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 1991年 10月至 1998年 4月间 6 1例患者 6 5支冠脉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资料 ,探讨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1)病例及分组 :急性冠脉闭塞组 (急性组 ) :10例 10支闭塞冠脉 ,系急性心肌梗塞后 12小时内PTCA ;亚急性冠脉闭塞组 (亚急性组 ) :2 9例 2 9支闭塞冠脉 ,急性心肌梗塞后 4周PTCA ;慢性冠脉闭塞早期组 (慢性早期组 ) :9例10支闭塞冠脉 ,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或等于 1个月但小于 3个月 ;慢性冠脉闭塞晚期组 (慢性晚期组 ) :13例 16支闭塞冠脉 ,推算冠脉闭塞时间大于 3个月。 (2 )分析方法 :PTCA的成功率及与冠脉闭塞时间和冠脉闭塞局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  (1) 6 1例患者PTCA后 6 5支闭塞血管经PTCA后 5 4支开通 ,病变成功率 83 1% ,病例成功率 85 2 % (5 2 6 1)。 (2 ) 4组病人的病变成功率分别为 :急性组10 0 % (10 10 ) ;亚急性组 96 6 % (2 8 2 9) ;慢性早期组 70 % (7 10 ) ;慢性晚期组 5 0 % (8 16 )。 (3)急性和亚急性组PTCA失败与病变形态无关 ,慢性组局部病变呈平齐截断或有桥连侧支者失败率高。结论 冠脉闭塞病变PTCA治疗是一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闭塞病变的时间和慢性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影响PTCA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严重冠状动脉(冠脉)痉挛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例行冠脉药物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严重冠脉痉挛的发生率、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和置入支架情况、痉挛发生时间、部位以及处理、预后。结果:DES置入术后1年内严重冠脉痉挛(冠脉直径狭窄≥95%)有28例(1.39%)。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67.8%)、多支血管病变20例(71.4%)、支架长度≤29mm25例(89.2%)。严重冠脉痉挛发生时间最常见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共18例(64.3%)、与术后1周内5例、术后4周内3例、术后1年内2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部位为支架两端,共24例(85.7%),非靶血管严重痉挛病例4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时复查冠脉造影以及冠脉内注入血管扩张剂、必要时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和支架置入是抢救的关键,一般预后较好。结论:DES置入术后严重冠脉痉挛并非罕见,其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支架长度≤29mm多见。严重冠脉痉挛最常发生在导管室和术后24h内的支架两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初次行CAG检查时被确诊为冠心病,在此期间完成第2次CAG检查。根据两次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次冠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3.4±19.5)个月。第2次冠脉造影检查时71例(58.2%)患者有冠脉病变进展,51例(41.8%)患者无冠脉病变进展。与无进展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吸烟者比例更高(59.2%vs.39.2%,P=0.03),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0.97±0.25 mmoL/L vs.1.18±0.25 mmoL/L,P=0.029),基线冠脉造影三支病变者更多(38.0%vs.15.7%,P=0.007),更多患者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8.7%vs.70.6%,P=0.0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DL-C水平(OR=0.167,95%CI:0.033~0.854,P=0.032),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接受PCI治疗(OR=3.281,95%CI:1.268~8.491,P=0.014),基线时冠脉三支病变(OR=4.289,95%CI:1.447~12.712,P=0.009)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OR=1.029,95%CI:1.007~1.052,P=0.01)是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DL-C水平、基线冠脉造影时接受PCI治疗、三支病变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是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24例拟诊冠心病(CHD)并行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病变程度以诊断是否CHD、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三方面确定;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2 h PG)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第1组,2 h PG<7...  相似文献   

5.
