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莲 《大家健康》2016,(1):225-225
目的:探究分析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患儿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降低了临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论:高水平的护理操作、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以及亲近友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降低儿科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秀春  丁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5-185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儿科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疼痛感、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疼痛感评价更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3.09±4.32)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管理方法的效果更好,患儿疼痛感降低,护理满意度上升,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接收的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效果97.1%(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效果79.4%(2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0%(34/3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7.1%(2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炎患儿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使用中医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中医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儿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语言沟通联合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患儿110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语言沟通联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一次 性针刺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中家属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1.34±7.33),一次性针刺成功率为87.27%;观察组中家属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4.38±8.76),一次性针刺 成功率为9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语言沟通联合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和护 士穿刺成功率,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裴小瑜 《吉林医学》2012,33(18):402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病房患儿120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9.17%,研究满意度为99.17%,研究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增加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感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赖碧莹  粱雅玲 《中外医疗》2013,32(10):148-148,150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485例急诊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43例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242例在急救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疗法。以患者满意度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和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6.3%,对照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0.1%(P<0.01)。结论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曹鹦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77-357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泌尿外科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57.6±10.4)分,护理满意率为83.1%(133/160);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42.7±11.1)分,护理满意率为94.4%(151/160),观察组家属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病房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1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以儿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给予实验组患儿以循证理论为依据的护理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以及家属对患儿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中明显好转31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明显好转16例,好转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10人、34人和16人,护理满意度为73,33%;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32人、21人和7人,护理满意度为88.33%。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实践中可大大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风险管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能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3年12月期间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患有肺炎的新生患儿148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4例,对治疗组的患儿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使用普通二级护理模式。在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的时间,在住院期间对我院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d,而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d,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患儿当中有1例患儿的家属与我院的护理人员发生了纠纷,虽然在有效沟通之后得到了解决,护理满意度为88%,且该组的问卷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为85分;治疗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对该组患儿的家属的问卷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为97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新生儿肺炎患者当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矛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7月收治的门诊静脉输液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扎针一次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让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扎针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提高,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病房患儿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中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护理效果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CHD患儿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36 h疼痛FLACC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对CHD知识及家庭护理相关技能掌握度和WHOQOL-BREF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36 h疼痛FLACC平均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家庭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知识及家庭护理相关技能掌握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CHD患儿护理是有效的,可提高患儿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给予护理,针对两组所取得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实验组所取得的整体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两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实施能够获取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同时收获更高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而为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方法 326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资料,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论文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结果 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护理质量改进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72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结果: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投诉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给予细节护理,能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降低医疗投诉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营造人性化的就诊环境、心理护理、雾化吸入的人性化护理和输液的人性化护理)。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在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能够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