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生产的240例产妇分别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措施(对照组)与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康医学》2019,(2)
目的:观察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7%(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应用在高龄产妇分娩过程中,可明显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孕妇给予家庭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孕妇常规产科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前后焦虑程度、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分娩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娩后实验组孕妇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自然分娩选择率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孕妇3个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对缓解孕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时间以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分娩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初产妇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分娩率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初产妇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分娩护理,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程度、情绪状态、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程度,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与护理满意度,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与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6~9月在勉县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245例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的245例产妇中,自然分娩189例。而2010年6~9月住院分娩的245例产妇未实施心理护理,其中有144例自然分娩。相比较,实施心理护理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未实施心理护理者。结论:在产程中对产妇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能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对降低剖宫产率有满意而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自然过程,是人类生产的一种本能行为,然而又是一个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过程.产科工作人员做好产前、产时孕妇的心理保健指导,提高产妇对分娩应激的应对能力,是可以帮助她们正确对待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是否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住院的32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161例。两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对足月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分娩痛、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顺产和母乳喂养率。结论足月初产妇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利于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帮助产妇更快恢复健康,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产检及分娩的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分娩方式、围产期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34.82±14.31)min]、缩宫素使用率(6.25%)、产前负面情绪评分[HAMD(15.14±1.35)、HAMA(13.34±1.11)]、产后负面情绪评分[HAMD(12.53±1.64)、HAMA(11.41±1.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顺产率(79.6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提高顺产率,有效缓解其围产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并对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 h,1、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化验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出院3个月时病情监测、并发症、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80分者比例优于出院1个月时,出院1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出院24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出院24 h,1、3个月时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尿量、收缩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59、2.756、9.672、3.678,均P<0.05);而出院24h,1、3个月时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24 h,1、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总分等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心理护理技能。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护理技能的必要性,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培养心理护理技能的方法。结果:总结出培养方式为:①明确心理护理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②适当改变教学方法;③在教学中建立心理护理的典型护理模式;④锻炼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⑤锻炼学生具有灵活的应变力;⑥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及自学能力;⑦注重良好医德的培养;⑧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结论:高级护理专业心理护理的培养顺应了护理学科的发展,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学科向更高更深层次方向迈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2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26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130例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13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输液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及提高家长满意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佳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6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33例,试验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以及复发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满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