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肾结石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采用机械研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肾小管节段,在含10%胎牛血清和1%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上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0.25%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并用原代和传1代细胞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细胞培养至第3天完全贴壁,4~7d处于对数生长期,为多边鹅卵石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ytokeratin18表达阳性。结论:机械研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结合使用上皮细胞培养基可以培养得到较纯的肾小管,是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泌尿系结石病因和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冻存及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培养法 (A法 )与消化培养法 (B法 )对比原代培养 ,并以 0 .2 5 %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 ,常规冻存和复苏。结果 :A法成功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并鉴定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B法失败。结论 :肾小管节段贴块培养法用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生长情况。 方法:分别采用剪切法、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建立培养体系获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 结果:含血清的培养基与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均能培养出较纯的胸腺上皮细胞;剪切法成纤维细胞污染较多,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经剪切加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生长状态好,成纤维细胞污染少;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仅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即可培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是低成本、简便易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劣。方法分离脐动脉,剥离中膜,将其剪成小块,贴块法将小块直接接种于培养瓶中;酶解法①单用胶原酶Ⅰ(0.2%)分别消化5小时、8小时、24小时后接种于培养瓶,②分别用胶原酶Ⅰ(0.2%)消化3小时和胰蛋白酶(0.25%)消化2小时,接种于培养瓶。结果贴块法6天可以见到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20~30天后可以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24小时可以见到少量细胞,但由于细胞数少,无法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5小时和8小时以及用胶原酶Ⅰ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均未见到贴壁生长的细胞。结论HUASMC原代培养贴块法较酶解法简便经济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分析所获得细胞的增殖活力,为肾损伤等肾脏疾病的体外分析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纯化肾小管,常规条件下对肾小管节段进行贴壁培养,待细胞爬出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质素-18(CK-18)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第0、1和2(P0、P1、P2)代细胞的CK-18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用CCK-8方法检测各代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肾小管节段培养24 h后,可见细胞从节段内爬出;培养72 h后,细胞呈铺路石样密集生长。随着传代进行,P0、P1和P2代细胞CK-18的表达效率分别为95.9%、91.5%和76.8%,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死亡,P2代细胞较P1代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减弱(P<0.05),同时培养体系中杂细胞增多。结论:该方法经济可靠、简便易行,但是所分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只可在体外传代2次,不能长期培养,仅P0、P1代细胞可供体外分析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方法。方法 通过组织块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组织来源,进行细胞传代,酶组织化学法对体外复层生长的人牙髓细胞爬片进行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其矿化能力。结果 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牙髓细胞,在第15~20d出现汇合,第4~6代牙髓细胞在连续培养后具有复层生长特性,并具有显著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阳性染色强弱部位呈区域性分布,连续培养的牙髓细胞可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Ⅰ型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法可以很好地进行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可以用酶组织化学法研究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肺泡Ⅱ型细胞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 ,低密度接种 ,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 ,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 ,检测细胞活力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 :两种方法消化、分离组织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肺组织程序相对简单、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所得细胞纯度能够满足体外研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功能的需要 ,从而简化了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两种方法消化、分离组织,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肺组织程序相对简单、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所得细胞纯度能够满足体外研究肺泡型上皮细胞功能的需要,从而简化了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两种方法消化、分离组织,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肺组织程序相对简单、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所得细胞纯度能够满足体外研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功能的需要,从而简化了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细胞化学(Cytokeratin 18表达阳性)进行鉴定。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围绕肾小管节段呈岛屿状向四周生长,4~5 d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样,透明度及折光性强。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培养及传代的细胞98%以上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采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可重复性操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为研究围生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分散结合 型胶原酶 (0 .5 g/ L)消化的方法纯化肾小管片段 ,选择含 10 %的 FCS低糖DMEM培养基 ,置于 5 %CO2 ,37℃孵箱培养。 0 .2 5 %胰蛋白酶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化和传代培养。应用细胞形态学 (光镜和电镜 )、免疫细胞化学 (Pan CK和 CK18单抗 )和酶组织化学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方法进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鉴定 ;用流式细胞术做细胞纯度鉴定。结果 出生 12~ 2 4小时的新生猪肾小球直径为 5 0~ 70 μm,出生5~ 6天的肾小球直径为 70~ 98μm。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对葡萄糖的需求量不高。培养成功并传 6~8代 ,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达 95 %~ 98%。综合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结果 ,支持细胞来源于肾单位的近曲小管。结论 采用机械分散 -酶消化纯化肾小管 ,0 .2 5 %胰蛋白酶纯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低糖 DMEM培养新生猪肾近曲小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改良贴壁组织块法与改良Ⅰ型胶原酶消法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增殖效果.