左主干及3支病变的的血运重建策略——SYNTAX研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运重建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自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诞生以来,人们对这项微创、有效的冠脉治疗技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的对比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在过去的10年里, CABG和PCI均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更加剧了CABG和PCI孰优孰劣的争议.关于DES时代复杂病变的PCI治疗已成为2008年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开展冠状动脉成形水(PTCA)前后冠脉造影在年龄、性别、冠脉病变种类、冠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造影适应症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比较上海中山医院开展PTCA前134例(A组)和开展PTCA后440例(B组)冠脉造影资料上述指标问的差别.结果:(1)60岁以上造影者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B组年龄跨度大于A组.(2)急性心梗冠脉造影者乃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B组急诊冠脉造影占18.29%,心梗后早期冠脉造影占28.05%;陈旧性心梗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诊断性冠脉造影两组无差别(P>0.05).(3)冠脉病变A组以单支、简单的A型病变为主,B组以多支复杂的B型和C型多见(P<0.05).结论:开展PTCA之后冠脉造影例数显著增加,造影年龄跨度增加12岁,平均年龄上升6.7岁;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提高26.05%,冠脉造影适应症较前扩大,但病变阳性率并未下降,冠脉病变趋向多支、复杂的B型和C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多普勒血流钢丝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储备 (CFR)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 2 1例冠脉狭窄患者 (冠脉狭窄组 )和 12例正常冠脉者 (对照组 )中 ,利用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钢丝和冠脉内注射罂粟碱测量了冠脉的血流速度和 CFR。  结果 :左前降支冠脉狭窄远端的平均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和 C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测值。  结论 :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测量正常和冠脉狭窄患者的冠脉血流速度和 CFR,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安全、可靠 ,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液动力学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18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冠脉狭窄评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非冠脉狭窄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应用统计学方法评定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脉压显著高于非冠脉狭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脉压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的磁共振(MRI)成象和电子束CT(EBCT)成象是近几年来新发展的技术。由于成象过程复杂,冠脉管径本身细小及心跳和呼吸的影响,使得人们对这两者冠脉成象的准确度仍心存疑问。该研究采用当前标准的MRI和EBCT技术,对两种方法的冠脉成象质量及对冠脉近段和中段血管的狭窄检出率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 (冠脉 )夹层和支架脱落是冠脉介入操作中较为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操作成败和患者安危。现报告同时发生两并发症的病例 ,经处置获得成功。患者男 ,5 5岁 ,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于 1999年 6月入院。病情稳定 1周后行冠脉造影 ,显示左前降支 (LAD)近中段 99%狭窄且紧邻第一对角支 (D1)开口 ,D1近段 6 0 %狭窄 ,右冠脉近段 80 %局限性狭窄。决定行前降支病变的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术。操作中LAD中段发生夹层 ,累及D1开口 (未预先放置导丝保护 ) ,血流缓慢 ,患者出现心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及甘油三酯 (T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对 14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简称冠脉造影 )的病例测定D 二聚体和TG水平。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 ,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单处病变组和多支多处病变组 ,比较各组间D 二聚体和TG。 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组D 二聚体和TG水平比冠脉造影阴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D 二聚体与TG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单支单处病变组比较 ,多支多处病变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 P <0 0 1)。 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与D 二聚体及TG水平关系密切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D 二聚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冠状动脉(冠脉)功能学评估指导下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纳入多项指南。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评估冠脉病变生理学意义的金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型无创的冠脉生理学功能性评估方法——定量血流分数(QFR)的出现和应用弥补了FFR的一些不足。该文主要介绍QFR的测定原理、相关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一左心室微血管瘘的冠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9例患者CAG均采用延迟采集,直至冠状静脉窦显影;观察冠脉血管病变、微血管瘘部位、左心室造影剂弥散等情况,以分析患者的CAG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5例同时并发冠脉病变.