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健康定义的转变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防治疾病的目标不仅注重身体的恢复,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康复,以提高生活质量(QOL)。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中风后遗症表现为神经病学中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异常,这些障碍可导致严重的身体残疾和社会失调,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社会心理行为,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生活质量的评估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24-225
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生活康复等多方面的护理,掌握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办法。结果经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大部分患者生活都能自理。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疾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之一,偏瘫的康复医疗能促进病体的康复,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以增进其生活信心,由此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我们对50例偏瘫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指导、随访,其反馈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郑仙芝  张樱 《家庭医药》2016,(8):108-108
目的:就中风恢复期患者100例中医康复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结果:本组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经过中医康复护理之后,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都得以有效改善,明显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都对后期的治疗充满信心,满意度增加,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通过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来将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低致残率、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病情处于康复期的中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中风康复期治疗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曲政  潘高峰 《黑龙江医药》2005,18(6):436-43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新型模式强调了我们的服务对象“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因此,其疾病的康复过程受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行为的疾病,其发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本文通过对一组糖尿病足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出社会支持较低的弱势群体,充分识别和发动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有肢体瘫痪、语言、认知等一系列障碍。护理人员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及早解除患者的身心障碍,使其实现功能上的最大独立,减轻残疾,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风病康复治疗,使中风致残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达到功能康复,重返社会的目标中风是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1]。中风之病主要可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  相似文献   

9.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6):444-444
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大大增加,如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症状加重;高血压病人因血压升高,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相似文献   

10.
截肢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术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对截肢患者心理护理为重点,促进其心理康复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志刚 《首都医药》2003,10(21):32-33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当前我国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居各类疾病之首。据统计,全国现有中风患者约600多万,而其中400多万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这不仅使患者自身饱受其苦,而且给社会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风后如能经过正确的治疗与护理,60%以上的患者可在一年内恢复到在日常生活中不需他人帮助的水平;约30%在工作年龄段内的患者可恢  相似文献   

12.
郭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17-1718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争性期后多数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恢复期如何帮助有不同程度残疾的患者摆脱残疾痛苦。恢复自信,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是当前中风恢复期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科2000—2004年对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对68例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其中35例痊愈,27例好转,总有效率91.2%。结论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中风科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外,更要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尽快康复和全面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药》2008,(4):36
芬兰研究人员称,如果给中风患者每天听几小时他喜爱的音乐,将大大有利于患者身体痊愈。实验表明,与没经过“音乐治疗”的中风患者相比,大多数经过“音乐治疗”的中风患者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注意力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风后因社会角色变化所可能引发的心理情感障碍。方法总结近半年来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结果脑中风患者由于社会角色变化,引发由否认-愤怒-期望-抑郁-承受的心理情感障碍过程。结论帮助脑中风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去正视疾病,配合医务人员训练,使其真正意义上发挥躯体功能,尽早地回归到家庭、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出血及脑梗塞)病情稳定后缺乏康复措施而引起。患者常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大部分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其高致残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老年人的寿命。且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于对疾病和康复训练的认识不足,所以对治疗的依从性差,而这又关系着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故及早实施康复护理极为重要。我科自1997年开展健康教育以来,对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的同时实施此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中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8例中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评分及Bathel指数、SAS、SD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有利于提高中风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伟大的精神财富,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和生理作用影响身心和行为。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脑中风患者多有恐惧、激动、悲伤、焦虑、痛苦、心情压抑、对人、对事失去兴趣,空虚、自卑,甚至厌世,拒绝治疗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对于中风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临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荣霞 《河北医药》2011,33(18):2873-2873
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活动十分复杂。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龄以及社会地位、家庭、职业、环境、个性特征及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均能引起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疾病转归。我们在工作中对临床102例患者,针对其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实施了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俊 《家庭用药》2009,(5):29-29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脑卒中(中风)已成为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除了身体功能受损外,中风后抑郁(PSD)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