方法 取10只出生1 -3dSD乳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将骨片平分成2份,分别采用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Ⅰ型胶原酶消法培养颞下颌关节髁突成骨细胞,并标记为Ⅰ组和Ⅱ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HE染色、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取第4代成骨细胞进行细胞计数、MTT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比较2种原代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异同.结果 (1)Ⅰ组和Ⅱ组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均为成骨细胞; (2) Ⅱ组成骨细胞总量约为Ⅰ组细胞总量的1.5倍; (3) Ⅱ组成骨细胞MTT生长曲线较Ⅰ组细胞提前2d进入对数生长期及达到生长高峰; (4)2组细胞在达到第4代时,细胞周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均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培养,但改良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获得大量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足月剖宫产术后羊膜,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取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体外可连续传8~10代.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角形,长满后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角蛋白keratin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可成功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维持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研磨肾脏组织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法进行mRTECs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锥虫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DNA周期检测法分别测定和观察mRTECs传代成活率、生长情况及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获得的细胞3 d后从贴壁的肾小管节段边缘长出,7 d后呈铺路石样,生长迅速可传代;传代细胞成活率达96%以上;第1代(P1)、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P1、P3细胞生长至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P1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78.9%和21.1%,P3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82.1%和17.9%;P3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质蛋白-18及上皮型钙黏素显示细胞质内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均达98%。结论机械研磨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能成功培养mRTECs,建立稳定、高效的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为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索和建立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体外人盆底成纤维细胞系。方法:临床搜集因盆腔器官脱垂(POP)或非POP的良性妇科疾病而行子宫切除患者的子宫旁韧带(包括主韧带和骶韧带),组织剪碎后采用改良的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贴满培养瓶底面80%以上时,消化传代,对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鉴定其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第3-4天开始,可见有单个成纤维细胞迁出、生长,7-10d时可见少部分细胞逐渐贴壁形成较小的成纤维细胞团,第25天左右多个细胞团生长中心爬出的成纤维细胞互相连接聚集成片,铺满培养瓶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证实其为成纤维细胞。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体外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为后续研究POP发病机制提供成熟的体外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中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单纯组织块法或单纯酶消化法,成功率较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可提高LFCs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宗伟  蒋宏伟  郭民侠  李锐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596-159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的改进方法。方法:先采用机械分离法将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剥离干净,去除前眼杯,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后眼杯,后再用机械分离法分离RPE层,将分离下的RPE层分散置入培养瓶中。结果:组织块1d后贴壁,7d后可见有黑色、圆形的RPE细胞缓慢爬出,10d后细胞变成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约13d后细胞基本单层融合长满瓶底,形成典型的鹅卵石样。传代细胞生长活跃5~6d后达融合状态,细胞呈梭形及不规则形。Keratin免疫组化鉴定显示,所获细胞的纯度接近100%。结论:用此改良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RPE细胞培养的数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18.
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离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为研究围生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分散结合V型胶(0.5g/L)消化的方法纯化肾小管片段,选择含10%的FCS低糖DMEM培养基,置于5%CO2,37℃孵箱培养,0.25%胰蛋白酶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化和传代培养。应用细胞形态学(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Panck和CK18单抗)和酶组织化学(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方法进行肾近曲管上皮细胞鉴定,用流式细胞术做细胞纯度鉴定。结果 出生12-24小时的新生猪肾小球直径为50-70μm,出生5-6天的肾小球直径为70-98μm,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对葡萄糖的需求量不高。培养成功并传6-8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达95-98%。综合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结果,支持细胞来源于肾单位的近曲小管。结论 采用机械分散-酶消化纯化肾小管,0.25%胰蛋白酶纯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低糖DMEM培养新生猪肾近曲不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程伟  肖颖彬  曹国永 《重庆医学》2006,35(9):813-814
目的探讨心房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对房颤早期电重构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周左右的大鼠,取左、右心房,胰蛋白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细胞,利用差异性贴壁技术及加用Brdu纯化心房肌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以及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α-肌动蛋白鉴定心房肌细胞。结果培养至第4天,细胞生长密度可以达到瓶底70%左右,数目可达2~3×106/ml,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90%以上培养细胞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利用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大鼠心房肌细胞,所得心房肌细胞纯度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房颤时心房肌细胞的重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峰  陈世玖  张丽杰  倪少俊  杨军  李智 《医学综述》2012,18(16):2663-2665
目的探讨甲床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取20周以上引产胎儿的甲床,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获得甲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甲床上皮细胞检测皮肤型角蛋白17,成纤维细胞检测波形蛋白。结果甲床上皮细胞培养2~3 d从组织块中游出,并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13 d左右细胞生长密度可达瓶底的70%~80%,扁圆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70%以上特异性角蛋白17抗体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甲床上皮细胞;甲床成纤维细胞培养3 d观察可见组织块周围有许多生长的细胞,细胞呈现圆或长梭形、等成纤维细胞的特征,胞体丰富,胞质均匀,细胞核清晰可见,11 d左右细胞生长密度可达瓶底的70%~80%。培养甲床成纤维细胞抗波形蛋白抗体染色阳性,说明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结论通过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甲床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为组织工程甲床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