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7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r=0.37,P0.01);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1);3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性显著(r=-0.53,P0.01);4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R2=0.308,P0.05)。结论:服刑人员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来源、性别、年级和留守时间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对129名初中留守儿童和133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是初中留守儿童最经常的支持源;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仅父亲外出打工的儿童也感受到较多来自父亲的情感支持。②留守女生比留守男生感受到更多来自老师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留守男生则比留守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的工具性支持;初一留守儿童比初二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和同学的社会支持以及来自老师的肯定价值。③与留守时间1年以内的儿童相比,留守时间5年以上的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陪伴及肯定价值。结论:母亲是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要支持源;不同性别、年级和留守时间的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对348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β=-0.194,P0.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服刑人员人格特质中的因素Q4、因素O与应对方式是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同时起完全中介作用(c'=-0.018,P0.05)。结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直接或间接通过人格与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实施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方法对河南省南阳200名农村留守妇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6.40,21.22,33.25,12.30,9.32,11.91,21.41,8.81,31.14,5.30,6.67;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分(r=-0.31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且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①留守儿童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13,P<0.05);②不同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LuLuo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为工具,对285名服刑人员施测。结果: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著(F=3.130,P0.05),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服刑人员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著(F=5.357,P0.05);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r=0.605,P0.001);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及其维度的预测力是不同的。结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主观支持有利于提高服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和改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部某省区多民族交界杂居的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4~8年级共210名留守儿童和110名非留守儿童和15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症状方面(F_(6,313)=2.26,P0.05),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女孩比男孩严重(t=-3.10,P0.05),初中生比小学生严重(t=2.56,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精神质(r=0.67,0.29;P0.01)的影响,社会支持帮助对心理健康(r=0.12,P0.05)有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存在监护类型和学段差异;③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回归预测效应(B=-0.02,P0.05),并且社会支持可以完善人格特质从而对心理健康发生作用。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人格特质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联系,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社会支持调查表》对安徽省蚌埠市某农村中学初中3个年级25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各年级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116~130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②留守学生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心理支持,被试获得的社会支持中父母支持>学校支持>亲戚支持>网友支持(P<0.05);③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及亲戚支持与心理韧性得分间皆有显著正相关(r=0.47,0.36,0.32;P<0.01);④留守女生比男生更擅长向身边人求助和倾诉,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生;⑤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差异(F=7.70,P<0.05),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越高,其心理韧性的得分也越高.结论 父母及学校的心理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姜乾金制订的特质应对问卷 ( TCSQ)、服刑人员档案和自编项目问卷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对 3 78名女性服刑人员做测查。结果 女性服刑人员中阳性症状者出现率较高 ,共 3 72人 ,达整个群体的 98.41 %。被试在 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74.6%和 61 .9% ,且在偏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和症状反应程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群体 ,而且其心理障碍的检出率高于国内大学生、宗教徒、驻藏官兵、慢性病患者、劳教人员等其他高危群体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绍兴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绍兴市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119例老年人用SCL-90和SSRS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SCL-90躯体化因子分较常模高,其它因子分均较国内常模低,躯体化因子分与SSRS的客观支持分相关性最高,呈负相关。结论 绍兴市区老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的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来自基层的精神科住院医46人,在他们晋升考试中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上海市精神卫生模式提出建议,每人要求三条,共得151条(超过预期的138条),可分为16类,按前四类每类有20人以上提出者看。建议为(1)加强现有三级服务网;(2)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普及有关知识;(3)开展社会康复服务;(4)领导进一步重视、社会各界支待。  相似文献   

12.
13.
