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关系,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维度上,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高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在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维度上,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者(P0.05);除了择偶条件外,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其它五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寻求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高校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大学生婚恋观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情感需求、婚恋价值和性爱道德;性别与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5),家庭气氛与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四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性别和家庭气氛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婚恋观功利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并存,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婚恋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现状,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问卷"对6所高校一~四年级6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行为价值观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性行为价值观在各个维度上的重视程度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家庭爱情成长愉悦名利同伴。大学生性行为价值观各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专业方面,部分维度存在差异;生长环境方面不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性行为价值观总体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婚恋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恋爱本质观、择偶标准观、性爱取向观以及婚恋道德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有哪些明显的影响,哪些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哪些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和需要引导或纠正的,是研究所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网络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影响是多元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影响力是影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红艳  申凡 《中国性科学》2017,(10):146-149
目的:了解大学生婚恋观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关系,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婚恋观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VESⅡ—CV)对307名陕西某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婚恋观处于开放和保守的中间水平,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中间型居多;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存在生源地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则正好相反,家庭适应性在任何方面都不存在差异;大学生婚恋观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相关;家庭理想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家庭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能正向预测大学生婚恋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红  任永进 《中国性科学》2008,17(6):15-17,2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1531名普通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大学生婚恋观问卷由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现、婚姻价值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性爱抉择观等七个因素组成.施测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婚恋观水平处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间,大学生仍然看重婚姻的忠诚;大学生婚恋现在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大学生性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红梅  赵娟 《中国性科学》2008,17(11):36-40
本文在时本地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指出地方高校大学生性道德存在的问题是:性与爱的分离、性与婚姻的背离、性责任感缺失和性贞洁观的迷失,这既与长期以来高校传统德育对婚恋观、情感教育的忽视以及性教育的缺乏有关,又与大学生受到多元性文化的影响有关.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承担起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重担:在德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道德;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良好性道德观的形成;建设良好的校园性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性道德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有关婚恋观的研究经久不衰,但是关于当下热播的婚恋剧作为一种"媒介现实"是否反映真实的普遍婚姻状况,并且是否会影响及如何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方面的研究,国内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对热播婚恋剧的分析,发现婚恋剧大体反映当下普遍婚姻状况,但其基调要比真实婚姻状况乐观;电视剧、电影作为大众媒介会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婚恋剧接触程度较深的女大学生与婚恋剧接触程度较浅的女大学生在某些具体的婚恋观问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7,(12):132-136
本文通过对22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了解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追求感情与性的统一;普遍接受婚前性行为;兼具贞洁观的道德双重标准和男女性别角色刻板化特征;对性少数群体的认识与评价存在分歧。这反映出大学生认可主流婚姻制度,对传统性价值观缺乏探索与反思但又感受到束缚和压力。这造成他们接受传统性价值观的同时又自发地要求重建性道德与呼唤性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代玉文 《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42
目的:了解现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需求、性态度、性价值观、性道德意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性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心身健康发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需求等状况.结果: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主要为杂志、电影电视和课堂教学,来源单一;女学生的性知识需求主要集中在女性怎样保护自己、性与爱等;恋爱学生人数多,主张恋爱的比例较高,普遍需要学习性知识.结论:高等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开展好性健康教育,特别是恋爱观、性态度、性价值观、性道德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态度,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泰安市256名大学生进行婚恋态度的调查。结果:赞成大学期间恋爱者占绝大多数(82.6%),而且多数(77.7%)认为恋爱目的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但仅有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人会最终成为夫妻;同时部分被调查者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和认同态度。在选择配偶时考虑的前4位条件是,诚实可靠、富有感情、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但男女生存在差异。结论:当代大学生具有理性的婚恋观,虽然传统观念对大学生还有一定影响,但是现代科学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经验,了解大学生性观念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学院1920名选修性教育的学生进行性科学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242份,大学生家庭(7.6%)、学校(13.3%)性教育严重不足,64.7%期待的性教育方式为开设性教育课。性教育内容依次为"性生理、避孕、生育"(74.5%),"性法律、性伦理道德"(50.3%)和"性生活具体知识"(48.6%),"性自慰、性病艾滋病"(30.8%)和"性心理、性变态、同性恋"(24.3%)。42.1%被调查者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其中10.1%不采取避孕措施。71.4%赞成恋爱,29.7%正在恋爱。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27.4%认为不可以,应保持婚前贞节。50.7%认为同性恋正常,是性取向不同、但17%认为是变态行为。66.3%立即拒绝性骚扰、但4.4%高兴,自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性与性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是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资料对比分析,发现了性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并对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普及性知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流动人口婚恋择偶模式和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婚恋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男性841人和女性774人的婚恋观念和择偶模式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调查对象的基本社会学信息,统计分析流动人口婚恋观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1.男性平均年龄为28.1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5.12岁;男性平均月收入为2563.09元,而女性平均月收入为2086.46元;男女性对象文化程度以大专,高中或中专和中学学历比例高,女性三种学历合计占调查女性的91.9%,男性占87.6%。2.男女性择偶标准存在差异,女性更加注重对方的经济和能力,而男性对女性外貌和性格更加注重,但人品都是占据择偶标准首位,两者对学历和幽默感要求都较低。3.男性比女性交往对象的比例高,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婚前多性伴等观念。4.在交往对象方式方面,男性通过自己认识和通过网络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更多通过朋友介绍,父母介绍或工作单位介绍。5.年龄,收入水平是影响择偶标准顺位的因素,而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来深时间都对择偶标准顺位无影响;年龄,来深圳时间是影响对象婚恋观念的影响因素,而文化程度对婚恋观念影响不显著;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来深时间对对象交友方式影响不显著。结论:男女性在择偶模式上存在差异,年龄、收入水平和来深时间都是流动人口婚恋观和择偶模式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家庭婚姻指导时要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英  唐刚  杨斌 《中国性科学》2011,20(12):42-46
本研究以自编问卷,对1800名大学生进行性道德价值取向调查,揭示:体育专业大学生总体上对性道德持肯定态度,对自己的性形象表现出明显的自信,性行为层级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性知识道德观念很不稳定,性知识的缺乏普遍存在,对边缘性行为的认可程度较高,对独自性行为存在矛盾心态,认可度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同性恋倾向和殉情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和台湾在校大学生性观念情况,探析不同社会经济情况下性观念的差异.方法:自制性观念问卷,对福建325名、台湾1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按地区分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闽台大学生在自慰是否有负罪感(χ2=48.542,P=0.000)、是否渴望发生性行为(χ2=51.189,P=0.000)、未婚先孕的态度(χ2=10.988,P=0.004)、殉情的态度(χ2=57.342,P=0.000)、是否发生过性行为(χ2=89.509,P=0.000)等项目存在显著差异(P<0.05),福建大学生更趋于保守;在第一次遗精或月经的时间(χ2=3.361,P=0.345)、第一次自慰的时间(χ2=5.867,P=0.209)等项目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闽台大学生性观念差异显著,台湾大学生开放程度高于福建大学生.台湾大学生更能接受无子婚姻,对同性恋态度更加包客.不同的成长环境对性观念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性爱观的调查,分析了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性爱观的现状特征,探讨了大学生性教育的模式构建。提出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提供积极宽松的性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形式,发挥高校性教育的主体作用;重视社会、家庭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