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蔚然 《河北医学》2013,19(7):977-98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瘤体周边假包膜显示率、肿瘤内血流及瘤体回声与良性病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二者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肾脏恶性病变主要以“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和高强化为主,而肾错构瘤多呈“慢进慢出”及低强化表现,部分呈等强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5.83%(91/120),明显低于超声造影的90.83%(109/1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显示各种肾脏肿瘤的声像图、血供特点和增强特征,为肾脏肿瘤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肿瘤患者128例,对其展开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86±0.23)cm,恶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91±0.34)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78%,诊断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6.39%;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63%,诊断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90.28%.显然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较常规超声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灶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光银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15-12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应用于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主要观察灌注过程以及回声变化,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超声造影结果显示有25例为恶性病灶,12例为良性病灶,所有病例均经CT、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程度:良恶性肿瘤高于肾皮质和低于肾皮质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等于肾皮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峰值时间较良性肿瘤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曲线尖度以及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均<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应用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及膀胱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例肾脏占位性病变及16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4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中,14例为肾透明细胞癌,其造影表现多样,4例肾囊肿,造影剂进入后内部未见明显增强,3例肾错构瘤造影表现为慢进慢退,回声呈等或低增强表现,3例肾柱肥大则造影增强模式与正常肾实质基本一致,其中2例造影表现同进慢退,提示肾错构瘤,与病理诊断不符,24例肾脏肿瘤与术后病理、CT 及随访结果符合率91.7%(22/24)。16例膀胱占位性病变中19个病灶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造影提示恶性,其中12个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高增强,7个表现为同进同退等增强,与术后病理符合率100%(19/19)。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肾脏、膀胱肿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为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3例肾脏肿瘤超声诊断中,14.8%呈强回声(与肾窦回声相等或更强),33.3%强弱回声混杂,40.7%中等回声(与肝相似),3.7%中等偏低回声(介于肝肾回声之间),7.4%弱回声(与肾实质相同),30%肿馏内部回声均不均匀,瘸内见到智状结构,36.7%有中心性或偏心性液化囊变,20%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60%肿增周边有弱回声晕。肿瘤边界多数清楚,少数不清,1例肾癌术后局部复发,表现肾窝内形状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实时超声造影在局限性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收治的3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在造影剂注射后,对患者肾皮质期、髓质期及延迟期的肿瘤增强形态、强化方式、肿瘤薄膜的情况及是否存在高回声环进行观察。结果超声造影准确诊断18例肾恶性肿瘤患者,4例误诊,确诊7例肾良性肿瘤患者,3例误诊。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局限性肾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12.
超声造影技术能有助于对肾脏内的发育异常与新生物进行较好的区分,明确判断肾脏内有无占位性病灶的存在,并能准确地区分复合性囊性占位的良、恶性;对于肾脏的恶性肿瘤,造影增强在时相上无特征性,但肿瘤内无灌注区域的检出,对判断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燕  陈亚青  李文英 《上海医学》2007,30(10):748-75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59个乳腺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通过目测分析造影增强方式和借助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良、恶性乳腺病灶的增强特征。结果良、恶性病灶增强程度和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4.026、9.032,P值均<0.05)。良、恶性病灶间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和曲线尖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曲线下面积、病灶整体的峰值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明显增强、不均匀增强、达峰时间<30s、高灌注部分的峰值强度(PI_高)>50作为恶性指标,满足其中满足2项或3项(当明显增强与PI_高>50同时出现时必须具备3项)及以上即诊断为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1%、83.3%和88.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年间体检中发现的41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占48.8%,良性肿瘤占51.2%。超声对。肾脏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5.0%和100%。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S.5%。结论B超作为。肾脏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当在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1例(145个病灶)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引导性穿刺活检或手术取病理组织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一致性、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按照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对比两组常规超声参数[Finkler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与超声造影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对比剂未到达时的基本强度(BI)、始增时间(A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肾脏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 =0.581,P <0.05)。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κ =0.804,P <0.05)。超声造影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Finkler超声评分、AUC均高于良性组,RI水平和PI水平均低于良性组,TTP水平短于良性组(P <0.05)。两组BI、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inkler超声评分敏感性为82.8%(95% CI:0.784,0.923)、特异性为73.9%(95% CI:0.792,0.929);RI敏感性为86.1%(95% CI:0.798,0.961)、特异性为73.9%(95% CI:0.802,0.958);AUC敏感性为87.7%(95% CI:0.887,0.969)、特异性为82.6%(95% CI:0.873,0.946);TTP敏感性为83.6%(95% CI:0.706,0.910)、特异性为69.6%(95% CI:0.713,0.915);PI敏感性为85.2%(95% CI:0.802,0.936)、特异性为83.9%(95% CI:0.809,0.94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1%(95% CI:0.876,0.995)、特异性为89.6%(95% CI:0.864,0.986)。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提升恶性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且两者定量参数联合可有效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杨涛 《海南医学》2016,(24):4069-4072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成人健康。超声造影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肿瘤及正常人体组织的血流灌注,能够清晰的显示肾脏肿瘤的血管及微血管,为鉴别诊断肾脏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阻塞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初诊为不孕症的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和X线输卵管碘剂造影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通畅和输卵管阻塞的敏感性分别为38%、94%和92%,准确性分别为84%、94%和90%,特异性分别为94%、96%和86%。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为84%。结论 X线碘剂造影检查与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输卵管阻塞,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后者的操作方法更加简便、安全性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附件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74例附件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在入院后先行经阴道超声常规扫描检查得以确诊的患者,然后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并利用相关软件来对影像资料进行记录,比较实时超声造影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确诊率。结果 2种诊断方式在附件良性占位病变及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附件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对附件占位性病变处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清晰显示,这对附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对附件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运用实时超声造影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79枚肿瘤)大肠肿瘤的经腹壁常规超声检查、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大肠腔内灌注超声检查+静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 结果 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发现68例大肠肿瘤(68/79,敏感性为86.1%);经腹壁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32例(32/79,敏感性为40.1%)。经腹壁常规超声检查法的定位准确率为21.9%(7/32),双重超声造影检查法对大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8.2% (60/68),对结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4.4%(51/54)。双重超声造影在检测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上高于常规超声(P <0.05)。双重超声造影检查时,大肠肿瘤强化的模式有两种: 瘤体整体均匀性强化,本组31例;或瘤体不均匀性强化,瘤体内部可见始终无强化区,本组37例。大肠肿瘤强化的模式与肿瘤的二维形态或生长方式有关:节段性增厚者从浆膜面朝向黏膜面逐步垂直地强化,本组39例;隆起型病变者造影剂由蒂部或者基底部进入,本组29例。 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检查法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定位准确性高,有潜力成为大肠肿瘤的常规影像诊断方法或术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