微血管瘘起源自单支冠脉1例,双支冠脉6例,3支冠脉2例,所有患者均包含对角支瘘管.CAG时并无明确可见的瘘管,但在正常分布的冠脉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造影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而在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结论: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冠脉分布正常,但远端末梢血管与左心室直接交通,CAG时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以双支冠脉微血管瘘多见,均包含对角支瘘管,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 AMI)急诊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94例 AMI患者行即刻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 PTCA)或溶栓治疗 ,溶栓者于溶栓开始后 90 m in行冠脉造影 ,梗死相关动脉 ( 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 ,再通且并冠脉病变者及 PTCA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患者冠心病易患因素 ,观察 ST段抬高总和 90 m in回落程度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并于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94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 2 1例 ,冠脉异常组 73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 ,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 ,且造影时 TIMI 3级多见 ;ST段抬高总和 90 m in回落大 ( P <0 .0 5 )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 P<0 .0 5 )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较大 ( P<0 .0 5 )。结论 :AMI急诊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相对年轻 ,吸烟等诱因多见 ,住院期心功能和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程度和部位与急性冠脉完全堵塞时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 10 0例冠脉狭窄 (5 0 %~ 95 % )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球囊充盈 ,球囊充盈前、充盈时及充盈后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球囊阻塞冠脉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12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轻 [(70± 13) % :(85± 14) % ,P <0 .0 1],无侧支循环 ,易出现 ST段变化 (P <0 .0 5 ) ,扩张左前降支比扩张左回旋支和右冠脉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P <0 .0 5 )。结论 :轻度冠脉狭窄和左前降支狭窄行 PTCA时似易发生室性异位搏动。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而有冠脉微血管病基础者的冠脉血流储备 (coronaryflowreserve,CFR)降低 ,但三支冠脉 (前降支 ,回旋支 ,右冠脉 )的CFR在降低程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尚少见报道。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 冠脉及左室造影完全正常而临床表现有胸闷或胸痛的患者 45例 ,分为两组 :A组共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8(平均 5 8± 9 9)岁。其中包括高血压 11例 ,心电图有左室肥厚或劳损表现 ,糖尿病 3例 ,肥厚性心肌病 2例 ,长期吸烟者 10例 ,高血脂 8例。B组无冠脉微血管病基础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EE)潘生丁负荷试验 ,探讨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循环特点及血流储备 (CFR)功能。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 4组 :冠脉前降支重度狭窄 (A组 ) 10例 ,轻度狭窄 (B组 ) 6例 ,X综合征 (C组 ) 7例 ,冠脉造影正常 (对照组 ) 15例。应用TEE测定冠脉前降支血流频谱 ,以基础状态下(R)和潘生丁负荷后 (D)冠脉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 (D/RPDV)为CFR的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其他 3组基础状态时冠脉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CFR明显减低 ,以A组最为明显〔(1.5 5± 4 3)∶(3.4 3± 0 .6 2 )cm/s,P<0 .0 0 1〕 ,狭窄程度与D/RPDV高度相关 (r =0 .83,P <0 .0 0 1) ;B组与C组比较 ,CFR减低程度一致〔(2 .6 2± 0 .71)∶(2 .19± 0 .36 )cm/s,P >0 .0 5 )〕。结论 :CFR反映了冠脉狭窄时冠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用于判断冠脉狭窄的程度 ;CFR减低是冠脉造影正常患者胸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静息性)患者,并对所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病变较其它组心绞痛多见(P<0.05);恶化劳力性、静息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较初发劳力性多见(P<0.05);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形态以A型病变多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C型病变多见,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总的血栓检出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形态复杂、血栓发生率高,病变的不稳定导致其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正常而有冠脉微血管病基础者的三支冠脉血流储备 (Coronaryflowreserve ,CFR)之间是否有差异。方法 :临床上有不典型胸闷或胸痛的患者 4 5例 ,冠脉造影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按有无冠脉微血管病基础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冠脉微血管病组 ,共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8(5 8±9.9)岁 ,其中心电图有左室肥厚或劳损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11例 ,糖尿病 3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长期吸烟者 10例 ,高血脂 8例 ;乙组为无冠脉微血管病组 ,共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8~ 5 8(5 1± 8.6 )岁。冠脉造影过程中随机测定冠脉CFR值 (甲组 6 2支 ,左冠脉前降支 2 4支 ,冠脉左旋支 17支 ,右冠脉 2 1支 ;乙组 36支 ,左冠脉前降支13支 ,冠脉左旋支 8支 ,右冠脉 14支 )。结果 :甲组 6 2支冠脉的平均CFR为 2 .32± 0 .6 1,乙组 3.15± 0 .5 5 ,P <0 .0 1。甲组三支冠脉之间的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乙组三支冠脉的CF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甲组前降支的CFR远低于右冠脉与回旋支 (2 .0 4± 0 .5 2∶2 .5 9± 0 .6 5 ,2 .39± 0 .5 5 ,均 P<0 .0 5 ) ;回旋支较右冠脉的CFR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9± 0 .5 5∶2 .5 9± 0 .6 5 ,P >0 .0 5 )。结论 :冠脉微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267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Apoa),计算出LDL/HDL-C和TG/HDL。比较各组血清脂蛋白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44例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结果:CHD组HDL-C、Apo-A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CS组较SAP组HDL-C、Apo-AI显著降低(P0.01)。血浆Apo-B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越多。结论:HDL-C、Apo-AI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而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