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东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患者24 h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血压、PR间期、QT间期情况,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E峰与A峰比值(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和E/A明显升高,FS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岚  徐进 《华夏医学》2011,24(3):261-262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给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9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结果:治疗组28例中,有效25例,有效率82.29%;对照组29例中,有效18例,有效率62.07%。两组在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艳 《中外医疗》2008,27(33):57-57
急性心肌梗死可伴发频发、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特别是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时,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将显著增加.近年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90年代初美国发表的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后,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不仅要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要降低死亡率,因此,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逐渐被Ⅲ类心律失常药物所取代.本文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疗效比较满意,与以往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较, 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故推荐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存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本文中以下均简称为合并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确诊的该病病人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8例以及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比两个组别的疗效以及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43(89.6%)。无效5(1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分别数据32(66.7%)。16(33.3%)。观察组起效的时间为32.3±2.3。一年中再住院为14(29.2%)。不良反应2(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分别数据41.6±3.5。18(37.5%)。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不可替代的一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且起效快。且应用范围较广。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吴建英 《中外医疗》2013,(32):115-116
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将这80例病患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对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2周后观察两组病患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诊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有效33例,有效率为82.5%,而对照组中,有效26例,有效率为6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的治疗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患者共76例,其中胺碘酮治疗组38例,利多卡因对照组38例,比较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显效3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与对照纽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2.3%,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李金珉  刘伟 《中原医刊》2002,29(9):50-5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5 %~ 95 % ,其中严重心律失常约占 3 5 % ,多发生于发病后 2 4小时内。严重心律失常仍是AMI急性期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须积极予以控制。本文总结 3 2例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结果 ,旨在评价胺碘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48~ 76岁 ,平均 (62 3± 10 8)岁。梗死部位 :前壁 13例 ,前间壁 8例 ,下壁 6例 ,侧壁 5例。心律失常类型 :室性早搏 (频发、多形、成对、成串、RonT) 16例 ,快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75%,对照组有效率为63.2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邓轩宇 《大家健康》2016,(4):176-177
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2.5%)高于参照组(67.5%,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实行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间期、QPR波时限及心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PR间期为(148.6±21.6)ms、QPR波时限为(91.4±10.5)ms、心率为(102.6±12.8)次/min,对照组PR间期为(148.9±21.3)ms、QPR波时限为(91.7±10.2)ms、心率为(102.9±12.8)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R间期为(189.7±20.6)ms、QPR波时限为(114.6±11.5)ms高于对照组PR间期为(172.8±20.6)ms、QPR波时限为(102.3±11.2)ms,治疗组心率为(72.2±9.8)次/min,低于对照组心率为(189.6±8.4)次/min;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刺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n=52)﹑观察组(n=52)分别给予美托洛尔﹑ 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心功能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静脉用药后Lown分级上升率0.0%低于对照组11.5%,观察组2周后心律失常消失率48.1%高于对照组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16.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恶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大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6例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后88%的患者在72h内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无心衰及严重毒副作用发生。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发顽固性室速、室颤的治疗安全有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应强调个体化原则,注意监测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而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17.
杨庆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66-336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胺碘酮、艾司洛尔和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 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的总有效率、室颤发生率、病死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 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室颤发生率,同时不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给予利多卡因,30例使用胺碘酮。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于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转复心律失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有效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覃学美 《医学争鸣》2009,(15):1366-1366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信号,传统处理方法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虽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但并不能降低病死率;而胺碘酮则能够降低病死率,并且在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抢救心跳骤停方面,利多卡因疗效不及胺碘酮.AMI伴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静脉注射胺碘酮为首选.我院2004-06/2008—12对42例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及PR间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