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所修订的Vaux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信效度以及我国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对515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施测.结果:(1)修订后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X^2/df<5,NFI、NNFI、CFI等均大于0.95);(2)青少年所评定的家庭支持比朋友和他人支持的水平要高(平均数依次为4.04、3.66、3.41,F=228.58,P<0.001),社会支持均存在年级差异(F=9.60,P<0.001)和性别差异(F=11.40,P<0.001),女性青少年知觉到的各种社会支持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修订后的SS-A量表适于测量中国青少年,且他们得到的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不同,并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初中生在社会支持的来源、性别和年级方面的特点及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问卷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548名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结果:同性朋友在初中生社会支持方面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重要社会他人(F=110.2,P〈0.01),是初中生社会支持最主要的来源;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性别(F=2.88,P〈0.05)、年级差异(F=4.43,P〈0.01)显著,成人(主要是母亲)是初一年级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同性朋友是初二、初三年级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女生感受到的母亲的社会支持高于男生,男生感受到的同性朋友和父亲的社会支持高于女生。同性朋友的肯定与支持、对与教师关系满意度、与父亲的冲突及受到的惩罚、母亲的肯定与支持和对与母亲关系满意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同性朋友在初中生的社会关系中有重要意义,从初一到初二是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发生转折的时期;社会支持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image discrepancy (BID) scores for actual versus ideal body image for children and indicators of child mental health.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650 5th graders and their par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Healthy Passages Phase I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schools in Alabama, California, and Texas. Measures included the Collins Body Image to produce child- and parent-reported child BID scores, respectively, body mass index (BMI) for child and parent,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for Children (PANAS-C). RESULTS: After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s rated by parents and negative affect as rated by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iscrepancies based on child- and parent-reported child BID scor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Overall, higher child- and parent-reported child BID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or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negative affect among children. There were some inconsistencies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other mental health behaviors and child BID scores contingent on parent or child ratings. Early intervention may be indicated to prevent possible adverse consequences, especially for internalizing problems, from the effects of child- and parent-reported child BID scores on adolescent and adult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6.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随机抽取的江西省6所农村中学和4所小学共813名儿童进行调查,区分出4种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曾留守儿童以及非留守儿童共6类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曾留守儿童(焦虑总分分别为:51.8±10.0,55.4±9.2,54.7±9.8,F=9.087,P<0.001);在留守儿童中,同辈或无看护的留守儿童健康状况最差,单亲看护的儿童好于其他留守类型儿童(焦虑总分分别为58.3±9.6、53.6±9.2,F=5.976,P<0.01)。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影响具有长期效应,父母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下一方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9,自引:1,他引:138  
目的 :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及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及 3个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 2 72 3名成年被试者进行测量。结果 :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外控心理倾向的人主观幸福度低 ,心理症状多 ,心理健康水平低 ;同时还发现 ,内外控制感对社会支持水平也产生影响 ,内在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结论 :提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研究这二个中介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利院与普通家庭儿童学校社会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学校社会行为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同一学校学习的福利院儿童31名,普通家庭儿童31名;使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Kenneth W.Merrell,Ph.D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实验对象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福利院儿童的社会能力呈现出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儿童的趋势,福利院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儿童。智商,性别是影响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而成长,年级,性别是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ntalization capabilities of children exposed to parental methamphetamine abuse in relation to symptom underreporting,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Twenty-six school-aged children in foster car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Mentaliz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y Family Stories Interview (MFSI),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in which children recalled family stories about a happy, sad or scary and fun time. An established scale of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for Children (TSCC), a self-report measure,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children's symptom underreporting.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 completed by the children's foster caregivers, assesse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Children with higher menta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prone to underreport symptoms. These children had few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were rated by their foster caregivers as more socially competent.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at mentaliza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 for children who have experienced parental substance abuse.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整群抽样对太原市两所幼儿园全部三个班级481名幼儿进行了心理卫生问题调查。8.7%(42例)幼儿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总的看,心理卫生问题频率有性别,高低班级差异,男孩以社会行为问题为主,女孩以个性及情绪问题为主。家访发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频率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母亲情绪不稳定,父母文化程度低,幼儿未入托儿所有关。跟班直接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均未能正确对待幼儿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