是家族遗传的[5],已发现DCM的致病基因超过60个[6]。在非遗传因素方面,证实了DCM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肾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5070岁。在华人年龄标准化研究对象中,肾癌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4位[1]。同时,19732005年间,肾癌的男、女的年发病率分别以6.98%、5.93%递增[1]。然而,约30%50%的肾癌缺乏早期临床表现,一旦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时,病程常常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因此,提高肾癌的早期诊断,进行及时  相似文献   

11.
<正>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具有年龄越小兼证越多的特点,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持续高热会出现惊厥、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临床常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口服[2],不仅短时间内不能多次使用且会出现汗多、恶心呕吐,甚至影响肾功能的副作用[3]。外用退热贴虽使用方便,但存在退热效果差,发热易反复等问题。中药内治经辨证选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较好疗效,但口感较苦,多为小儿不喜,口服困难。近年来有研究证实,中药外用或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切疗效[4-5]。桑杲教授为杭州市级名中医,  相似文献   

12.
<正>小儿高热惊厥(FS)是门诊常见急症,若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引起颅内高压,造成不可逆性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1],高热惊厥是指婴幼儿时期起病(通常3个月~5岁),高峰年龄9~18个月,发热(体温38℃以上)伴有惊厥,并排除了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绝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但也有因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及智力低下的患儿。发生率约  相似文献   

13.
高热惊厥是当前儿科中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1],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6个月至3岁,且大部分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初期[2]。该病患儿均存在明显的肌肉强直与痉挛等惊厥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大部分病例均存在脸色发紫、牙关紧咬以及意识丧失等表现,持续惊厥时间约为数分钟。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后极易由于短时间内的反复发作引发脑内损伤,进而引发智力障碍与癫痫等严重情况。本研究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90例小儿热性惊厥首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发作患儿160例,复发患儿130例,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女性、复杂热性惊厥、有直系亲属发病史、首次发作年龄为6个月至2岁、首次发病体温<39.5℃的患儿复发率高于顺产、男性、单纯热性惊厥、无直系亲属发病史、首次发作年龄为2~6岁、首次发病体温≥39.5℃的患儿[50.6%(79/156)比19.4%(26/134)、44.4%(59/133)比29.3%(46/157)、34.2%(83/155)比16.3%(22/135)、51.3%(80/156)比18.6%(25/134)、48.7%(74/152)比22.5%(31/138)、47.8%(76/159)比22.1%(29/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惊厥首次发作类型、直系亲属发病史、患儿首次发作年龄以及首次发作体温是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了解热性惊厥的复发影响因素,有助于筛查小儿热性惊厥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刘长琦  辛贺  李国栋  王乐乐 《吉林医学》2013,(26):5535-5536
<正>腹膜后脂肪肉瘤占腹膜后肿瘤的20%40%,好发于肾脏周围[1-2]。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由脂肪母细胞构成。好发年龄为4040%,好发于肾脏周围[1-2]。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由脂肪母细胞构成。好发年龄为4060岁,多为无痛性肿块,最常累及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和腹膜后。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于2011年3月10来我院就诊,以腹膜后肿物收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腹胀,偶有疼痛,为间断性钝痛,无放散痛。1周前腹胀症状加  相似文献   

16.
张兆兄 《甘肃医药》2011,(5):314-315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措施,以减少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208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复发因素、影响转归的因素,并设立发热对照组(100例,发热,无惊厥),检测2组血钠、钾、糖水平。结果:208例0-6岁FC患儿首次发作年龄6月-5岁176例(84.61%),其中1~3岁156例(75%);年龄〈6个月和〉5岁32例(15.39%);首次发作体温≥38.5℃161例(77.4%);基础疾病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共164例(78.84%);首发惊厥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76例(84.61%);惊厥持续时间〈15min168例(80.76%)。首发年龄〈6个月或〉5岁、首发体温〈38.5℃、FC类型为复杂型FC(CFC)及有惊厥家族史者易复发。具有上述复发因素以及惊厥持续时间≥15min、惊厥次数〉5次、体温正常2周后脑电图仍有异常者易转为癫痫及合并智力低下。结论:FC首发年龄多为6月-5岁,与发热相关;FC多存在低血钠和高血糖。在常规治疗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其复发与首发年龄、首发体温、FC类型、惊厥家族史有关。FC大多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癫痫,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1]。全球3800万人患有心衰[2],美国的患病例数已增加到620万[3],我国现患病人数已达450万[4]。尽管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可改善预后,但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仍然很高,研究显示,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率高达67.4%。中外指南均强调[5,6],自我管理对心衰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33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10年,右下肢麻木15d入院。10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抽搐,伴尿失禁,肢体抽搐约2 min好转,7 min后意识有所恢复,后间隔约10 min再次发作,至当地诊所给予地西泮静脉滴注,反复发作约45次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年25次后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年23次,多于春、秋季节好发,晚上多发,每次发作抽搐43次,多于春、秋季节好发,晚上多发,每次发作抽搐45次,均需给予地西泮治疗,醒后有认知障碍,约105次,均需给予地西泮治疗,醒后有认知障碍,约1015 d后恢复正常。口服多种抗癫痫药物,控制不佳,近10年记忆力、计算力逐渐下降。15 d前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持续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GLOBOCAN)[2]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数占全球的37%,死亡数占39.8%,且多数肺癌患者诊断以临床晚期为主,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3]。就医延迟为患者首次发现症状或不适后未及时就诊于医疗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4%,死亡率约为18%,其中约90%肺癌患者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现代医学认为,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动态改变密切相关[2],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功能,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研究[4]表明,扶正类中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预防肿瘤转移方面的疗效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