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疫情报告质量是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而在疫情进展过程中,控制措施采取是否及时是整个疫情控制的关键。现就山西省阳泉市2004年网络直报前(1980—2003年)和网络直报后(2004—2014年)的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网络直报前资料来源于全市五个县区所辖医疗机构传染病手工报告卡和疫情资料汇编,网络直报后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等法律、法规,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点执行、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情况,掌握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真实水平,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对策,促进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按照《云南省医疗、防疫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及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规定的方法,随机抽取临沧市辖区内一定数量的疫情报告点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听、看、查、问等形式,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各项工作遂项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检查的6所医疗机构共查出甲、乙类传染病490例,报告475例,报告率为96.94%,漏报率为3.06%,报告及时率为94.1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8.50%。结论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全市疫情报告人员的努力,全市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相对健全的报告网络,疫情管理工作已遂渐向网络化、实时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冯军  曲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32+134-132,134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是我国传染病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4年始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已长达8年多,为做好本院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管理工作,杜绝漏报、误报疫情的发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体系,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加强疫情知识培训,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疫情管理意识及疫情报告的自觉性;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数据管理,确保传染病疫情准确报告等。使医务人员提高疫情报告意识,保证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宾萍 《贵州医药》2012,36(10):924-925
为了解南明区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报告质量,找出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现将2009-2011年南明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照报告地区选取录入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病例,疾病种类为甲乙丙类传染病的疫情卡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丹东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水平,找出报告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规范,提高网络直报的质量。方法通过对2017年丹东市辖区7个疾控机构单位,39个医疗机构单位开展现场督导检查,运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分析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疫情报告系统数据分析得出丹东市及其辖区的所有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率达100%;辖区内各级传染病的诊疗机构网络运行正常率达100%,重卡率为0。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传染病343例,漏报6例,漏报率为1.75%。其中乙类、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98%(6/303)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及县(区)级医疗单位漏报率为1.32%(4/304),抽查乡、镇、街道、厂矿医院漏报率为5.13%(2/39),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东市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好,报告系统运行良好,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好,漏报率相对较低,可真实的反应本市传染病疫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探究漏报影响因素,填卡过程中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和减少传染病漏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对2011年某市部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情况、报告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报卡人员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直报漏报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某市网络直报样本及时率为99.3%,完整率为87.88%,一致率为69.46%。对漏报影响因素分析中,其中仅科室所属与漏报有统计学意义,门诊科室的漏报高于住院,与其他九项,即性别,年龄,参加工作年限,在本岗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与单位关系,月收入,传染病基础知识合格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一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可对传染病网络直报适当采取些激励机制,疾控部门加强对报卡人员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宣传,报告培训和指导,以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4年1月1日成功研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来,法定传染病借助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1])。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核心,只有对高质量的疫情监测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控决策~([2])。为了解我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2017年对我市41家省、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开展了传染病质量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对医疗机构报告的2000余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病例的分析,找出影响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因素.结果 诊断标准、报告时限和病例地址是影响网络直报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对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诊断标准、报告时限、以及病例地址等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疫情报告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1月1日在全国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1])。该系统的启用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早期识别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更为迅速、便捷~([2])。医疗卫生机构是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来源,医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疫情报告质量。为了解我市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告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疫情报告是防疫工作的基础和依据[1]。传染病报告卡是疫情报告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部门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料,是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制定和实施有效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发现法定传染病例及时准确按时限报告是预防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关键。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质量好坏以及传染病报告卡的迟报漏报问题将直接影响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我院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及时率、杜绝漏报,本文分析了我院近3年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周口市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前后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周口市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1999至2003年)和后5年(2004至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种均发生了变化,目前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结论网络直报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水平;位列前5位的传染病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托幼机构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2本镇范围内开展托幼机构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的16所幼儿园的相关资料,分析上报及时率、上报缺课率、缺课原因、与疫情相关性等。结果:本镇2012年度网络直报的及时率为97.45%;2012年托幼机构因病缺课的原因主要为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占89.89%;网络直报与疫情的相关率为35.06%。结论: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对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报告,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各基层医院对传染病进行实时疫情报告。通过6年多的运行,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实施的传染病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与准确性,使中国的疫情报告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我院于2007年6月开始实行门诊医生工作站,2008年6月我们自行开发了"传染病报告系统"并嵌入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运行以来.有效避免了传染病的迟报、漏报及瞒报问题的发生,为医院及时、准确地完成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全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状况,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对全市乡级及以上医疗和疾控单位的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督查,运用综合指数对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于2004年1月开始建设,到2006年10月均全部完成并相继投入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11倍,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达到了100%,使法定传染病实际发病水平较为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结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传染病由传统报表格式向个案实时报告的根本性改变,有效保障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通过对全市城乡疫情的实时监控和监测数据动态快速统计分析,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并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做好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对于传染病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院作为市级传染病定点医院,多年来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发生。1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常会遇到的问题1.1现状:由于我院是市级传染病定点医院,医院领导对疫情报告工作一贯重视,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网络直报的管理工作,将疫情报告列入医院经管目标,制定了严格的奖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黔东南州2006年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整理州辖15个县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软件录入数据并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6年共发生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例(其中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例),共发病1313例,死亡10例,罹患率3.60%,病死率为0.76%,分布在15个县(市、区),比2005年的38例上升73.68%,丙类传染病占63.59%,有42例发生在中、小学校(占63.64%),4~6月为高发季节。结论学校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4~6月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疫情报告和处理不及时是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要重点对学校学生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2004年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日起,山西省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网络直报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更好地对山西省的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本研究对全省11个市119个县(区)在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网络报告的疫情进行了数据汇总  相似文献   

19.
及时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是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疫情的先决条件,也是积累疫情资料,分析、评价传染病流行状况和防疫措施的依据。自从1989年9月1日《传染病防治法》颁布以来,我县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报告率逐年提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但今年十月我们参照《全国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开展的农村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传染病报告率仅为54.05%。现就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全军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自2009-06正式启动,各医疗卫生机构均接入军事综合信息网,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本单位疫情日(零)报告,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实时显示和反馈,标志着我军疾病预防控制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疫情直报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整个疾病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时效性,直接影响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当前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